我省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2014-04-04 15:30高明飞李清明孙雨生
山东农机化 2014年5期
关键词:储存粮食机械

高明飞 李清明 孙雨生

我省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制约因素与对策

高明飞 李清明 孙雨生

近年来,我省把粮食产后处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粮食干燥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同时,在粮食干燥与储存方面,我省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粮食产后处理加工工作的有效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努力扩大粮食适时晚收面积;有效解决农民粮食晾晒问题;积极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进一步改善粮食储存条件。

粮食干燥与储存 粮食干燥机械化

根据省委省政府领导关于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的批示精神,省农机局相关工作人员与省直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座谈,到粮食主产市县调研,对我省粮食干燥与储存问题进行了详细了解和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省把粮食产后处理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采取有效措施,使粮食干燥与储存的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一是公路晒粮现象逐渐减少。由于各类联合收获机逐年增加,性能不断改善,基本可以保证粮食适时晚收对机械的需求,尤其是小麦适时晚收后可直接入库,公路晒粮现象越来越少。二是粮食干燥机械不断增加。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0个种粮大户新购置39台谷物类干燥机,全省拥有各类谷物干燥机械728台,粮食干燥能力达5万吨/天。三是种粮大户干燥需求日趋旺盛。随着土地流转进程的加快,粮食种植大户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目前,全省土地流转面积达180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9.56%。种粮大户对干燥机械需求越来越旺盛。四是粮食仓储条件逐步改善。全省有效粮库仓容2165万吨,其中国有粮库仓容1123万吨。中储粮库、省属粮库和粮食流通经营主体新建的粮食周转库,都配备有较先进的风干设备。

在粮食干燥与储存方面,我省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粮食产后处理加工工作的有效进展:

(一)产后处理不科学,粮食损失较大。据调查测算,我省因晾晒不及时、晾晒不当、储存方式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粮食虫害、鼠害、霉变、发芽,每年损失粮食5%左右,全省大约损失粮食45亿斤。特别是公路晾晒粮食,存在着天气、人工、晾晒场地等许多难以掌控的因素,轻者造成粮食品质下降,重者发生霉变腐烂、带来较大损失,不仅直接导致道路交通事故频发,而且还容易导致粮食二次污染。

(二)重视程度不高,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各地普遍把工作重心和项目资金放在了粮食的产前、产中环节,忽视了粮食的产后处理,特别是粮食干燥环节的重视,地区之间在推广干燥机械设备方面也很不平衡。东部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在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建设现代仓储设施方面起步早、力度大、发展快,有的已建成区域性的粮食干燥服务中心;而菏泽、聊城、德州、济宁等粮食主产区在粮食干燥与仓储方面,发展迟缓,制约了土地规模化种植和粮食生产。

(三)机械研发生产滞后,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我省是农机使用大省,也是农机制造大省,全省规模以上农机企业近千家,销售收入过千亿元,产值、收入、利税均居全国同行业前列。但是在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的研发与制造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具有核心领先技术的自主品牌。全国干燥机械生产企业约500家,我省不到10家。目前在我省销售推广的外地企业生产的粮食干燥机械设备,与我省的粮食干燥市场需求差距较大。因此,我省在机械设备研发生产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四)市场主体培育乏力,经营效益不明显。目前从事粮食干燥业务的市场主体不足,特别是与周边省份相比,我省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主体。虽然我省各类农民合作社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总量已近10万家,其中仅农机合作社就有5000多家,但是从事粮食干燥业务的只有150家左右。

(五)政策不配套,用地难、融资难问题突出。虽然近年来国家和省出台了很好的政策,把粮食的晾晒、干燥、仓储用地,列入农业附属设施用地范围,并明确提出了用地规模,但是在基层,由于受用地指标和用地规划的限制,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的粮食晾晒场地难以解决,干燥设备和粮仓的用地难以审批。同时,由于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资本积累十分有限,加上前期在流转土地、购买农资等方面的生产性投资较多,所以在粮食干燥与仓储方面的筹资困难,直接制约了干燥机械等较大型农业机械产品的发展。

二、对策建议

(一)努力扩大粮食适时晚收面积。我省广大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粮食适时晚收带来的省工、省时、省力等好处;小麦、玉米收获时期降水量较少,气候条件较有利于推广粮食适时晚收;先进的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大量普及,可满足粮食适时晚收需求。为此,就扩大粮食适时晚收面积提出如下对策:

1.进一步保障收获机械供应。目前,尽管我省小麦、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已经分别达到15.7万台、8.4万台,但是还不能充分满足粮食晚收的需要。国家要继续加大小麦、玉米收获机的购置补贴力度,加快完成全省小麦、玉米收获机的更新换代,达到量足、质优、高效的要求。

2.进一步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在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工作中,农机部门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收获机械资源,并根据天气变化和小麦、玉米作物成熟情况,以及不同地区粮食适期晚收的时间差,调节机械余缺。同时,以全省5000家农机合作社为主,开展省内跨区作业和订单作业,提高收获机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从机械方面充分保证粮食适时晚收,充分保障粮食收获“不落地”。

3.进一步加强粮食新品种培育。育种科研单位要加快培育中早熟且产量高的小麦、玉米新品种,要培育生长期比济麦22等颖壳抱粒紧、不疏松、损失率低、便于机械化收获的小麦新品种;培育出高产优质、生长期短、抗倒伏、后期脱水快的玉米新品种。

4.进一步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农业、农机部门要组织有关专家强化粮食适时晚收技术宣传,共同确定粮食最佳收播时间,掌握好粮食收获时间节点和水分点,制定作业规范,统一种植标准和收获模式,共同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促进良种、良法、良机相配套,农机、农艺相融合,为粮食晚收夯实基础。

