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

2014-04-03 05:03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田 素 萍

(大连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3)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精神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因此,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素质教育也可称之为通识教育,其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不仅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还要学会如何做人,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雅的情趣,它是对于人,对于人文精神、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教育,旨在通过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通过吸收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而提升,并有利于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

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当代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那么何谓人文精神?有人认为,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对人的价值、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人类命运、人类痛苦与解脱的思考与探索。也有人认为,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己关系时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还有人认为人文精神弘扬价值观念,提高文化意识,强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由此可见人文精神概念的内涵十分丰富,它在历史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由人类优秀文化兼收并蓄、沉淀孕育而成,它不仅反映了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还体现了人的个性修养、理想信仰、哲学思想、道德情感等精神追求,更是实现人生价值之所在。

人文精神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基本素质的展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自中国古代起,大学教育的目标即提出“止于至善”,也就是培养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和创新思维,学识渊博的高素质人才,即具有人文精神的人才。这些人能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对个人、社会和国家充满正义感和使命感,他们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凭借顽强的意志迈向更广阔的未来。因此,在大学生思想可塑性最强的这个阶段,大学教师应关注学生人文精神培养。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担负着语言教学和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两方面的任务,也就是说英语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学习技巧,形成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发挥其人文应用学科的作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近些年来,大学英语教师虽然注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且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教学中仍存在一些功利主义动机、创新意识不足和沟通交流障碍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的功利性太强

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现代社会非英语国家的学生需通过参加托福、雅思等语言考试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大学毕业生获得学位证书则需要通过英语公共四级考试,甚至通过公共六级考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求职面试机会。基于这些原因,不乏有大量的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是应对各种语言考试,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注重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而忽略其中所渗透的西方社会的精神文化,只注重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而忽略中西方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一味注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教学技能的提高,不能有效地将课文中所蕴含的西方人文精神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内在动力的激发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教育模式无疑会造成教育的育人功能被淡化和忽视,英语学习者对西方人文精神理解的偏差,物欲化情绪、功利化倾向日益严重,进而导致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和人文素质的下降。

(二)大胆探索和创新的意识不足

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是中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受初、高中应试教育影响,当代大学生已习惯了中学时期沿袭下来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加之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且部分大学生意志不够坚定等因素影响,许多学生缺乏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希望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能自然地在英语课堂上进行交流、表达,但是现实中很多英语课堂上,老师仍是在唱独角戏,学生还是处于被动地位,仅仅是知识接受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缺乏,学生对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学习的激情。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对学生这一能动性主体学习者的健全人格的培养,也就谈不上探索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这也是人文教育缺失的另一方面体现。

(三)师生间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沟通

由于目前高校大学英语课堂学生人数偏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使得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精力不足、力不从心,忽略了“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等重要的教学方法,甚至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沟通,如果英语教师的角色只是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么师生双方在思想和情感上就不会有过多的交流,缺乏良好心灵沟通,进而学生缺乏对学习知识的渴望,教师则会缺乏教书育人的激情。教师的教学方式、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以及学生的精神状态都会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进而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师生间缺乏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同样不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策略

人文精神关系到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塑造。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21世纪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一) 提高英语教师的自身人文素养是关键

教师既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者,又是其践行者,作为传授知识的载体,教师承担着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向其灌输人文精神内涵的责任。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方面,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的人文素养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因此,提高英语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是把人文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关键。

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通过学习知识和实践活动使自身在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感等方面得到净化和提升,使人格得到完善,在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中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美学等来加强自身人文修养,同时还应通晓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相关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此外,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探索激发学生英语语言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更多地去了解西方人文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沟通,提高大学英语人文教育水平。再者,大学英语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西方国家社会生活、人文地理、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将先进的理念传授给学生并教导学生能够以独特的视角和眼光看问题。最后,教师应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学生营造崇尚真知和追求真理的氛围。

