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红
秋千,古代多写作“鞦韆”,既是名词,即一种大型玩具、运动器械;也是动词,指戏秋千活动。
秋千溯源
秋千起源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是在狩猎、采集等生产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一种嬉戏活动,后传入中原。隋杜公赡为《荆楚岁时记》“秋千”作注曰:“《古今艺术图》云:‘秋千,本北方山戎之戏,以习轻趫者。’后中国女子学之,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炫服,坐立其上,推引之,名曰‘秋千’。”唐人高无际《汉武帝后庭秋千赋序》云:“秋千者,千秋也。汉武帝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这是秋千得名的又一说法,可知在汉武帝时宫廷里已流行秋千了。秋千在南北朝时期流传到民间,唐代以后大为盛行。今天仍较常见,且尤为朝鲜族、高山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
汉以前戏秋千是否在特定的一段时间,因文献资料的缺乏已无法断定,但南北朝时,戏秋千主要集中在立春之日。据《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又为打球、秋千之戏”,此后,戏秋千时间向后推延,唐时集中于寒食、清明节前后。王维《寒食城东即事》有“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唐代寒食节京城长安蹴鞠、戏秋千的热闹情景;而由杜甫的“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更可知清明戏秋千在全国之流行程度。唐代以后,秋千一直在寒食节最为流行,有文献可证:宋代皇帝祭祀祖宗的惯例是“上元结灯楼,寒食设秋千,七夕设摩喉罗”;元代“寒食清明,宫廷于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自有戏蹴秋千之服”;明代“寒食,架秋千”;清代清明,“庭院设秋千戏”,寒食日“裁柳、踏青、戏秋千”。从现存唐宋诗词作品来看,除刘辰翁《虞美人》秋千出现在上元外,其他皆在寒食、清明。
这些诗或在诗题、或在句中都明确表明了戏秋千是寒食或清明的一项活动。寒食节一说是清明前一日,一说是前两日。在唐代之前,寒食是节日,而清明是节气,宋时清明也为节日,明清更为重视。唐宋时期,寒食是国家性的法定节日,最长有7天的假期,地位突出,引人注目。官方的倡导与民众的支持使得这一节日有众多特征鲜明、格调突出的节俗活动,秋千是其中之一。寒食、清明二节相邻,秋千便成为这二节的典型游戏。寒食、清明在夏历二月下旬或三月中旬之间,正值暮春,天气转暖,树木葱绿,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在这美好的春光中,人们怎能不抓紧时间,投身户外去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呢?
秋千是寒食、清明的主要娱乐活动,不戏秋千就成了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李隆基《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写道:“公子途中妨蹴鞠,佳人马上废秋千。”因此惋惜感叹“今岁清明行已晚”,只好期待“明年寒食更相陪”。朱敦儒《清平乐》词写得更有趣味:清明了,可春寒更兼多雨,该是秋千踏青的季节,针线活再也干不下去了。都约好了与姐妹们一起戏秋千、寻芳的,可风雨不停,怎么办?急中生智,赶紧画个丙午帖子,在院子里祈祷天晴。这急迫的心情、虔诚而有趣的祈祷让人忍俊不禁。
寒食的节俗活动是很丰富的。梁代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挑菜、斗鸡、镂鸡子、折柳插门,唐代又增加了皇帝赐宴、扫墓、互赠鸡鸭鹅卵等活动。这些活动在写寒食、清明的诗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秋千和蹴鞠,二者常常对举。
秋千的意象
秋千在寒食、清明诗词中频繁出现,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秋千是寒食、清明诗词的标志性意象之一。若将寒食、清明诗词与上巳诗词相对照,这一点将显得更清楚。上巳节原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与寒食、清明接近。唐代德宗以前以正月晦、上巳、重阳为三令节,德宗以为“前世上巳、九日,皆大宴集,而寒食多与上巳同时”,所以在李泌的建议下“废正月晦,以二月朔为中和节”。唐代上巳节的活动非常丰富,除了朝廷赐宴,还有曲江踏青、游赏、观花、祓禊、竞渡等众多活动。游女如云、衣饰鲜艳是上巳的踏青活动;斗鸡、秋千则是寒食的活动。宋以后,上巳节的踏青逐渐合并于清明,但各自的符号特征仍在。
在古典诗词中,秋千意象是与春天、欢乐、青春相关联的。首先,秋千与红杏绿柳、春烟画船一样,是明媚春日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其次,秋千戏的主要功能就是供人娱乐。你看,“春昼阴添一倍长,秋千娱乐集嫔嫱。彩缯画板高高送,来去随风散异香”。宫城内外,草野乡村,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谁都不甘寂寞,谁都不甘落后。在锣鼓喧天、欢声笑语中,人们竞戏秋千,尽情消遣,何等热闹快活!其三,秋千虽然老少皆宜,但参与者主要是年轻人,所以秋千意象往往与青春年少有关,如“少年儿女重秋千”“彩绳芳树长如旧,唯是年年换少年”。
然而,秋千又与悲伤、惜春、叹老等情感不可分割。由于寒食、清明已至暮春,秋千的出现也意味着春天行将结束,它便牵动了人们的惜春、伤春情怀。那些节后未拆的秋千冷落在残花巷陌,撩人愁思:“清明过了,残花巷陌,犹见秋千,对景感时情绪乱。”过了寒食,秋千不再戏,惨景不堪看。
当然,春日因种种原因而无法戏秋千也易触动诗人的愁绪。张元斡《好事近》云:“吹花小雨湿秋千,闲却好春色。”细雨打湿了秋千,美好春光被雨打搅,不免有春色闲置的遗憾。韩琦清明上坟途中看到“阙祀丘坟无解裂,荐饥村落少秋千”时,心情更为沉重,因为秋千是和平安康时代的游戏,当社会动乱、民不聊生时,谁还有心情玩秋千呢?不论城市或乡村,缺少了处处秋千的画面,没有热热闹闹荡秋千的场景,显得冷清而惨淡,普通百姓生活的艰辛贫困也就可想而知了。
老年人看秋千,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回味青春华年的无限风光之后往往是多病落寞、飘零沧桑的悲愁,或是年老万事蹉跎、身闲心懒的感喟。
秋千是中国古代寒食、清明节的代表性游戏之一,由此也成为寒食、清明诗歌的典型意象,它一方面联结着春景的美好和青春的欢乐,另一方面又引发人生的感伤和悲愁情怀。藉此,既可了解古代寒食、清明节独特的节俗活动,又可了解古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责任编辑】王 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