(二)有效解决农民粮食晾晒问题。目前我省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习惯在小麦蜡熟期收获,这个时期收获的小麦麦粒皮薄、蛋白质含量高,但含水量较大,一般在17%左右,必须晾晒或干燥后方能储存;玉米收获时籽粒含水量为30~40%,也需要晾晒风干。

建议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多渠道、多方式解决农民无处晒粮难题。对于普通农户,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他们利用自家院落、房顶等进行晾晒,可利用承包地建设简易的晾晒场,将耕地平整压实后晾晒、囤放粮食。粮食晾晒、囤放完毕,再对晾晒场地进行耕起,错季种植相应的粮食或蔬菜。为节约土地,不提倡建设永久性晾晒场。

由于夏季、秋季晒粮时间不长且相对集中,因此可充分利用乡村现有已经硬化的厂房大院、空置场地等,规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用于晒粮、囤粮,非常时期也可动员学校、企业、机关将空闲场地供附近农民晒粮。同时,在新农村文化体育场地建设中要考虑粮食晾晒问题,做到既可满足村民文体活动需要,又可用作粮食晾晒。

(三)积极推进粮食干燥机械化。尽管我省小麦、玉米收获时节多处于干旱少雨季节,但是个别年份遇上连续阴雨天气,也会给粮食生产带来灾害性影响,而干燥机械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战略储备措施。

1.进一步加大干燥设备研发力度。要搞好统筹规划和整体设计,有效整合产学研、管推用等各方面社会资源,选准路径,完善机制,加强技术研发攻关,尽快开发一批使用可靠、节能环保、经济适用的通用机型。研发中,要从我省粮食干燥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收获与干燥相结合、分散干燥与集中干燥相结合、固定干燥与移动干燥相结合,根据不同区域能源条件、不同粮食干燥方式,科学合理确定煤、电、油、秸秆、太阳能等能源,尽可能利用现有的自然光风、秸秆资源,减少干燥成本投入,促进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对研发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要在项目资金安排上重点倾斜;对致力于研发生产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的农机企业,要在税收减免、贷款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对我省研发出的粮食干燥机械,努力培植我省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生产龙头企业,打造山东干燥机械名牌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2.积极开展干燥设备示范推广。把粮食干燥纳入全省农机创新示范工程,根据我省不同地区粮食种植情况和经济状况,采用召开现场会和观摩会、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现有的干燥机型,搞好选型和示范,推广适合我省粮食干燥需求的装备设施,满足低温优质干燥、常规食用干燥和抗灾抢烘的多样化需求;在每个粮食种植大县建立粮食干燥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在每个粮食种植大乡(镇)建立若干区域性粮食干燥服务中心,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为全省提供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典型和样板。

3.努力提高现有干燥设备利用率。调查了解到,中储粮山东分公司今年上马8台烘干能力为2500吨/天的粮食干燥机械,这些干燥设施分布在临沂、菏泽、聊城等粮食主产区,并且紧靠大型饲料厂,以干燥玉米为主,今年秋季就可投入运行;日照、临沂、烟台、威海等地的花生产品出口企业以及潍坊、烟台等地的果蔬产品加工企业,也都拥有相应的干燥机械,有的可干燥粮食。地方政府要将社会各界拥有的各类干燥机械登记造册,在粮食收获季节遭遇连阴雨天气时,立即启动预案,充分发挥社会干燥设备资源的战略储备作用。

4.全面提高干燥设备购置和作业补贴。进一步加大粮食干燥机械补贴力度,提高干燥机械补贴比例,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对干燥机械实行累加补贴,在补贴主要粮食干燥机械的同时,把附属机械设备也纳入补贴目录,拓展粮食干燥设备购置补贴范围,解决农民“买不起”机械的问题。

5.有效保障机械干燥建设用地。国土部门要对符合设施农用地条件的粮食干燥设备及库房用地,按照农用地标准及时审核解决;对属于建设用地的,采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减挂钩结余指标、盘活农村闲置及低效用地等方式统筹解决,及时办理审核手续。城乡建设部门要将粮食干燥用地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乡村规划,给予优先考虑。

6.大力加强市场机制研究和主体培育。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粮食干燥机械设备研发推广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根据各地粮食种植面积和农民需求,做好前期调查,搞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布点,探索粮食干燥最佳服务半径,减少粮食运输成本,防止一哄而上,造成干燥机械重复购置浪费。

(四)进一步改善粮食储存条件。改善粮食储存条件有利于减少粮食损失、保障粮食安全,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收入。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改善农民口粮储存条件。继续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共同出资”的原则,引导农户建设简易储粮仓、自然通风仓、彩钢板组合储粮仓等“小粮仓”,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小型粮食仓储设施,购置新型储粮装具,改善农民口粮储存条件。

2.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资源。要充分挖掘全省粮食仓容潜力,整合利用现有的仓储资源,鼓励国有储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利用闲置的仓储资源,为周边种粮农户提供仓储服务。

3.支持培育新的储粮经营主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其他社会资本、工商资本投资经营粮食储存业务;鼓励和支持粮食储备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粮食经销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实行粮食订单干燥和订单储存,成为“粮食银行”,探索粮食产后统一烘干、加工、储存、销售的经营模式;县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粮食周转库房,作为建设饲料厂、糖厂等粮食吞吐大户的必备条件提出要求。

4.探索实施储粮专项补贴。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烘储仓、自然通风仓等初加工设施进行专项补贴,国家现代粮食物流专项资金、国家千亿斤粮食仓储资金等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提高民营粮食企业储存能力。

猜你喜欢
储存粮食机械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冬季养羊这样储存草料
调试机械臂
我的粮食梦
简单机械
安防云储存时代已来
按摩机械臂
精液长时间冷冻储存与冷冻复苏率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