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泰坦尼克号沉没100周年。近日,沈阳一名收藏家首次曝光一本100年前的小学教科书,这本书用整整两课来介绍“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课文中还配有船撞冰山沉没的插图。这本书是辛亥革命后出版的最早一批教科书,出版日期是1912年6月,泰坦尼克号沉没的时间是1912年4月。时间刚过两个月,这一事件就成为小学教科书的内容,可谓与时俱进。
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最能给人启迪的,乃是宣传人性中的美好因子。民国教材中有大量关于人性美好因子的描写。在灾难面前,在生死一线之间,船长以及很多船员、游客镇静自若,保持绅士风度,坚持“妇孺优先”的原则,把生的希望留给妇孺,把死亡留给自己,这种人性的美好因子无论怎么赞扬都不为过。这对阅读的孩子来说,能够陶冶他们的心性,让他们学会爱人、爱生命、爱弱者!这样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生命教育、道德教育、公民教育。这样的素材被收入教材,多多益善。而当我们惊讶于“泰坦尼克号”会入选民国教材时,要么是把民国看得太过封闭古董,要么是我们的教育思维已经偏得太远。
【多维解读】
1.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将人文、文明铸造为一代代的人性精神,构建人的心灵世界。教育是人性的熏陶培育而非知识技艺的灌输。显然,“泰坦尼克号”入选民国教材给当下的应试教育上了重要一课。
2.视野决定境界:民国之初,中国与海外有着密切联系,甚至超过此前此后的某些时期,因此民国时期编的最早一批教材才能够如此“与时俱进”。由此可见,拥有国际化的视野自然孕育了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实为古今通则。
【适用话题】
人性之美 教育的真谛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