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马赛La Friche文化产业区成功因素研究

2014-04-03 16:16陈可石赵艳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

陈可石+赵艳

内容摘要:我国大量城市正在经历着退二进三的去工业化历程,不可避免将面临大批城市原工业用地转化为第三产业用地的过程。以城市文化带动城市发展成为共识,而文化产业因其行业的特殊性,具有与工业化发展不同的成长轨迹。本文以法国马赛La Friche案例为参考,总结文化产业成功的多方面因素,提炼城市文化复兴方面的政府鼓励模式、文化艺术组织管理与社区活化方面的可借鉴之处,对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具体操作层面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化产业 城市复兴 La Friche 艺术组织

城市复兴中的文化产业道路是中央近年来所提倡的道路方式。面对历史城市以及原工业城市中大型体育馆、音乐厅的建设,企图以大规模文化设施带动城市复兴的较为乏力的方式下,文化的意味与作用正慢慢远去。在文化复兴的城市发展模式中,懂得文化与理解文化发展方式的人群及组织才是传播城市文化、发展城市文化、以文化带动城市文化复兴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分析总结2013年欧洲文化首都马赛的成功案例:La Friche在文化再生案例中的艺术组织与文化活动方式,并从中获得艺术组织在文化复兴中的合适定位及作用。

“La Friche”位于马赛老城区,法语原意为“荒原”。这里曾经是一个废弃烟厂,经过空间再生成为法国知名的文化产业空间。她是法国“另类文化空间的代表,新兴艺术家的沃土”。她也是“欧洲文化首都(简称ECoC)的主要活动场地,“是彰显都市文化创造能力的创意文化集合”。她成功地扮演了城市再生与文化复兴的触媒。并自1995年加入马赛重要的城市复兴项目“欧洲地中海”(以重塑马赛老港环境提振经济,EPAEM是该项目的组织机构)以来,一直以良好运营成为“欧洲地中海”复兴项目所包括的示范性项目。

相关概念与问题

城市复兴概念来源于“Urban Regeneration”以及“Urban Renaissance”中文译意。其概念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美国家,是指对传统产业已经衰落,并且社会、经济、环境和社区邻里亦受到损害的城市。伦敦规划顾问委员会将其定义为:“用全面及融合的观点与行动为导向来解决城市问题,以寻求对一个地区得到在经济、物质环境、社会及自然环境条件上的持续改善”。

作为城市复兴策略起始的文化复兴策略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以及80年代的欧洲城市中都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体现在文化活动、重大项目与政府之间的通■ 陈可石 教授 赵 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广东深圳 518055)

◆ 中图分类号:F130 文献标识码:A力协作,如国际赛事、文化盛会等;也体现在传统文化产业如音乐厅、剧院等被作为城市文化导向复兴的重要部分。

我国的文化复兴项目兴起于21世纪初期,世界级的文化活动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都是文化复兴项目的代表。而他们在空间构造与组织模式中却都呈现了大资金投入与短暂性等特点。如何在我国城市文化复兴中探索出具有长期生长性以及空间高效性的形式与组织,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在马赛La Friche的案例中,艺术组织的长期良性成长是其关键所在。

案例分析

(一)马赛市产业衰退及景观恶化

马赛位于地中海北岸,是法国普罗旺斯大区的首府。其传统经济有赖于港口贸易以及加工业,其工业经济活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衰退,70年代的去工业化顶峰时期(制造业企业关停倒闭,人口中制造业从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加重衰退,失业以及人口的减少(其人口中的中产阶层以及富裕阶层离开市区搬迁郊外或者附近市镇),使这座城市损失惨重并呈现凋敝的景象。城市的中心区遭受着衰退和贫穷,工业棕地(即具有一定污染性行业衰败后废弃的土地)以及未被充分利用的废弃区域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在上世纪70到80年代,马赛没有能完成其从工业到第三产业以及旅游业的转换。在这期间,开发者因为其低迷的房地产市场而拒绝在此投入新的项目。进入90年代,城市复兴就成为了提振经济和增长人口而首要考虑的问题。

