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中国高铁走出国门,不仅在经济下行压力的环境下对拉动国内经济有意义,客观上也有着重大地缘政治的战略意义。现在,包括高铁在内的中国投资在周边国家已经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有所在国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有中国企业自身的问题。
以老挝为例,这个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走完了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历程,即:由一味专注招商引资、只关心GDP数字转变为经济与环境并重,发展与反贪并举,高度关注民生,开始重视民权。在这种变换了的环境下,部分中资企业在当地仍然只顾赚钱而不管环境,只顾发展而漠视民权,甚至为达目的不惜“使用桌子底下的钱”,以这些连在中国自己国内都已被禁止了的发展模式运营企业。中国高铁在老挝被搁置,除了价格问题外,从根本上讲是上述大环境下的结果。必须采取措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以顺应当地社会环境的变化。
另外,某些项目确实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所在国经济实力又实在不济,可以考虑采用发展援助的形式解决问题,例如能够使中国可以不经马六甲海峡而直接在印度洋获得出海口的中国-老挝高铁项目,它既可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还可以增进所在国的发展,而且两者相互促进。
南方周末记者 师小涵
从万象开出的火车只行驶3.5公里就进入湄公河对岸的泰国——2009年通车以来,这一直是老挝境内唯一的铁路。这种状态一度几乎就要改变了。2012年底,老挝国会表决通过了已酝酿6年之久的中国-老挝高铁项目,一旦建成,从昆明到万象只需要2小时。
但时至今日,这条听起来激动人心的铁路仍然没能破土动工。
“中国高铁走出去”,这激动人心的口号就要面临尴尬难料的现实。就在不到半年前,英国《经济学人》还在乐观地预测着中国高铁出口的前景——中老铁路通车后,下一站将通往泰国东北部,而那里正是泰国总理英拉的故乡,所以“中国政府不必担心泰国政府不愿出钱”。如今,中泰“大米换高铁”计划也随着泰国政局的动荡变得前景难料。
作为中国高铁出口最早的突破口,处在巨变中的老挝如何看待这一高铁项目及其背后体量庞大的邻国?我们也许可以从中一窥中老高铁的命运。
中国高铁:“价钱实在是太高了!”
全长约420公里,时速约200公里,经过150座大桥,穿过76个隧道。
计划中的中老高铁无疑是一个高难度项目,光是隧道的总长度就足以连接日本和韩国。当然,它价格不菲——按照早前由老挝政府曝光的合同条款,老挝政府需要向中国进出口银行贷款72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老挝整年的GDP。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曾劝说老挝政府“慎重考虑”这项庞大的负债。
“就算项目完成了,怎么还钱?现在我们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老挝乐施会的Ratsamy Souvannamethy向南方周末记者坦言了他的担忧。
老挝政府办公室发言人Palikone Thalongsengchanh就是这样一位月薪不足以养家的公务员,他还在老挝大学兼职赚课时费。不过,谈起高铁项目,他倒表现出了全力支持。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5年,东盟要全面建成自由贸易区。如果现在不升级基础设施,将来就没法和其他国家竞争了。”
地狭人稀的老挝至今没能从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上“毕业”。老挝的国土面积与中国广西相当,但人口还不及广西的五分之一,这让老挝很难像许多后发国家一样通过依靠劳动密集型的制造、加工业振兴经济。老挝经济长期依赖水电、矿产、种植园农业这些附加值极低的产业。如今,作为中、泰、越、柬、缅五国的接壤国,老挝的地缘优势正在给它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2006年,亚洲18国家签订了政府间协定,规划了四条从中国云南通往新加坡的铁路,其中中线穿过老挝。四年后,时任中国铁道部部长的刘志军与老挝公共工程与运输部部长宋玛签订了备忘录,中老高铁项目正式确定。
对于中国来说,这项计划除了将带来进出口贸易的便利,还符合更大的战略考量——中国将可以获得不经马六甲海峡,直通印度洋出海口的高速通道。
“我们当然乐见中国人投资建铁路,(这样)以后往来的客、货运输都要向老挝交钱。我们什么也不用做,坐着收钱就行了。”Thalongsengchanh乐观地表示,“六七十年后,我们会成为东南亚的另一个新加坡。”
这种乐观不无道理。
过去10年,老挝政府采取了改革开放的振兴政策,经济保持了每年7%以上的增速,老挝成为了各国竞逐影响力的新赛场。2012年底,老挝成为了东南亚最后一个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这一年,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打破了长达57年的沉寂访问老挝,日本也重启了已搁置7年的日元贷款。
“我们是共产主义国家,更喜欢和中国、越南这样的国家合作。可是,中老高铁的价钱实在是太高了!”Thalongsengchanh犹豫地说,“可不可能用中国的贷款,但也采用日本或者法国的技术?”
