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干渠防护林造林模式实践与探索

2014-04-03 02:25金世海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12期
关键词:干渠防护林南阳市

陈 旋,金世海

(1.南京工业大学 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2.南阳水土保持监督监测站,河南 南阳 473000)

1 干渠水土保持防护林设计及建设状况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水土保持篇中的设计,渠道两边内侧坡面栽植灌木、草坪,外侧各种植13 m乔木,形成水土保持林。由于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水土保持林是线性分布在供水线路两侧,线路较长,但并未形成大片林地,在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功能相对较小。

南水北调中线设计为明渠,北京段、天津段局部采用管涵,全长1 421 km,正常通水时裸露水面约6 000万m2,沿线经过南阳盆地、华北平原等农业经济区,绕经郑州、保定、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农业生产中漂浮在空气中的农药雾滴及工业企业产生的有害粉尘,通过对流漂移、降雨沉降等,容易形成调水过程中的水源二次污染。为保证“一渠清水送北京”,沿线大面积营造防护林并尽快形成沿渠森林生态屏障迫在眉睫。

2 南阳市干渠防护林建设

南阳市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干渠起点,总干渠穿越市辖的淅川、邓州、镇平、卧龙、高新区、宛城、南阳新区、方城等8个县(市、区)的27个乡(镇),全长185.5 km,约占中线河南省境内长度的1/4、中线全线长度的1/7。为尽快建设并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南阳市于2013年率先启动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绿化拓宽工程,在干渠两侧各加宽建设100 m防护林,并推行林苗一体化造林,探索防护林建设及快速成林的造林模式。

2.1 总体布局

南阳段总干渠平均宽度135 m,最大宽度355 m。干渠防护林在原工程设计外加宽200 m,两侧各加宽100 m。内侧50 m种植乔木,林下间种花卉苗木;外侧50 m可种植果树,也可种植花卉苗木。

2.2 栽植模式及密度

种植模式上以块状混交为主,考虑树形、色彩、花姿等景观效果。内侧50 m乔木一般株行距3~4 m,适宜林下套种,也可加密至株行距1 m,不再套种,直接成林;外侧50 m果树或花卉苗木栽植密度依据树种、品种特性确定。

2.3 树种选择

以生长健壮、抗逆性强、寿命长、易管护的乡土树种为主,多树种搭配,乔灌结合。乔木树种有香樟、女贞、广玉兰、枇杷、雪松、火炬松、合欢、红花槐、白玉兰、红玉兰、辛夷、国槐、楸树、七叶树、梧桐、臭椿、苦楝、榆树、重阳木等;灌木树种有桂花、石楠、红叶石楠、紫薇、紫荆、木槿、海棠、樱花、石榴、木瓜、蜡梅、红叶李等;经济林树种为黄金梨、薄壳核桃、猕猴桃、桃、樱桃等;花卉苗木树种由种植户预测市场行情自主选择。

3 干渠防护林建设成效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3.1 防护林建设成效

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不仅要求造林面积上的迅速扩张,而且更注重造林质量上的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首先是侧重于“林”,讲求人工造林的生态功能强化。既重点培植“林”这一优势树种,也兼顾发展“苗”这一补充树种,以保证人工林的生物多样性,防止出现单一树种空气净化能力弱、防御灾害水平低的倾向。第二是侧重于“景”,讲求森林经营的景观效应。高标准种植绿化树种,既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又展现了“渠在林中、景在人前”的森林景观效应。

据调查,2013年冬至2014年春,南阳市完成干渠防护林面积3 276.6 hm2,造林成活率90%以上。造林树种包括香樟、广玉兰、大叶女贞、枇杷、栾树、辛夷等常绿、落叶乔木和桂花、紫薇等花灌木,达到了四季常青、有花有果,森林景观效应明显;林下间作套种红叶石楠、大叶黄杨等,树木品种达40多个,丰富了物种资源。

常规人工植苗造林成林年限2~5年[2],栾树等速生树种2年可以郁闭,多数常绿树种如广玉兰、大叶女贞等一般要5年才能郁闭。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采取林下间作套种或直接高密度定植苗木,明显加快了林地郁闭速度,可以提前2~3年郁闭成林。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0.20为郁闭林(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为密郁闭)。据调查,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防护林郁闭度≥0.2的面积有2 819.5 hm2,占全部造林面积3 276.6 hm2的86%,其中74.9%达到密郁闭标准(见表1),森林生态效应已经初步显现。