(二)文化复兴伊始

作为世俗化的港口商业城市,马赛市议会在19世纪和20世纪都并不很重视文化。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马赛市长决定重塑马赛的文化生活,并倡导文化成为全新的城市发展动力。起初马赛的文化财政预算并不丰厚,在实际项目上也只有芭蕾舞团和拍卖公司。1981年,新文化部长对文化政策的推行以及1982-1983年期间就颁布的地方分权法案,将文化政策权力从中央下放至大区和地方,为马赛市的以文化促进城市复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先后继任的马赛市长都执行着发展文化的城市复兴政策。这样一步步地,体育馆被翻新开业,伯纳迪恩剧院以及马赛人剧院都在1987年开创,现代艺术博物馆也开始奠基。但是,在马赛依然缺乏一个能容纳创意文化的广阔空间,一个在跨地区层面可以培养艺术家以及文化团体的蕴育地,而这个现代艺术发展的现象已经开始在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星火闪烁般出现。

(三)La Friche所在地区及范围

在马赛的城市聚集区中,La Friche所在地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她坐落在城市中心附近,在市中心和北部地区的交界处,周围区域展现出城市村庄的景象,主要由意大利移民组成,是相对底层化的生活街区以及产业工人聚居地。

(四)La Friche空间功能改造

这个具有工业遗产价值的老烟厂面积共计12万平方米,位于吉伯尔街的四个区域(见图1),沿铁轨通向圣夏尔勒车站。由四个区域组成,每个区域的建筑都是其建造时期的流行样式,其中第一区域中建造于19世纪下半页的建筑是年代最久远的;第二区域建造于1930年;第三区域建造于1950年。因为其良好的遗产质量以及靠近圣夏尔勒火车站的优越位置,得到了在城市与经济中重新定位的机会,被马赛当局所看重。这些具有时代感的建筑空间最终成为文化产业发挥的最好的舞台。自1992年以来,马赛当局及各出资方已经逐渐获得了三个区域的所有权,成为其产权的业主(业主群体包括了普罗旺斯大区政府、罗纳河口省政府、马赛普罗旺斯城市联盟以及编制欧洲地中海发展项目的公共机构APAEM),并配合2013欧洲文化首都项目(ECoC)于2010年对第四区域进行产权更替。endprint

第一区域(24000m2),作为工业遗产建筑的烟厂建筑主体的修复完成于2000年,被称为“遗产区”。包括了马赛市档案馆、马赛博物馆、CICRP马赛遗产修复中心(中心设有国家级实验室和修复工作室)。第二区域(30000 m2),2004年修复完成,是用于办公楼物业出租。内部文化产业公司设计视听产业、多媒体教育中心、音乐、视觉艺术、表演策划等多个领域。第三区域(45000 m2),空间改造灵活多样,主要用作现代艺术创作中心,入驻SFT、艺术家以及常驻企业。是严格意义所称的La Friche。第四区域(30000 m2),现为设置临时照顾服务业务区域,共计设有地区图书馆、各类艺术组织、大型体育娱乐设施。其规划正在制定和审核当中,预期将妇产医院功能分离出去,改造为具有社会交往功能的空间,用作文化产业公用建筑。

La Friche的运营组织

La Friche的运营组织SFT(见后文)自创始以来可以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其两个关键节点一个是加入欧洲地中海项目,作为城市更新政策的一部分与EPAEM产生密切合作;另一个是马赛被选为2013欧洲文化首都后,SFT转制为集体所有公司并以La Friche为依托作为ECoC的主要活动举办场所及办公地点。

(一)第一阶段:La Friche核心组织SFT的形成

回顾至1990年烟厂停产之时,烟厂所有者对当时低价的市场收购有所不满,他主动决定将空置的厂区租给马赛市政当局以及艺术家,作为临时性的演出场地。

La Friche被市议会中主要负责文化政策的官员所看重,试图以文化发展政策来对抗经济衰退、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这一政策的具体行动之一即是以临时性的文化活动来活化马赛旧城区中的废弃工业用地,以对抗荒废土地中所逐渐出现的空间以及社会层面的边缘化。随即,临时使用烟厂两年之后的马赛人剧院经理和伯纳迪恩剧院的演出项目于1992年被安置在原烟厂中,该地块所有权被市议会合法购回。

