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机构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全面推进

2014-04-03 09:45孙钰李鑫
环境影响评价 2014年6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部事业单位机构

孙钰 李鑫

环评机构体制改革在探索中全面推进

孙钰 李鑫

为深化环评审批改革,顺应当前国家简政放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方向,强化环评机构独立法律地位,自2010年起,环境保护部开始启动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促使环评技术服务机构与行政主管部门脱钩,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在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试点基础上,2013年底,环保部再次下发通知,要求2015年底前全面完成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改制,以进一步促进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环评体制改革进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环评市场秩序,2010年6月,环境保护部从环保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环评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开展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在全国环保系统开展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首批试点工作。

环境保护部下发通知,按照上下结合、东中西兼顾、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的要求,将事业性质的环评机构逐步改制为企业,或剥离环评业务成立企业,以确保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能够“完全脱钩、彻底脱利”,使得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2011年9月,在第一批试点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环境保护部下发通知,启动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第二批试点工作,不限于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机构。

通过采取整体改制或业务剥离等改革方式,已参加第一批和第二批改革试点的事业单位环评机构,现已形成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企业性质的环评机构,在办公场所、工作条件、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方面满足了环评资质条件,具备了独立完成环评工作的能力。这些参与改制的环评机构在改制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实施方法、运作模式,为后续的改革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历经三年的改革后,2013年11月,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满足市场化对于环评机构的要求,环境保护部再次下发推进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体制改革的通知,结合试点成果提出新的改革要求,提出现有环评机构中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原则上应在2015年底之前完成环评体制改革。

通知同时要求,现有环评机构中的交通、水利、海洋等有关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和大专院校等其他事业单位也要按照市场化要求加快推进环评体制改革,尚未取得建设项目环评资质事业单位的资质申请、环评机构的资质晋级和评价范围调整、环保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资质延续申请,环境保护部将不再受理。这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的工作任务、时间进度和实施步骤。

环评体制改革成功经验

据环评司相关人员介绍,从2010年开始试点以来,全国共有78家单位完成了改革,其中60家单位通过改革成立了新的环评机构,总体运行良好。通过这78家单位先行先试的实践,为环保系统事业单位环评体制改革积累了一定经验。针对环评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人员编制问题以及如何创新机制适应环评市场等问题,各省市的相关事业单位及部分大专院校的环评机构结合自身特点,均已因地制宜地成功实现改制,取得了对于未来环评机构改制可资借鉴的成果。

统一思想认识,深入动员沟通。

环评机构体制改革是环保系统顺应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大趋势的重要举措。统一思想,得到广大环评人员的大力支持,是环评改制成功的重要因素。事业单位环评机构通过举办座谈会等形式宣讲主管部门政策,使环评机构人员充分认识到改制的必要性,同时认真听取环评机构人员的意见和想法,赢得支持。以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为例,该院在改制过程中多次召开改制推进会议,充分了解环评机构人员的诉求,对于其改制过程中的顾虑和疑问进行积极沟通引导。

谋划制定科学合理改制方案。科学合理的改制方案是环评改制成功的关键性因素。由于改革事关每位环评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需要在改制过程中充分保障转制员工的利益。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改制方案,延续原有的收入分配体制不变,做到多劳多得,同工同酬,保持公积金、社保待遇不变,并及时办理转移手续确保连续缴纳,缩小改制员工与事业单位员工在长远保障方面的差距,以避免在改制过程中对改制员工造成的冲击和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在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改制过程中,员工在与环科院解除劳动关系后第一时间与改制后新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龄予以连续计算,不留时间空档。并且在新公司稳定运行之后,采用缴纳企业年金、补充公积金等形式保障员工的福利待遇,减少了转制员工的后顾之忧。

保障环评机构人员有序安置。身份问题是环评体制改革中的难题乃至所有事业单位改革面临的共性问题。改制过程中事业编制人员的分流安置需要条线清晰,按照要求做到在职人员不兼任改革后环评机构的法定代表人和专职环评人员,避免在管理中出现交叉现象。解决事业编制人员的分流安置问题,应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例如,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在改制中,结合了本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妥善处理了环评专职技术人员在改革后环评机构的从业问题,顺利做好人员分流工作。

加强团队建设,提高专业水平。

改制后的环评机构需要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建设人才梯队,通过培训学习等手段提高环评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环评机构员工的业务水平,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和专业水平,从而促使环评机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环评技术评估质量,提高环评机构竞争力。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改制后,不仅加大外部专职人员的招聘力度,同时不断加强内部人员培训,并且建立了公平的干部选拔机制,使其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应对市场需求,对于其未来业务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积极开拓市场,实现规模发展。

完成改制后的各环评机构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如何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不仅是当下需要面对的挑战,也关系到环评机构未来的长远发展。综合一些改制后环评机构的实践和经验,环评机构必须积极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范围,从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业务,调整为规划、咨询、工程技术服务、培训等多项业务共同发展,形成自身的业务特色,以使环评机构实现规模化发展。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积极拓展业务方向,2014年新增固废核查报告、污染场地现状调查评价、污染物总量平衡方案及项目可行性咨询多项业务,该院的总合同额保持增长势头。

环评体制改革建议

环评机构体制改革是环保系统顺应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趋势、增强环评审批公正性的必然选择。根据环境保护部现有环评机构中的环保系统所属事业单位在2015年底前完成环评体制改革的要求,目前距离改制截止日期仅剩一年多的时间。在全国1 100多家环评机构中,尚有事业单位495家,其中环保系统事业单位285家,约占总数的25%。

事业单位在环评机构体制改革中尽管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外部环境还不够完善,相关制度也不够健全,目前改革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为积极稳妥地实施下一步改革,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环评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以服务环境管理和市场需求为中心,以维护广大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坚持创新环评体制机制,激励员工的积极性,积极推进体制改革。

首先,需要积极探索改制方式。现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通过体制改革,要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企业法人性质的环评机构,各单位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大胆探索,选择适合自身的改革方式。

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改制后的环评机构可能会面临人员流失、工作能力下降的严峻形势,应充分考虑员工权益,进一步构建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做到队伍不散、业务不间断、环评质量不下降。

最后,需要充分做好市场化准备。改制后的环评机构已成为自主经营、自担责任的市场主体,应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引进人才,促进环评机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提高环评机构竞争力以应对市场发展。

事业单位环评机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在环评改制过程中,需要克服畏难情绪和观望态度,大胆探索,根据目前的改革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自主选择改革方式,努力促进环评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入推进改革。

孙钰、李鑫,《环境影响评价》杂志社。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部事业单位机构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环境保护部将推动垃圾焚烧企业做好“三件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