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2014-04-03 11:29陈海波王婷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金砖国家评价指标体系

陈海波+王婷

内容摘要:本文从外贸规模、外贸质量、外贸进度和外贸潜力四个方面构建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05-2010年的数据,采用AHP方法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0年各国外贸规模指标持续增长,外贸质量指标差别较大,外贸进度指标波动明显,外贸潜力指标具有很强的持续增长趋势。最后提出了增强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砖国家 对外贸易竞争力 评价指标体系

引言

在世界格局变化和经济秩序调整的今天,“金砖五国”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代表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在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已经成为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吴贤彬、陈进、华迎(2012)采用修正后的SRCA指数和Lafay指数,对五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总体现状及结构竞争力进行剖析与比较。结果表明,虽然“金砖五国”服务贸易总量发展迅速,但行业内部结构失衡导致国际竞争力水平普遍偏低。王进、巫雪芬(2011)利用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标、产业内贸易与贸易额和GDP之间的相关关系对“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推动四国贸易的主要是产业间贸易,中国与印度产业内贸易总体水平最高,但中国与巴西的贸易额对加权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弹性系数最大。施佳烨,王佩(2011)主要研究了金砖国家现有的贸易规模,利用贸易增长速度、竞争优势指数等反映五国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了五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揭示了各国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关贸易竞争力建议。

进入21世纪,“金砖五国”的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不断扩大,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了金砖德班峰会,发表题为《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为主旨的重要讲话。因此,全面探索“金砖五国”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其外贸结构发展状况,找出发展过程中各自存在的问题,将有助于了解五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模式与差异,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培育新的对外贸易比较优势、推动本国对外贸易乃至宏观经济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及模型设计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1.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根据外贸竞争力的经济学内涵,在其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也必须遵循相应的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一定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指标的物理意义必须明确,具体指标能够反映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二是层次性原则。构建指标体系应该先设置一级指标,再下设二级指标乃至三级指标,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其制约因素。三是可操作原则。指标的选取要在较准确反映各金砖国家外贸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尽量选取具有共性的综合性指标,力求数据的可操作性。

2.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数据来源说明。如表1所示,本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构成。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国际统计年鉴》、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在外贸规模方面采用外贸总额、出口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及净出口贸易额来测度。在外贸质量方面选用贸易条件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商品结构转化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Michaly竞争优势指数来衡量。在外贸进度方面采用进出口增长率、出口增长率来度量。在外贸潜力方面选用外商直接投资、外汇储备及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

(二)评价方法

本文关于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层析分析法,其原理是:通过分析复杂系统所包含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构造一个层析分析结构模型,将每一层次的各要素两两比较,按照一定的标度理论,得到相对重要程度的比较标度并建立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特征向量,得到各层次要素对上层次各要素的重要次序,从而建立权重向量。

1.专家打分及权重计算。通过邀请10位外经贸领域的专家和老师,发放指标体系表,就指标间的重要性进行打分。然后得到10位专家和老师的打分,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获取平均分,再反馈各位专家,经过三轮打分,最终获得各类指标间的判断矩阵。

本调查采用1-9标度法评分,建立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然后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及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将得到的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后作为指标的权重分配,最后对所得结果做一致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2.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由于体系中各指标的经济意义不同,导致数据的量纲也不一定相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到正确的结论,因此在进行AHP方法时,一般都要进行无量纲化的数据处理。同时对原始数据按公式(1)进行标准化处理:

(1)

3.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是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最终的结果,即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值,由外贸规模评价值、外贸质量评价值、外贸进度评价值和外贸潜力评价值四个分项指标构成。本文采用线性加权和函数法计算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数,从而对金砖国家历年外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排序和评价。

加权法的公式为:

(2)

其中,Si为评价指标体系得到的综合评价得分,Wj为第j个指标的权重,Rij为指标经标准量化的数值,n为指标的个数。

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评价的实证分析

根据外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和加权求和法计算得到外贸竞争力综合评价值,并对外贸规模、外贸质量、外贸进度、外贸潜力四个分项指标进行实证分析。

