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于今年10月正式通水运行。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南水北调通水后,具有诸多共性的京津冀地区将有望形成互通共济的供水新格局,联合统筹水资源调配。
据了解,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主要向京津冀豫供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沿线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京津冀地区总体可看成是南水北调的终端受水区。
孙国升表示,目前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对三地的水资源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京津冀共性很多,一是同处海河流域,历史上水系发达,水系边界相对清晰;二是都已建成相对完备的水利工程设施,方便采用工程措施打通水系通道、优化水系布局和统筹水资源配置,具备水资源互通互联的有利条件。
同时,三地又都是刚性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量都远远低于500 m3国际公认的极度缺水下限,对外调水有着强烈需求,并且三地通过外调水补充水资源均已纳入国家战略。
"将来京津冀地区应研究如何统筹水资源调配,先把水资源底数摸清,再在国家战略基础上,遵循水资源规律,协调配合,实现低水低用、高水高用、一水多用、循环利用,达到高效用水的目的。”孙国升说。
此外,南水北调通水后还将有效遏制北京地下水超采的问题,并有助于提升首都生态用水总量。
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状况,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起开建。其中线工程南起丹江口水库,经河南、河北,自流至北京,总干渠1 276 km。按照规划,一期工程年均调水95 亿m3,其中北京年均受水10.5亿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