表1 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防护林面积及郁闭情况

3.2 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根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营养积累、净化大气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防护、森林游憩8个方面。参照张璐等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的标准[3],南阳市总干渠沿线为经济林和软阔类防护林,面积共计3 276.6 hm2,其年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6 480.19万元。

4 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的适用性

4.1 节约造林成本

沿线各级政府积极宣传发动群众,采用林苗一体化造林模式,政府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根据当地市场行情补助部分租地款和苗木款,引导农民自愿流转土地,动员林业种植大户承包土地造林、育苗,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造林绿化。据测算统计,营造3 276.6 hm2防护林,预算需支出约2.94亿元,实际支出约1.70亿元,节约造林资金约1.24亿元,节支比例42.2%。

表2 南阳市南水北调中线干渠防护林建设投资情况

4.2 节约后期管护费用

国家投资建设的防护林或其他绿化工程,往往重造轻管,前期建设阶段投资较大,管理较好,工程结束移交后,则往往管理粗放,致使长期不成林,甚至树木死亡、林地荒芜,起不到应有的防护作用。

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虽然以大规格乔木为重点造“林”,但通过林下间作套种“苗”,为造林绿化注入了经济效益的内生机制,经营主体在获取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加快了森林资源的整体培育,从而有效调动了民间资本在造林、管护上的投入积极性;承包户在管“苗”的同时也管“林”,节约了大量的管护资金。参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费用标准,乔木每年养护费用=10元/株×乔木株数,则实行林苗一体化造林南阳市每年可以节省干渠防护林养护费2 749.3万元。

4.3 经济效益明显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当前,由于各地均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园林城市创建,以改善环境气候,建设美丽中国,因此各类种植用苗木和绿化大苗的市场需求渐趋旺盛,对林苗一体化中的“苗”这部分,承包户的市场收益将十分明显。

一般苗木5年出圃,按每株60元计,则平均每年增值12元。按平均每公顷套种9 000株苗木计算,南阳市干渠两侧约可套种苗木2 940万株,每年可以增加收益35 280万元。

4.4 具有可持续性

造林绿化投资周期长,与巨大的生态效益比较,其经济效益相对较小,长时间内不能获得应有的投资回报,导致财政投入和民间投资造林绿化的积极性不能得到有效提高,而实行林苗一体化能有效解决造林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伏牛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沿线经过南阳盆地、华北平原,耕地资源宝贵,造林空间有限,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要求高,开展林苗一体化造林,不仅能够有针对性地拓展干渠沿线绿化空间,加快造林绿化进度,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种植户在经营管理苗木的同时,也强化了对防护林树木的水肥管理,能够促使防护林及早成林,增加干渠沿线的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功能,提高森林层次和品位,尽快发挥干渠防护林生态屏障作用,这对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 结论与启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南阳段防护林加宽绿化工程采用林苗一体化模式,注重生物多样性,防止了物种单一化;发挥市场调节作用,降低了政府投入成本;放活造林护林机制,拓宽了造林空间,提高了林业综合效益。若加以推广实施,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统一规划产业布局。既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种乡土树种,又要体现绿化特色与亮点,结合当地现有苗圃资源和特色品种,开发林苗一体化基地,以点带面,合理布局,强化造林的技术指导,让群众得到实惠,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从而推动苗木产业做大做强。

(2)突出绿化造林的公益属性。地方政府要善于发挥财政投入的杠杆作用,充分调动民间资本投入造林绿化。通过做好财政补助、土地流转、技术培训、贷款支持等方面工作,采取统一租地、统一购苗、育苗补助、基地扶持和对造林大户奖励等措施,调动种植大户和广大农户造林的积极性,有序引导经营主体按照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实施林苗一体化工程,从而带动全民造林,有效推动造林绿化工作的开展。

(3)加强苗木市场管理。实施林苗一体化造林,苗木环节既关系林木成活质量,也直接影响苗木市场效益。因此,应推行标准化生产,保证苗木质量;发挥苗木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的作用,形成完整的苗木产供销体系,以减少苗木生产企业与林农在林苗一体化建设中的苗木管理和营销成本,增强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治国,李世锋,陈宗伟.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理念与原则[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1,9(6):27-31.

[2] 林资发〔2003〕61号.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Z].

[3] 张璐,解翼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土保持林草措施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研究[J].中国水土保持,2014(4):46-49.

猜你喜欢
干渠防护林南阳市
浅谈景电干渠梯形土渠改造措施及质量控制
南阳市中小企业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研究
南干渠儿童活动空间
南阳市
三北防护林与植树造林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南阳市第一中学校简介
如何开展新闻踏访——“三千里干渠探访”报道体会
青海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输水隧洞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