演员以及艺术工作者们在马赛当局的推动下取得了工厂的合法使用权,并自发集结在一起组成了“Systèm Friche Théatre”(SFT,可译为弗里希剧场联盟)。马赛当局也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对SFT的成员艺术家进行财政性补贴,以培育文化组织并实现持续发展。最后,其主要形式确定为表演艺术,其形式建立在影院剧院之上,音乐(主要是电子乐)以及舞蹈增加了艺术的多样及可塑性。

此时的SFT是由有影响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个人的存在、社会影响力可以在项目中聚集其他的艺术家和演员,并在创意活动中具有足够的发言权;这些联系活动的范围是各个层面的,包括了本地的、大区的、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同时它为人们与参与项目的演员及艺术家们提供主流的联系渠道与途径。SFT拥有合法的土地使用以及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La Friche快速地发展成为一项可以代表马赛创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标杆性项目及组织团体(见图2)。

(二)第二阶段:SFT多样化发展和加入欧洲地中海项目

此时的SFT完全由专业人士执掌,不仅聚集了大量的艺术家以及艺术公司在La Friche工作,并且作为旗舰设施被视为欧洲地中海项目的文化触媒。通过EPAEM(欧洲地中海项目的操作组织,见前文)所带来的重要项目外,它也在工厂改造的二期开发中加入了新的文化产业内容。这个多媒体中心公园(多媒体、试听教学、娱乐设施)运营了视听工作室,多媒体技术产业设备,以及为艺术生产者、编辑和分销商们使用的办公空间。

SFT决定邀请并委派建筑师Jean Nouvel作为La Friche的主席(直到2002)。极具个人号召力的建筑师主席不仅加强了SFT与政府管理者、文化界以及影视界在不同程度上的联系,更是显著提高了其在空间表达/规划自身创意思维,以及相关更新项目上的能力。

除了社会影响力以及空间表达能力的增强,建筑师J. Nouvel也给La Friche项目带来得当有效的领导。在这方面,他邀请Patrick Bouchain(著名建筑师,擅长工业建筑改造)作为La Friche项目的空间再生设计,也使其创意活动所涉及的更加广泛,使该项目的知名度在各个领域有着持续地提升,尤其是设计领域,新鲜能量不断注入。当创意活动不断进入,其成员的数量开始增加,项目赖以为基础的合作以及独立性的工作越来多样化。

在国际交流方面,La Friche加入了一个以创意文化空间为主题的国际性组织TEH(Trans Europr Halles),THE培育了La Friche的知名度并扩大了它的艺术融合性。知名的艺术家例如舞剧创作Armand Gatti以及说唱乐队IAM都在这里举行过活动,这也大大提高了La Friche作为文化空间的知名度。此时的La Friche除了拥有市议会的持续支持之外,也迅速吸引了本地以及全国媒体特别关注。

至于关键人物方面, 在F. Lextrait成为文化部长的特别顾问后,La Friche则真正进入了全国性的视野。其在文化部的任期内(2000-2002),他被派以在法国组织“New Territories of Art”(新领土艺术),并且以La Friche作为其活动代表。F. Lextrait在文化部门的工作有效的加强了La Friche的运营组织SFT与主流政治层面以及文化交流活动的联系,并稳固了SFT作为文化中介机构的地位。

这个阶段的Friche是法国文化政策所推行的项目,其运营组织SFT则是该项目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组织,也同时成为了政府文化政策中战略部分(见图3)。

(三)第三阶段:SFT的地区复兴引领使La Friche成为ECoC核心空间

SFT在2007年正式成为了法国第一个以集体所有的文化产业合资公司SCIC(Société coopérative d'intérêt collectif),该公司对La Friche拥有40年产权。在转化为利益集体所有的社会组织之后,La Friche站在了选择的十字路口。这个组织在稳固并推行SFT的原策略为了城市复兴而努力的文化复兴之路(un projet culturel pour un projet urbain )中走得更远,更加直接地关注到其周围的城市环境以及社会问题。endprint

在SCIC的运营下,La Friche的空间更加开放和人性化,增添了平民化的餐馆、咖啡厅、幼儿园、网络中心、健身设施等日常设施,与该地区的学校普罗旺斯大学,特别是建筑学院结成辅助教育,并在马赛当局的要求下投资了不同方面的社会复兴项目。随着艺术与教育项目的接连推出,La Friche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益紧密,La Friche也逐渐融入了马塞城市景观,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另一方面,La Friche已经有500雇员在此工作,而预计在第二区域最终可以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拥有350名常驻艺术家分布于60个艺术机构中。每年有超过500个的活动议案提上日程,包含40多个国家的180多个国际项目在这个组织中发展。