(二)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但能促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本条件,自然、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基本前提。首先,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体现人文关怀,即人文思想的教学,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始终秉承人文思想,让学生直抒胸臆,畅所欲言;针对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精神方面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人与社会的关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观点,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人生,认知自我价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次,教师应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丰富的情感,大学英语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发掘其潜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个人潜力和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最后,在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树立正确的师生观,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自然和谐的气氛,使学生愉悦地学习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寓教于乐”的教学思想。例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法让学生观看外国影像资料,使其形象地感悟和了解西方的人文、历史、文化;或通过情景再现教学法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话剧,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和情感,如在讲解新视野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Deep Concern”时,教师让学生分组表演,将课文内容以话剧形式展现出来,在准备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通过扮演角色,加深了对不同人物形象的理解。

教育具有“育人”和“发展”两大功能。在人文教育过程中,通过教师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人文视野的开拓,教育的“育人”功能内涵发生了质的飞跃。大学英语教师在传授英语语言文化时,启发诱导学生培养英语文化思维,可无形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掌握相关英语工作方面的职业技能,并且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这样能够使他们在主动、双向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产生新思路、新观点,不但开阔了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 将人文精神贯穿于英语教学中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而语言教学本身就是人文精神的展现。从发展角度上看,每一种语言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它不但能够反映使用该语言区域的地域特征等自然地理要素,也能够展现出其政治经济、风土人情和社会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英语语言多由日耳曼语系和拉丁语系发展演变而来,它同时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社会文明,英语语言的词汇、句子结构和篇章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具有鲜明的人文性,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文章结构的理解与分析或语言的润色,学生能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吸收人文精神,从这一角度讲,大学英语教学有其特殊的教育意义。如在英语语言中,有公爵、伯爵、侯爵、子爵和男爵之分,而在汉语语言中则很难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通过这点学生了解到英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等级分明。提升人文教育水平是将人文精神与英语教学活动完美的结合,而引导学生透过语言体会其社会时代风貌,则能够陶冶学生的人文精神,弘扬西方传统美德,学习其优秀价值观,开阔人生视野。同时,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从教学内容上讲,大学英语教材涉及了广泛的人文知识,几乎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人物、科技、宗教、习俗等方方面面,如果在教学中融入这些知识,这不仅是实施通识教育的一个途径,同时也可以改变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传授、轻人文素质培养的倾向。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在课前应充分准备,挖掘教材内容的人文内涵,以便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努力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提到人文精神的高度。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指导学生表演小片段,以生动的图片、录音等视听材料展示课文的历史背景,以此凸显主题思想或分析课文深刻内涵,引起学生讨论,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并陶冶情操。例如在讲授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writing for me(为自己写作)”,笔者让学生讨论自己用叉子吃一根面条该怎么吃,然后介绍自己去意大利在餐馆里吃意大利面的相似的经历,学生在讨论中了解了国外的餐饮文化,理解了课文,同时也产生了学习课文的好奇;在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册课文“A Test of true love(真爱的考验)”时,通过学生们对课文的讨论、段意的归纳,学生知道了爱情与婚姻的不同,懂得了爱情不仅仅是浪漫,更重要的是责任和相互的理解与宽容。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息息相关,不管是从性质上还是从内容的编排上来说都是提高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从人文知识吸收到人文精神形成需要迈出重要的一步,那便是实践。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从改进教学方法、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学生观念等方面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语言学习和文章内容学习的关系,帮助学生领会文章整体内容,以便其更好地吸收文章中所传递的人文精神。在教学方法上,减少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时间,转向“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双向的互动的教学,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和首创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其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大学英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以弘扬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为目标,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以便培育有人文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贾曼丽.人文精神回归大学英语教学的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0(5):179-180.

[2]王向华.论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策略[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2):126.

[3]杨晓春.弘扬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精神[J]. 继续教育研究,2008(11):135-137.

[4]袁荣.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方人文精神的思考与借鉴[J]. 理论与实践,2007(5):97-99.

[5]岳红星.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思考[J]. 教育与职业,2010(33):183-18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