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大三院暗渠工程基础处理措施分析

2014-04-03 10:56伊佳倩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暗渠淤泥液化

伊佳倩

(大连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辽宁大连116021)

医大三院暗渠工程基础处理措施分析

伊佳倩

(大连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辽宁大连116021)

医大三院是国家标准的三级甲等综合型医院,因其规划占地中包括一既有排洪渠,需改线重建该排洪渠,新建排洪渠采用钢筋混凝土暗涵型式。文章主要根据暗涵地基基础情况,简要介绍其基础处理措施。

水利工程;暗渠;基础处理;排洪渠

1 工程概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建设项目位于普湾新区李店社区,南临海皮路,西临荷花湾湿地公园,北临世纪鼎盛小区,东临普兰店市政府接待中心。拟建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是高水平的大型综合医院,即国家标准的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该项目计划投资15.3亿元,一期投资11.2亿元,二期投资4.1亿元。

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规划占地中包括李店社区一条既有排洪渠,李店社区部分山洪通过排洪渠汇入下游河道,该区域内建有多家工厂、学校及民居,如汛期洪水无法顺利排出,水位壅高后形成涝灾,对周边人民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将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若保证街道的排洪系统正常运行,该排洪渠需改线重建,本次工程设计内容为:改线重建既有排洪渠,使排洪系统正常运行。

本次兴建排洪渠位于海皮路与规划医大三院项目区之间,从一座既有公路桥接出排洪渠连接至下游河道,排洪渠总长526.63 m,考虑到对工程安全性、耐久性及少占地的要求,综合方面因素拟采用钢筋混凝土暗涵结构形式。

本次设计排洪渠防洪标准保持与原有排洪渠相同,取20 a一遇重现期,排洪渠排水流量在此标准下确定为45.01 m3/s。根据排水流量及地势条件,经计算箱涵总净宽确定为7.6 m,共2孔,每孔净宽3.8 m,净高2.3 m。

2 地质条件及存在问题

根据地质勘查报告,场地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 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35 s。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为对建筑抗震不利地段[1]。

设计暗渠工程区处地层岩性自上而下分别为:

1)素填土:黄褐色,稍湿~饱和,松散,主要由细砂、黏性土等回填而成,回填时间短,欠固结。场地均有分布,层厚 0.70~4.30 m,层底标高 1.82~3.06 m。

2)细砂:黄褐色~灰褐色,饱和,松散,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混有少量黏性土,分选性好,级配不良,场地均有分布。层厚1.5~3.30 m,层底标高-0.89~0.45 m。为液化砂土。fak=100 kPa。

3)淤泥质粉质黏土:深灰色,饱和—很湿,软塑,混少量细砂,有异味,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0.90~1.30 m,层底标高-2.19~ -0.65 m。fak=60 kPa。

4)粉质黏土:黄褐色,湿,软塑~可塑,手捻有砂感,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较低,场地内均有分布。层厚 1.60~3.70 m,层底标高 -5.09~-2.87 m。fak=120 kPa。

5)细砂:黄褐色,饱和,松散,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混有少量黏性土,分选性好,级配不良,场地内大部分钻孔均有分布。层厚0.80~1.60 m,层底标高 -5.65~ -3.85 m。fak=110 kPa。

本次设计暗涵经计算对基础要求承载力为150 kPa,底板底高程2.10~1.22 m。

持力层为②细砂层,承载力为100 kPa,层厚为1.50~3.30 m,为液化砂土,液化等级为中等。

其下卧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承载力为60 kPa,饱和~很湿,软塑。

由以上内容可见,暗涵基础有以下2个不利条件:

1)持力层为液化砂土且承载力较低。

2)下卧层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承载力较低,土层较软。

根据以上不利条件,首先如遇地震基础将产生液化,建筑物易发生不均匀沉陷破坏建筑物;其次基础下卧层的淤泥质粉土含水量高、压缩性高,在外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大,不均匀变形也大,其变形稳定历时较长,同样极易产生不均匀沉陷从而破坏建筑物结构[2]。

因此暗涵地基需采用有效处理措施,消除其砂土液化性及淤泥质粉土高压缩性,同时加固基础提高其承载力。

3 基础处理措施

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主要考虑的基础处理方法为强夯法及强夯置换法。

强夯法通过一般8~30 t的重锤和8~20 m的落距,对地基土施加很大的冲击能,一般能量为500~8 000 kn·m。在地基土中所出现的冲击波和动应力,可提高地基土强度、降低其压缩性、改善砂土抗液化条件等。同时可提高土层的均匀程度,减少不均匀沉降。

强夯置换法分为桩式置换法和整式置换法两种,针对本工程仅对桩式置换法进行讨论。

桩式置换是利用强夯过程中夯成的夯坑作为桩孔,向坑中不断按需要填充各种散体材料并夯实,使夯填料形成直径2 m左右,深度约为3~6 m的散体材料桩,与周围土体共同组成复合地基。

可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广泛适用于塑性指数较高的高含水量软黏土。

本工程需进行基础处理面积8 626 m2,结合本工程具体特点对以上两种基础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其优缺点如下:

1)强夯法:此种方法地基处理效果较好,工程投资较少,基础处理可比造价约22万元,施工工艺简单。本工程实际勘察地下水水位较高,降水较难,且要求施工工期较短。如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则需先降水至淤泥质粉质黏土以下,降水难度较大,且强夯过程中淤泥质粉土固结时间要求较长,难以满足施工进度要求。

2)强夯置换法:此种方法地基处理效果好,质量较易控制,工程投资与强夯法相比较大,基础处理可比造价约31万元。

根据本工程实际条件,如采用强夯置换法,地下水位降至操作面以下1~2 m即可,同时使地基达到要求承载力的时间较短。

根据以上分析比较可知,两种方法均可达到基础处理要求,且均有可实施性。其中强夯置换法虽投资较大,但操作简单、工期短,确定为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

本工程强夯置换要求置换深度穿过淤泥层伸入黏土层0.3 m以上,处理后地基承载力≥150 kPa。建议施工方案为:置换桩正方形布置,夯锤直径1.2 m,横、纵向间距3.5 m,夯击能150 t· m,方案设计参数需经施工单位现场试验确定,并根据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将调整后参数提供给设计单位后确定最终实施方案。

4 结论

根据医大三院暗渠工程场区的具体条件,经比较分析,确定采用桩式强夯置换法为地基基础处理措施。

该方法虽投资较大,但操作简单、工期短,能降低降水难度,大幅提高施工效率,有效的提高基础的承载力,形成整体性强压缩性低的良好地基基础。因此,本工程采用桩式强夯置换法进行地基基础处理是合理的。

[1]刘正峰.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实用手册[S].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27-35.

[2]王广月,等.地基基础工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37-43.

S277

B

1007-7596(2014)05-0092-02

2013-12-12

伊佳倩(1980-),女,辽宁大连人,工程师,从事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暗渠淤泥液化
河道暗渠黑臭治理实践分析
莲为何出淤泥而不染
下伏坎儿井暗渠对高速铁路路基稳定性影响
深圳市暗渠化河道安全隐患分析及防治对策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暗渠灾后检测方法及其应用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深厚淤泥爆炸挤淤填石围堤沉降分析
天然气液化厂不达产的改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