这种非常态的革新性的文化组织形式及其在城市复兴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欧洲文化首都ECoC组织的肯定,并成为马赛获得欧洲文化首都荣誉的重要文化资本。这里被欧洲文化首都委员会选为办公地点,作为ECoC委员会活动组织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在ECoC举办之时,La Friche拥有了展示厅、工作室、餐馆、综合体育等设施,还增加了供来访艺术家、活动参与者以及原有居民使用的居住空间,增设了表演艺术的职业教育机构。

在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她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以文化项目促进城市项目”这一理念也被推广至整个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城市文化复兴的范例。

借鉴分析

(一)空间选择,工业遗产的再生指向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空间选择来看,烟厂独具特色的厂房以及具有19世纪特色的建筑风貌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舞台空间,适合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以及独具文化气息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入驻。遗产建筑的空间魅力被La Friche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城市文化复兴当中,相对于高昂投资的大型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蕴的城市遗产空间更加贴切与合适。

(二)管理组织,文化发展的自治与同盟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La Friche地区的变革蕴育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发展模式,即在管辖与治理层面将权力下放至SFT这样的文化中介机构,具有足够的支配权,促使其在马赛的城市再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个模式强调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群体的加入,以其良好的内部结构、信誉和能力,来影响其他参与者。并且这个群体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涉与谈判能力都可以对决策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通过加入一些社会组织以及运用关键性人物贯穿在SFT的获得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过程中,在周边街区再生性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它更是与政府核心人物构建了双赢的关系。

(三)最终目标,为了城市复兴的文化复兴

从文化复兴的最终目标来看,La Friche的发展始终在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城市文化复兴政策当中,并不断调整和稳固着其艺术中介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完整而合理的文化政策在城市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文化政策的可操作性、长期性以及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城市复兴中的大兴土木,对于城市文化政策制定的研究与投入的有效性也远远大过于对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修造,对惠及邻里、公众的大众文化服务的持续关注其功效也远胜过装点城市文化的名人效应。

结论

La Friche作为法国工业城市马赛上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后遗留的城市棕地,在马赛市政府以及艺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空间得到良好的转化利用。近20年中通过法国国内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项目提升,成功成为2013年欧洲文化首都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成为马赛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艺术组织运营在马赛La Friche案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城市文化的根本在于人,人的思维、活动有机地构成了城市文化丰富多彩的面容。在城市文化复兴的推动中,文化政策制定、遗产空间修复、艺术组织运营、城市项目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核心人物的推动以及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多方交流。

城市文化复兴的帷幕即将拉开,而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城市美化运动和大兴土木,更需要的是善于在人们思想与精神境界中增添色彩的,并能领会城市文化真谛的文化艺术组织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Andres L. Alternative initiatives,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La Friche (Marseill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1,19(5)

2.Marseille Provence [Z]2013,2008

3.Evans G, Shaw P.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e to regeneration in the UK: a review of evidence[J].London: DCMS,2004

4.Andres L.Marseille 2013 or the final round of a long and complex regeneration strategy?[J]. Town planning review,2011,82(1)

5.Grésillon B.La reconversion d'un espace productif au c?ur d'une métropole: l'exemple de la Friche de la Belle de Mai à Marseille[J]. Rives méditerranéennes,2011(1)

6.郑晓笛.关注棕地再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及规划设计类著作综述[J].中国园林, 2013.29(2)

作者简介: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产业发展、古镇保护、绿色城市。

赵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在SCIC的运营下,La Friche的空间更加开放和人性化,增添了平民化的餐馆、咖啡厅、幼儿园、网络中心、健身设施等日常设施,与该地区的学校普罗旺斯大学,特别是建筑学院结成辅助教育,并在马赛当局的要求下投资了不同方面的社会复兴项目。随着艺术与教育项目的接连推出,La Friche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益紧密,La Friche也逐渐融入了马塞城市景观,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另一方面,La Friche已经有500雇员在此工作,而预计在第二区域最终可以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拥有350名常驻艺术家分布于60个艺术机构中。每年有超过500个的活动议案提上日程,包含40多个国家的180多个国际项目在这个组织中发展。

