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谦
(湖南省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湖南 长沙 41000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常由环境及人体免疫因素的相互作用,加以人体多基因遗传物质的基础,从而诱发胰岛素分泌障碍或胰岛素生物活性不足的临床综合症。糖尿病患者除血糖较高以外,常伴有血脂代谢的紊乱,其累及心脑血管系统、神经系统、肾及眼等脏器,使之产生病变[1]。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测也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60例糖尿病患者与6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脂检测进行对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糖尿病组 本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内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34~58岁,平均年龄42.6±8.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
对照组本组为60例同期参与体检的健康人员,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6~55岁,平均41.2±7.2岁。本组全部成员各项体检指标均在健康范围内。
1.2 方法:采血方法 接受血样采集的所有人员,在血样采集前1周内均保持正常的生活习惯,并排除各种药物对血脂的影响。在禁食12 h以上,次日清晨7~9时采取外周静脉血3~5ml。并在4 h内完成血脂总胆固醇(T C)、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
1.3 仪器与试剂:测定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提供的7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且严格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试剂使用浙江康美药业提供的试剂,所有试剂的使用范围均在有效期内。
1.4 检验方法:T C与TG运用酶法进行检验,HDL-C与LDL-C运用2点中点法进行检验[2]。依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血脂异常标准:T C≥6.22mmol/L 、TG≥2.26mmol/L、HDL-C≥1.55mmol/L或 <1.04mmol/L、LDL-C≥4.14mmol/L。与对照组的健康体检人员进行对比。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对检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含量则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糖尿病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此病的发生与遗传及环境因素相关较为紧密。此种糖尿病的表现主要为胰岛细胞不敏感,即胰岛素抵抗,且多数患者伴有肥胖。血浆游离脂肪酸和三酰甘油浓度升高,脂蛋白脂肪酶活性增加,导致患者脂肪代谢紊乱[3]。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日益提升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使肥胖者逐渐增多。肥胖常常伴随着代谢紊乱等内分泌问题,最终将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血脂检验为临床中常用的常规脂质含量检测手段,其检测主要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含量因生活条件的不用而不同,机体内TC的水平从70岁以后开始下降,在中年时期,男性体内的T C含量高于女性,医学上长将总胆固醇含量作为预防,观察治疗糖尿病的指标之一。人体内的三酰甘油(TG)含量受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个体差异影响较大,机体的个体差异均与TG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有一定的关系,TG的高水平含量也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受遗传、性别、年龄、饮食的影响,其与冠心病的发生成负相关,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广泛性及严重性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5],所以HDL-C可用于评价冠心病的危险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受年龄因素影响,其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此外LDL-C的水平还与精神紧张、高热量饮食、少运动等因素有关。
表1 两组血脂检测结果比较
本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TC、TG、LDL-C水平均高于健康体检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脂质代谢紊乱,易发生各类心血管疾病。即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脂检验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糖尿病患者在进行血糖监测的同时,血脂含量的监测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张曙晴,糖尿病血脂检测及临床意义[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5):393
[2]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定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
[3]陈忠杰,张菁,杨庆华.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1):5068-5069
[4]訾全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脂检验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4):56-57
[5]金文胜.控制糖尿病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