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

2014-04-03 02:17何丽华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争先改革高职

何丽华

2月25日,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了2013年工作,并在分析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就我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扎实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作出了全面部署。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教育规划纲要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成果辉煌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共同支持,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群众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2013年,我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迈出新步伐,省级政府教育综合改革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出台政策性文件,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全省教育发展大局。一年来,陈云贤副省长先后30余次率队到各地、各高校和省教育厅开展专题调研和工作督查。省政府先后召开了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动员部署会,以及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信息化等方面的8个工作会议,出台了对我省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7份政策性文件,增强了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以及教育宏观决策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全省教育系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突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统筹推进,取得显著成效。过去一年,全省积极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卓有成效。中高职专业对口自主招生试点、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展高职本科协同培养高级技术技能人才试点。筹建和成立了分别由3所中职学校和4所高职院校牵头的职教集团。新增15所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2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通过国家验收。中职国家级示范校创建工作成绩显著,居全国前列。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更趋合理,“创强争先建高地”的统揽作用进一步彰显。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无证幼儿园比例下降到4.5%。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有力推进,全省公办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覆盖率达68.5%。高中阶段教育水平全面巩固提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预计达95%以上,“职普比”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规模合理增长,结构进一步优化,普通高考报考人数达73万人,数量全国第一。本专科在校生达170.99万人,比上年分别增加0.37万人和9.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预计达30%,全省高校有3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国际排名前1%,新增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8个。全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5.86%;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在校生达542万人,规模居全国第一。

2013年,我省改革教育经费配置方式,整合部分基础教育专项资金和部分高等教育专项资金,分别设立基础教育“创强”奖补资金和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奖补资金,促进政府教育管理从过去重项目评审资金分配、轻工作指导监督向更加注重事中指导、事后监督转变。全省各地累计投入教育“创强”资金近90亿元,创建教育强市10个、强县68个、强镇982个,覆盖率分别为47.6%、50.8%和62%;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实施范围扩大至所有农村(含县镇)户籍全日制在校生,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的全覆盖;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小学每生每学年750元、初中每生每学年1150元;省补助的71个县(市、区)均按人均每月不低于500元的标准落实了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教育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着手研究制定“十三五”规划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一年。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强调,我省要继续坚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狠抓落实,大力推进、务求实效,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是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重点,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制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省级政府教育统筹能力,建立健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机制,加强学校章程建设,完善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是以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优质标准化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部署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均衡优质标准化发展义务教育,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优质多样特色化发展,全面推进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工作,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

三是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重点,全力推进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完善顶层设计,出台并组织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和《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继续推动各地对接产业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五位一体”综合实训中心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建设,加大课程标准的开发力度,完成9个并新启动10个左右专业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制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办学模式改革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建设一批校企一体行业性和区域性职教集团。积极推进中高职三二分段培养试点、四年制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试点、专本衔接3+2应用型人才贯通培养试点和现代学徒制试点。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制定《大力发展社区教育促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大社区教育示范区、实验区建设力度。

四是以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强高校“四重”建设和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为重点,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推进高校“四重”建设,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化高等教育对外开放。

五是以促进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为重点,切实提升民办教育的发展水平。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各地设立并逐步加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平等发展工作机制,健全完善制度,促进民办学校内部规范管理,引导民办教育规范特色发展。

六是以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为重点,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力争2014年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覆盖率分别达100%、75%和70%,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信息技术特别是MOOCs(慕课)等对教育教学的深刻影响,使信息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和管理。

七是以深入实施“强师工程”为重点,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完善“强师工程”制度建设,突出抓好农村教师队伍,加强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教师职称制度和高校副教授评审权审批改革工作,统筹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制度。

八是以强化督导检查为重点,大力推进各地各校“创强争先”工作。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加强督政、督学和质量监测工作,认真办好2014年教育民生实事。落实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省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700元/月,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小学提高到950元、初中提高到1550元,省属普通本科院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标准提高到9100元,做好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粤参加高职招生考试和异地中考工作。

九是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重点,逐步构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选拔评价机制。争取成为国家高考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试行学区化办学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推进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基于高考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招生制度改革和高职招生评价和选拔机制,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校和规模。继续深化中考和高中学业水平的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改革。

十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重点,扎实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善始善终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化高校思想政治建设,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教育改革任重道远,教育发展永无止境。会议要求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群众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切实把提高认识、增强本领摆上重要位置,加强学习实践、勇于改革创新、积极主动作为,建立健全教育治理体系,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投身于教育改革发展,推动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再上新台阶,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魏家坚

猜你喜欢
争先改革高职
赓续初心 奋揖争先
省委统战部第十三党支部争先举措
国和一号 创优争先
改革之路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