这种非常态的革新性的文化组织形式及其在城市复兴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欧洲文化首都ECoC组织的肯定,并成为马赛获得欧洲文化首都荣誉的重要文化资本。这里被欧洲文化首都委员会选为办公地点,作为ECoC委员会活动组织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在ECoC举办之时,La Friche拥有了展示厅、工作室、餐馆、综合体育等设施,还增加了供来访艺术家、活动参与者以及原有居民使用的居住空间,增设了表演艺术的职业教育机构。

在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她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以文化项目促进城市项目”这一理念也被推广至整个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城市文化复兴的范例。

借鉴分析

(一)空间选择,工业遗产的再生指向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空间选择来看,烟厂独具特色的厂房以及具有19世纪特色的建筑风貌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舞台空间,适合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以及独具文化气息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入驻。遗产建筑的空间魅力被La Friche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城市文化复兴当中,相对于高昂投资的大型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蕴的城市遗产空间更加贴切与合适。

(二)管理组织,文化发展的自治与同盟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La Friche地区的变革蕴育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发展模式,即在管辖与治理层面将权力下放至SFT这样的文化中介机构,具有足够的支配权,促使其在马赛的城市再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个模式强调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群体的加入,以其良好的内部结构、信誉和能力,来影响其他参与者。并且这个群体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涉与谈判能力都可以对决策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通过加入一些社会组织以及运用关键性人物贯穿在SFT的获得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过程中,在周边街区再生性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它更是与政府核心人物构建了双赢的关系。

(三)最终目标,为了城市复兴的文化复兴

从文化复兴的最终目标来看,La Friche的发展始终在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城市文化复兴政策当中,并不断调整和稳固着其艺术中介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完整而合理的文化政策在城市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文化政策的可操作性、长期性以及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城市复兴中的大兴土木,对于城市文化政策制定的研究与投入的有效性也远远大过于对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修造,对惠及邻里、公众的大众文化服务的持续关注其功效也远胜过装点城市文化的名人效应。

结论

La Friche作为法国工业城市马赛上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后遗留的城市棕地,在马赛市政府以及艺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空间得到良好的转化利用。近20年中通过法国国内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项目提升,成功成为2013年欧洲文化首都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成为马赛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艺术组织运营在马赛La Friche案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城市文化的根本在于人,人的思维、活动有机地构成了城市文化丰富多彩的面容。在城市文化复兴的推动中,文化政策制定、遗产空间修复、艺术组织运营、城市项目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核心人物的推动以及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多方交流。

城市文化复兴的帷幕即将拉开,而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城市美化运动和大兴土木,更需要的是善于在人们思想与精神境界中增添色彩的,并能领会城市文化真谛的文化艺术组织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Andres L. Alternative initiatives,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La Friche (Marseill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1,19(5)

2.Marseille Provence [Z]2013,2008

3.Evans G, Shaw P.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e to regeneration in the UK: a review of evidence[J].London: DCMS,2004

4.Andres L.Marseille 2013 or the final round of a long and complex regeneration strategy?[J]. Town planning review,2011,82(1)

5.Grésillon B.La reconversion d'un espace productif au c?ur d'une métropole: l'exemple de la Friche de la Belle de Mai à Marseille[J]. Rives méditerranéennes,2011(1)

6.郑晓笛.关注棕地再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及规划设计类著作综述[J].中国园林, 2013.29(2)

作者简介: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产业发展、古镇保护、绿色城市。

赵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在SCIC的运营下,La Friche的空间更加开放和人性化,增添了平民化的餐馆、咖啡厅、幼儿园、网络中心、健身设施等日常设施,与该地区的学校普罗旺斯大学,特别是建筑学院结成辅助教育,并在马赛当局的要求下投资了不同方面的社会复兴项目。随着艺术与教育项目的接连推出,La Friche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日益紧密,La Friche也逐渐融入了马塞城市景观,成为不可分割的部分。

在另一方面,La Friche已经有500雇员在此工作,而预计在第二区域最终可以提供1000个工作岗位,拥有350名常驻艺术家分布于60个艺术机构中。每年有超过500个的活动议案提上日程,包含40多个国家的180多个国际项目在这个组织中发展。