(一)整体评价

金砖五国中,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外贸竞争力评价得分大大高于其他四个国家。如表2所示,2005-2010年中,我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呈上涨趋势,2010年的外贸竞争力评价得分达到了0.8660,印度和俄罗斯总体也呈上涨态势,但中间有小幅波动,印度在2007年外贸竞争力评分达到最高点为0.3367,俄罗斯在2008年的评分达到了0.3229,与之相反的是,巴西和南非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总统呈下降趋势,它们的外贸竞争力评分值同时在2005年达到最高值,随后几年,缓慢下降,中间有小幅波动。2009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五国的外贸竞争力普遍下降,其中南非和俄罗斯下降幅度最大,尤其是俄罗斯,外贸竞争力在2007年处于五国中的最低值。从图1中也可以看出,各国在2010年外贸竞争力增长显著,我国的增长幅度最大。这些都表明了,金砖五国中,外贸竞争力发展还是不平衡,我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其他四个国家的外贸竞争力还远远落后于我国。endprint

(二)主要指标评价

1.外贸规模指标。外贸规模指标由外贸总额、出口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额构成。如图2、表3所示,金砖五国中,2005-2010年的外贸规模呈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6到0.9之间;第二层次是俄罗斯,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3左右上下浮动;第三层次是印度、巴西和南非,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在0.1左右徘徊。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逐年上涨,2010年达到最大值为0.9039。俄罗斯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总体呈上涨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为0.3617,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2009年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较低仅为0.2722,并且2010年没有得到迅速恢复,依然落后于2008年的水平。

2.外贸质量指标。外贸质量指标主要由贸易条件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结构转化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Michaly竞争优势指数构成。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仍然远高于其他四个国家,评价得分值在0.7至0.8之间。印度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总体高于巴西、南非、俄罗斯,但与我国的差距还较大。巴西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呈下降趋势,南非则比较平缓,无明显波动,俄罗斯在2005-2009年评价得分值基本呈直线状态,但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指标评分在2006年为0.8012,而2010年为0.7612,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贸总体规模的增大,外贸质量却无明显的提高。巴西的外贸质量得分从2005年的0.3987降到了2010年的0.2387,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俄罗斯在2010年的外贸质量得分却大幅提高。

3.外贸进度指标。由表5中可以看出,2005-2008年,五国的外贸进度差距不大,指标得分值都在0.6至1之间,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指标得分呈直线下降趋势,俄罗斯甚至降至为0,2010年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指标得分又呈直线上升状态。总体来看,印度的外贸进度指标得分最高,2007年达到最高点。俄罗斯的指标得分波动较大,2008年指标得分处于最高点,而2009年却下降到最低点,可见,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之大。中国、巴西的指标得分呈缓慢增长状态,南非的指标得分则呈现出缓慢下降状态。

4.外贸潜力指标。外贸潜力指标由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因素构成。由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潜力在2007年及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的外贸潜力得分是2005年的2.5倍,整体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四国。而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的外贸潜力得分都处在0-0.2之间,其中,巴西在2007年有上涨趋势,俄罗斯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随后缓慢下降,印度及南非无明显波动,发展较平缓。

提升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在全球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对外贸易战略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对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出口结构水平、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全面提升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转变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在确保对外贸易合理增速的同时,应把着力点转移到提升综合效益上来。此外,还应促进外贸发展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的转型,要从依靠外部资本投入来拉动外贸转向培育内生主体和产业,降低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外部依赖。

(二)合理利用和引进外商投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外商投资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外商投资,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使之转变为自己的技术。但是外商投资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国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可能会挤占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企业会选择市场前景好、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而将利润率低的行业留给国内企业经营,这会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应注意多引进一些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投资。要不断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商品结构转化率

金砖国家的贸易结构层次普遍较低,然而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得到提高,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并没有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创建世界知名品牌;要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要提升工业产品出口中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比例,各金砖国家要加大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应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来提升外贸竞争力。

(四)金砖国家之间要加强内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很强的贸易合作基础。俄罗斯和巴西是资源大国,在资源产业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我国的资源型产品则长期处于竞争劣势,对外部的资源依赖性很强,也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在资源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基础设施较强,人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可以为俄罗斯、巴西资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支持。印度在软件服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甚至远远超过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在硬件制造方面竞争力显著,两国加强合作能同时提升两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水平。南非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限制了南非优势产业旅游贸易的发展。中国可以凭借自身优势,通过投资南非基础设施来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贤彬,陈进.基于SRCA 和Lafay 指数的“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结构竞争力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2)

2.吴雪芬,王进.“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经济观察,2011(3)

3.施佳烨,王佩.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2011(7)

4.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M].国家统计局,2012

作者简介:

陈海波(1977-),男,江苏滨海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王婷(1989-),女,江苏金坛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经贸研究。endprint

