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天鹏 常海刚
魏县位于河北省最南端,总面积863km2,辖 22 个乡镇(街道办)、561 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7.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6.3万人,全县耕地面积9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81万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果树为主,是闻名遐迩的“中国鸭梨之乡”,河北省80个粮食生产核心区县之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县建成了以引、提、蓄水相结合的灌溉保证体系和基本完备的防洪保障体系。这些水利设施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发展农业生产,增加粮食产量,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起到了巨大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水利方面的支撑和保障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也越来越重。通过调研发现魏县水利改革过程中逐步呈现出基础设施薄弱、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技术力量欠缺及水资源浪费等不和谐因素。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改革发展的载体和保障,要做好水利改革发展工作,魏县要首先抓好以下6项工程。
一是抓好地上水灌溉全覆盖工程。对县境内的“两纵九横”水系框架进行全面改造恢复。恢复与东风渠互通互联的牙里故道、马河排水渠等7条连接渠,整修军留干渠、留固干渠,实施好魏大馆排干治理、对民有总干渠进行清淤扩挖,谋划引黄灌区,整修跃进干渠,全面实现全县农田使用地表水灌溉,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节约压采地下水。
二是积极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通过大力实施“五河一湾、五湖一源、36桥景观”环城水系建设工程,抓好河湖水系景观建设工程。坚持以水为脉、以水兴城、依水惠民,依托黄河、卫河、岳城水库三大水源,打造梨乡水城特色旅游;实施环城生态水系景观提档升级工作,做好环城水系河渠生态护坡和精品示范线路建设,实现城控区内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不见裸土,为拉动全县旅游业收入奠定扎实基础。
三是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坚持把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工作思路,打破乡(镇)界限,实施以联村集中供水为主要形式的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增铺供水管网,解决全部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让苦水区群众全部吃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实现全县真正意义上的“村村通”自来水。
四是抓好防洪保安工程。积极开展漳河大整治,积极争跑堤顶硬化、郭枣林险工治理、行洪区12个村庄搬迁、蓄滞洪区防汛撤退路建设等工程。卫河扩大治理,着力抓好英封闸、第六店桥、军寨险工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防洪减灾能力。
五是抓好水资源配置工程。着力实施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城南水厂,铺设配水管网,缓解城市供水压力。充分利用黄河水,多引多蓄,做到冬蓄春用、丰蓄枯用,利用军留扬水站和恢复重建的留固扬水站,不失时机地抽提卫河水,为全县农业灌溉提供充足水源。
六是抓好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建立健康河流、湖库评价体系,推进生态脆弱、污染严重的河湖、,道生态修复。开展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建立互通可控的水网体系,加快重点污染河流的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工作,最大限度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实施城乡水环境治理,完成东风渠、魏大馆排水渠和环城生态水系排污治理,营造水清渠畅、碧水萦回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民生水利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足额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二要依托全县现有的各个投资公司。搭建投融资平台,积极洽谈协商,借助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机构向水利工程投融资。三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通过土地资源拍卖、合资修建水利工程、水利工程经营权拍卖、社会捐资等形式,筹集水利建设资金。
一是城乡涉水事物一体化改革。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棘针寨乡供水站建成投入运行以来,与县城供水管网互联互通,可作为非常时期的应急供水,实现城、乡供水的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水务一体化改革,整合涉水职能,早日实现涉水事物一体化管理。二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全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将全县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定性为准公益性事业单位,并按要求进行了定岗定员测算和维修养护经费测算,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成立1个县级水利技术推广中心和6个乡镇区域水利服务站。积极推进乡村抗旱小分队和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确保工程建得起、用得上、长受益,群众用上水、用足水、用好水。
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市场经济、法律法规、水利现代化、水行政管理等知识的培训,提高领导班子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创新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公共服务和现代技术应用水平。二是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积极争取专业对口的大学生来魏县就业,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大力开展在职培养、自学考试、函授教育和“电大”教育等,提高基层水利职工的整体素质。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条红线”规定。将水资源论证作为相关规划与项目建设布局批准实施的前提条件,做好节水压采项目,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时机,大力度宣传节水知识和水法律法规,全面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农业灌溉逐步推行终端水价与用水计量收费,工业与服务业用水逐步实行超定额累进加收水资源费制度,城区居民生活用水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通过推进水价改革,促进全县各行业节约用水;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提高水功能区动态监测和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