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云立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中会增加这样一个场景:只要将一层薄薄的有机材料涂在墙面、玻璃或者衣服上,当有电流通过时,就能够显示比液晶和等离子更清晰的画面。这是有机半导体技术普遍应用的结果。中科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原南邮副校长)黄维及其团队承担的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项目,在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关应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为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建立了指导原则,使其从经验摸索阶段上升到理性设计阶段,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因此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世纪是硅电子时代,21世纪则是碳电子时代。基于碳元素的有机半导体具有独特的光电性能,尤其是在柔性化、大面积、低成本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国际前沿科学研究已成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据黄维介绍,有机半导体是信息领域的一门“新兴与交叉学科”。称其“新兴”,是因为从有机半导体的研究登堂入室到如今总共也不过20多年。过去人们曾普遍认为以塑料为代表的有机材料是绝缘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导电塑料的发现,才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也拉开了有机半导体研究的序幕。导电塑料的发明人、美国物理学家艾伦·黑格教授也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奖。称其“交叉”,是因为它融合了信息、材料、化学、物理、电子等多个学科。有机半导体不仅可以实现传统的硅基半导体所禀赋的各种功能,而且基于其独特的光电性能,可应用于显示、传感、存储和光电转换等各个方面,在柔性化、大面积、低成本以及节能环保等方面亦有独到之处,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之优势。
黄维认为,尽管有机光电子学被寄予厚望,但较之于我们已经熟悉并且相对成熟的硅基电子学,其探索还停留在“盲人摸象”的感性认识阶段,缺乏系统认识。如何进行科学规划、理性设计,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实现“按图索骥”、“量体裁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困扰学术界的一大难题。
在此背景下,黄维团队聚焦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围绕有机光电子的基本物理过程,有机半导体的分子设计、性能和功能,有机半导体器件的稳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与创新探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揭示了有机半导体凝聚态调控机理,提出并论证了有机半导体设计原理,形成了有机半导体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的新理论、新方法,拓展了有机半导体在激光、存储、传感等领域的应用,为有机半导体的研究建立了指导原则。连艾伦·黑格教授都称赞黄维“在有机电子发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有机电子领域国际领军人物之一”。
黄维表示,该成果不仅推动了有机半导体理论的发展,构建了有机光电子学学科框架,使有机半导体研究工作从经验摸索上升到理性设计阶段;同时推动了有机半导体在光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目前,全球对新兴材料与器件的需求日益迫切,这不仅为有机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研发提供了用武之地,也为实际运用领域打开了广阔空间。目前有机光电子技术正日趋成熟,并逐渐进入社会经济生活。其中,有机半导体技术应用在显示屏技术上,就是为人们所熟知的OLED,即有机电子发光器件,这是继CRT和LCD之后的第三代显示技术。
目前全球百余家跨国公司活跃于有机半导体的研发制造中,包括三星、索尼、杜邦、西门子、菲利普、巴斯夫等。1月7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会展中心开幕的全球最具前瞻性的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无论是海信、海尔等中国厂商,还是三星、LG等国外厂商,都不约而同地聚焦于OLED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