(二)主要指标评价

1.外贸规模指标。外贸规模指标由外贸总额、出口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额构成。如图2、表3所示,金砖五国中,2005-2010年的外贸规模呈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6到0.9之间;第二层次是俄罗斯,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3左右上下浮动;第三层次是印度、巴西和南非,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在0.1左右徘徊。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逐年上涨,2010年达到最大值为0.9039。俄罗斯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总体呈上涨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为0.3617,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2009年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较低仅为0.2722,并且2010年没有得到迅速恢复,依然落后于2008年的水平。

2.外贸质量指标。外贸质量指标主要由贸易条件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结构转化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Michaly竞争优势指数构成。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仍然远高于其他四个国家,评价得分值在0.7至0.8之间。印度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总体高于巴西、南非、俄罗斯,但与我国的差距还较大。巴西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呈下降趋势,南非则比较平缓,无明显波动,俄罗斯在2005-2009年评价得分值基本呈直线状态,但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指标评分在2006年为0.8012,而2010年为0.7612,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贸总体规模的增大,外贸质量却无明显的提高。巴西的外贸质量得分从2005年的0.3987降到了2010年的0.2387,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俄罗斯在2010年的外贸质量得分却大幅提高。

3.外贸进度指标。由表5中可以看出,2005-2008年,五国的外贸进度差距不大,指标得分值都在0.6至1之间,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指标得分呈直线下降趋势,俄罗斯甚至降至为0,2010年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指标得分又呈直线上升状态。总体来看,印度的外贸进度指标得分最高,2007年达到最高点。俄罗斯的指标得分波动较大,2008年指标得分处于最高点,而2009年却下降到最低点,可见,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之大。中国、巴西的指标得分呈缓慢增长状态,南非的指标得分则呈现出缓慢下降状态。

4.外贸潜力指标。外贸潜力指标由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因素构成。由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潜力在2007年及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的外贸潜力得分是2005年的2.5倍,整体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四国。而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的外贸潜力得分都处在0-0.2之间,其中,巴西在2007年有上涨趋势,俄罗斯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随后缓慢下降,印度及南非无明显波动,发展较平缓。

提升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在全球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对外贸易战略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对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出口结构水平、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全面提升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转变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在确保对外贸易合理增速的同时,应把着力点转移到提升综合效益上来。此外,还应促进外贸发展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的转型,要从依靠外部资本投入来拉动外贸转向培育内生主体和产业,降低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外部依赖。

(二)合理利用和引进外商投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外商投资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外商投资,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使之转变为自己的技术。但是外商投资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国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可能会挤占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企业会选择市场前景好、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而将利润率低的行业留给国内企业经营,这会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应注意多引进一些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投资。要不断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商品结构转化率

金砖国家的贸易结构层次普遍较低,然而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得到提高,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并没有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创建世界知名品牌;要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要提升工业产品出口中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比例,各金砖国家要加大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应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来提升外贸竞争力。

(四)金砖国家之间要加强内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很强的贸易合作基础。俄罗斯和巴西是资源大国,在资源产业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我国的资源型产品则长期处于竞争劣势,对外部的资源依赖性很强,也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在资源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基础设施较强,人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可以为俄罗斯、巴西资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支持。印度在软件服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甚至远远超过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在硬件制造方面竞争力显著,两国加强合作能同时提升两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水平。南非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限制了南非优势产业旅游贸易的发展。中国可以凭借自身优势,通过投资南非基础设施来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贤彬,陈进.基于SRCA 和Lafay 指数的“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结构竞争力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2)

2.吴雪芬,王进.“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经济观察,2011(3)

3.施佳烨,王佩.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2011(7)

4.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M].国家统计局,2012

作者简介:

陈海波(1977-),男,江苏滨海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王婷(1989-),女,江苏金坛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经贸研究。endprint

(二)主要指标评价

1.外贸规模指标。外贸规模指标由外贸总额、出口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净出口贸易额构成。如图2、表3所示,金砖五国中,2005-2010年的外贸规模呈现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中国,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6到0.9之间;第二层次是俄罗斯,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处于0.3左右上下浮动;第三层次是印度、巴西和南非,外贸规模指标评价得分值在0.1左右徘徊。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逐年上涨,2010年达到最大值为0.9039。俄罗斯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总体呈上涨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值为0.3617,但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在2009年的外贸规模指标得分较低仅为0.2722,并且2010年没有得到迅速恢复,依然落后于2008年的水平。

