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莲
浅谈唐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管理
□赵红莲
唐县地处保定市西南部,是太行山东麓的一个半山区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20个乡(镇),345个行政村,54.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26万人,全县地质多为片麻岩、石灰岩,地下水主要由降雨补给。全县气候为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地域差异、年际差异较明显,多年平均降水量575mm,降水年内分配不均。一直以来,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早日使缺水群众脱离贫困,是唐县水利工作的重点。唐县农村饮水安全建设与管理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增强了人民体质,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唐县饮水不安全人口涉及面较广,村庄较多,据2004年调查,唐县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34.43万人。各级政府为此做出巨大努力,从资金、人力、物力上都给予大力支持,并取得一定成效。由于以下原因许多地区仍存在严重饮水困难。一是唐县大半部为山区,山区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表水资源较丰富,取水源多为地表水;山区群众居住分散,取水距离相对较远,受经济条件制约和地形影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部分村庄饮水困难。二是自1997年以来持续干旱,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上水干涸,大口井枯竭,水利条件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饮水困难村。三是部分早期饮水工程,由于投资较少,年久失修,工程设施老化,部分接管工程失效、废弃,饮水工程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四是平原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各种水污染越来越严重。五是各种因饮水引起的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造成新的饮水问题,截至2010年底,核减后唐县仍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4.63万人。因此,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问题势在必行。
在唐县已实施的饮水工程,因地理情况,坚持因地制宜,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针对项目村饮水不安全的原因,注意了以下两点。一是项目工程分布在山区的,因山区农户居住分散,实施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内容主要为打井和机井配套,接管入户;二是项目工程分布在平原地区的,则实行联村供水,以节省工程投资。项目实施中具体做到了以下几方面。
2.1 明确思想并制定目标
为了进行饮水工程建设,先建立饮水工程建设规划并使其与全县发展战略规划相协调。贯彻节水、节能的方针,择优选择投资少、运营成本低、效益好的工程方案。充分利用原有供水设施,对其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地发挥已有工程的作用。保证水源的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严格项目管理,坚持质量第一、建管并重的原则。
2.2 工程实施原则与步骤
项目的实施首先符合基本建设项目建设和审批程序。建立专门机构作为项目执行单位,负责项目的实施、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委派或指定专人担任项目法人代表,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决策、指挥、执行等。项目设计、供货、施工安装等单位应与项目执行单位履行必要的法律手续,违约责任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执行。工程材料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标准进行政府招标采购。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施工。
2.3 项目建后管理
为保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了全县范围内由政府扶持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系列建后管理办法。推行用水协会组织,饮水工程建成后由建设单位移交给乡镇或村委会进行工程运行管理,成立用水协会作为供水单位,并制定惠民政策,依法保护用水协会及用水户的合法权益。加强水源保护,依法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强化水质监测,建立水质检验制度。
2005~2013年底,从中央到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共投资10053.2万元解决了222个村、72所学校1.89万师生、27.9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为居民健康生存和各种经济项目提供了基本保障,改善了项目区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人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的卫生条件,还改善了村风村貌,在水源地周边种植林草花木,涵养水源、美化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改善了生存环境,改变了长期以来的农村生活方式,提高了群众的卫生意识,尤其为庭院经济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2014-07-14
赵红莲,女,汉族,唐县水利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