中国投资:老挝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信心”
早在2011年,中国就已取代越南成为老挝最大的外来投资国,中国在老挝的影响力已经难以撼动。
据《参考消息》报道,目前在老挝开展业务的中资企业有七百余家,其中央企二十余家,业务范围涵盖了老挝经济的命脉产业。以水电为例,中国公司在被誉为“东南亚电池”的老挝承建水电站的装机容量达到了总量的一半。
在为老挝带来繁荣的同时,中国投资的涌入也让老挝政府感到忧虑:
据老挝政府估算,老挝目前至少有200万的劳动力缺口,几乎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还不算将来高铁项目开工后的用工需求,因此中国投资者带来了大量中国工人,这增加了老挝政府的管理难度。
“老挝政府对中国公司和投资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信心。”Thalongsengchanh说。
“中国大型国有企业还守规矩,但私人公司就不太好监管了,他们更多的用了‘桌子底下的钱。”Thalongsengchan这样说。
由于法制不健全,再加上老挝封闭的威权体制,外国投资常常能引发民怨沸腾。
老挝NGO湄公河观察组织成员Phetphayvanh曾拍摄过老挝南部的一个中资捞沙厂,由于向河里排放了汞,造成了下游许多人出现了健康问题。一些村民甚至拿着棍棒找到了厂里,当然政府后来逮捕了他们。
“这些事情在老挝国内不能公开报道,我们只能拿给当地政府和一些国会议员看。当地政府看了以后决定让这个厂停产。不幸的是我听说这个厂搬到南部另外一个省继续作业了。”Phetphayvanh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在他看来,类似的事情在老挝并不鲜见:一些外国农场里,农药瓶上不标老挝文,当地人使用时不知道采取防护措施;有些农药在老挝根本就是法律不允许的,但仍然使用在北部山区的梯田上,一下雨,农药就被冲刷到山涧里。在老挝,因农药使用问题造成的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以前大家都上森林里找食物,现在谁都不敢去了,怕吃出病来。” Phetphayvanh说。
寻求双赢:“外国投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2013年10月,一个由中国环保专家在万象教授的环境评估课程上,老挝政府环保部门的负责人坦言:“老挝还没有环境评估的相关法律,也没有惩处规章,出了问题得由政府和企业商量着整改——这就是老挝政府的工作方式。”
“老挝现在经历了一段爆炸式的繁荣时期,政府不可能预见和控制所有的事情。”Thalongsengchanh解释道。
在经历了一轮代价巨大的经济发展后,老挝政府也开始补课了。
2012年6月,老挝政府宣布:除了事关国计民生的煤炭开采,2016年之前不批准新的采矿申请;同年,老挝政府宣布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并于次年6月暂停了所有征地项目。
2013年,作为提高执政能力努力的一部分,老挝进行了首次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一些在中国并不鲜见的观念也开始在老挝政府里流行开来。
“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习主席在APEC上有一些很有意思的言论,比如发展不能以GDP为考量,还要保护环境。他在反腐方面非常强硬,老挝也应该学习这种做法。”Thalongsengchanh说。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利益的分化,老挝民间公益组织也开始获得更多重视。尽管仍受政府的严密管控,但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通过它们表达诉求。
老挝民间对于中国投资也在逐渐凝聚共识。
老挝乐施会的Ratsamy Souvannamethy认为,与集中在中南部发达地区的越南、泰国投资相比,中国投资者在老挝北部落后地区进行的开发有助于帮助当地进入市场经济、培养当地人的企业家精神。而在万象“中国城”三江市场,以前这里几乎见不到的老挝营业员,现在也开始多了起来。
“许多人买了电视,能让孩子去上学了,有些甚至自己做起了买卖,还送孩子到中国去上学。”
“当然,外国投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我觉得民间、政府和外国投资者应该坐下来寻求共赢的关系。” Souvannamethy说。
至于悬而未决的高铁计划,他则显得并不着急,他希望老挝政府能先把摆在面前的腐败、征地补偿和环境保护问题解决了,否则“普通的老挝人怎么能从这条铁路中受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