2.外贸质量指标。外贸质量指标主要由贸易条件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出口结构转化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及Michaly竞争优势指数构成。从图3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仍然远高于其他四个国家,评价得分值在0.7至0.8之间。印度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总体高于巴西、南非、俄罗斯,但与我国的差距还较大。巴西的外贸质量评价得分呈下降趋势,南非则比较平缓,无明显波动,俄罗斯在2005-2009年评价得分值基本呈直线状态,但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质量指标评分在2006年为0.8012,而2010年为0.7612,可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外贸总体规模的增大,外贸质量却无明显的提高。巴西的外贸质量得分从2005年的0.3987降到了2010年的0.2387,呈逐年下降趋势。而俄罗斯在2010年的外贸质量得分却大幅提高。

3.外贸进度指标。由表5中可以看出,2005-2008年,五国的外贸进度差距不大,指标得分值都在0.6至1之间,但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各国指标得分呈直线下降趋势,俄罗斯甚至降至为0,2010年各国经济开始复苏,各国指标得分又呈直线上升状态。总体来看,印度的外贸进度指标得分最高,2007年达到最高点。俄罗斯的指标得分波动较大,2008年指标得分处于最高点,而2009年却下降到最低点,可见,金融危机对俄罗斯造成的影响之大。中国、巴西的指标得分呈缓慢增长状态,南非的指标得分则呈现出缓慢下降状态。

4.外贸潜力指标。外贸潜力指标由外商直接投资净额、外汇储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三个因素构成。由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外贸潜力在2007年及2010年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的外贸潜力得分是2005年的2.5倍,整体得分远远高于其它四国。而印度、巴西、南非、俄罗斯的外贸潜力得分都处在0-0.2之间,其中,巴西在2007年有上涨趋势,俄罗斯在2007年达到最高点,随后缓慢下降,印度及南非无明显波动,发展较平缓。

提升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的对策

(一)调整外贸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在全球经济日益增长的今天,对外贸易战略已成为一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对带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提高出口结构水平、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全面提升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竞争力,必须转变金砖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外贸发展从规模速度到质量效益的转型。在确保对外贸易合理增速的同时,应把着力点转移到提升综合效益上来。此外,还应促进外贸发展从外生动力到内生动力的转型,要从依靠外部资本投入来拉动外贸转向培育内生主体和产业,降低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增长的外部依赖。

(二)合理利用和引进外商投资,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外商投资提升对外贸易竞争力方面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外商投资,可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使之转变为自己的技术。但是外商投资也有不利影响,一方面,由于核心技术都掌握在别国手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障,也无法实现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可能会挤占国内市场,外商投资企业会选择市场前景好、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而将利润率低的行业留给国内企业经营,这会影响国内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引进外资时,应注意多引进一些对国家经济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投资。要不断坚持重质量、重效益的原则,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商品结构转化率

金砖国家的贸易结构层次普遍较低,然而随着各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出口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得到提高,但是在对外贸易中并没有竞争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金砖国家外贸竞争力,就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创建世界知名品牌;要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转换率,要提升工业产品出口中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比例,各金砖国家要加大研发投入,教育投入,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应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利用发达国家的技术转移来提升外贸竞争力。

(四)金砖国家之间要加强内部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互补性很强,具有很强的贸易合作基础。俄罗斯和巴西是资源大国,在资源产业方面拥有显著优势,而我国的资源型产品则长期处于竞争劣势,对外部的资源依赖性很强,也造成了对资源的极大浪费,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在资源产业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的基础设施较强,人力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可以为俄罗斯、巴西资源的开发提供强有力的基础设施及人力资源支持。印度在软件服务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甚至远远超过了主要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中国在硬件制造方面竞争力显著,两国加强合作能同时提升两国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水平。南非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限制了南非优势产业旅游贸易的发展。中国可以凭借自身优势,通过投资南非基础设施来实现两国的互利共赢,从而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贤彬,陈进.基于SRCA 和Lafay 指数的“金砖五国”服务贸易结构竞争力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2(2)

2.吴雪芬,王进.“金砖四国”产业内贸易特点及发展趋势分析[J].国际经济观察,2011(3)

3.施佳烨,王佩.金砖国家对外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J].国际商务,2011(7)

4.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2)[M].国家统计局,2012

作者简介:

陈海波(1977-),男,江苏滨海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

王婷(1989-),女,江苏金坛人,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国际贸易学硕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经贸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砖国家评价指标体系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金砖国家”已撬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