这种非常态的革新性的文化组织形式及其在城市复兴方面的努力得到了欧洲文化首都ECoC组织的肯定,并成为马赛获得欧洲文化首都荣誉的重要文化资本。这里被欧洲文化首都委员会选为办公地点,作为ECoC委员会活动组织的功能性基础设施。在ECoC举办之时,La Friche拥有了展示厅、工作室、餐馆、综合体育等设施,还增加了供来访艺术家、活动参与者以及原有居民使用的居住空间,增设了表演艺术的职业教育机构。

在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同时,她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以文化项目促进城市项目”这一理念也被推广至整个地中海地区,成为地中海城市文化复兴的范例。

借鉴分析

(一)空间选择,工业遗产的再生指向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空间选择来看,烟厂独具特色的厂房以及具有19世纪特色的建筑风貌为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舞台空间,适合富有创造精神的艺术家以及独具文化气息的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入驻。遗产建筑的空间魅力被La Friche运用的淋漓尽致。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在城市文化复兴当中,相对于高昂投资的大型地标式文化设施建设,具有历史文化内蕴的城市遗产空间更加贴切与合适。

(二)管理组织,文化发展的自治与同盟

从文化复兴项目的组织管理来看,La Friche地区的变革蕴育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文化发展模式,即在管辖与治理层面将权力下放至SFT这样的文化中介机构,具有足够的支配权,促使其在马赛的城市再生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这个模式强调了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群体的加入,以其良好的内部结构、信誉和能力,来影响其他参与者。并且这个群体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涉与谈判能力都可以对决策者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在通过加入一些社会组织以及运用关键性人物贯穿在SFT的获得与利益相关者联系的过程中,在周边街区再生性城市设计的过程中,它更是与政府核心人物构建了双赢的关系。

(三)最终目标,为了城市复兴的文化复兴

从文化复兴的最终目标来看,La Friche的发展始终在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城市文化复兴政策当中,并不断调整和稳固着其艺术中介组织的地位与角色。完整而合理的文化政策在城市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必不可少。文化政策的可操作性、长期性以及灵活性在某种程度上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城市复兴中的大兴土木,对于城市文化政策制定的研究与投入的有效性也远远大过于对标志性文化设施的修造,对惠及邻里、公众的大众文化服务的持续关注其功效也远胜过装点城市文化的名人效应。

结论

La Friche作为法国工业城市马赛上世纪70年代去工业化后遗留的城市棕地,在马赛市政府以及艺术组织的共同努力下空间得到良好的转化利用。近20年中通过法国国内以及欧洲各国之间的项目提升,成功成为2013年欧洲文化首都组委会的办公地点,成为马赛城市空间再生产的一个标志性项目。

艺术组织运营在马赛La Friche案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讲,城市文化的根本在于人,人的思维、活动有机地构成了城市文化丰富多彩的面容。在城市文化复兴的推动中,文化政策制定、遗产空间修复、艺术组织运营、城市项目发展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组织、核心人物的推动以及与社会各个层面的多方交流。

城市文化复兴的帷幕即将拉开,而城市需要的不仅仅是城市美化运动和大兴土木,更需要的是善于在人们思想与精神境界中增添色彩的,并能领会城市文化真谛的文化艺术组织的缔造者。

参考文献

1.Andres L. Alternative initiatives, cultural intermediaries and urban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La Friche (Marseille)[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11,19(5)

2.Marseille Provence [Z]2013,2008

3.Evans G, Shaw P. 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e to regeneration in the UK: a review of evidence[J].London: DCMS,2004

4.Andres L.Marseille 2013 or the final round of a long and complex regeneration strategy?[J]. Town planning review,2011,82(1)

5.Grésillon B.La reconversion d'un espace productif au c?ur d'une métropole: l'exemple de la Friche de la Belle de Mai à Marseille[J]. Rives méditerranéennes,2011(1)

6.郑晓笛.关注棕地再生的英文博士论文及规划设计类著作综述[J].中国园林, 2013.29(2)

作者简介:

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包括城市文化复兴与文化产业发展、古镇保护、绿色城市。

赵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突出文化产业核心驱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培育壮大县域文化产业的探讨
对文化产业创新模式的分析:以传媒类文化产业为例
对我国农村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