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仲星王欣星兴美丹
自杀意念是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未付诸行动。大学生是自杀的高危群体,自杀意念的报告率较高[1]。研究表明自杀意念和消极的应对方式显著相关[2]。安全感指的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控制感[3]。本次研究拟了解具体的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中医专业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为进一步有效预防和干预大学生的自杀,提供理论依据。
1.1 对象在某中医药大学,从4个年级(1~4年级)各抽取中医专业本科学生150人,共600人,有效被试544人(90.67%),其中男生209人,女生335人,年龄(21.79±1.55)岁。
1.2 方法①应付方式问卷[4]:共62个项目,6个因子,包括解决问题、求助、退避、自责、幻想和合理化。这6个因子可以分为3种应对类型,即成熟型(解决问题-求助)、不成熟型(退避-幻想-自责)和混合型(合理化);②安全感量表(SQ)[5]:共16个项目,2个因子,分别为人际安全感和确定控制感;③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6]:共26个项目,4个因子,分别为绝望、乐观、睡眠和掩饰,量表计算总分,即前3个因子得分相加,分数越高,自杀意念越强。
1.3 统计处理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
2.1 应对方式和安全感的各因子与自杀意念的相关见表1。自杀意念和成熟型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和不成熟型及混合型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自杀意念和安全感的两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2.2 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见表2。显示在用8个预测变量预测效标变量(自杀意念)的时候,进入回归方程的显著变量共有4个,即解决问题、自责、人际安全感和退避对自杀意念的预测有显著作用,4个变量可以联合预测自杀意念26%的变异量。
表1 自杀意念与应对方式和SQ各因子的相关(r)
表2 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自杀意念的多元回归分析
本次研究表明,解决问题这一因子对中医专业大学生的负向预测作用最强;不成熟型应对方式(自责和退避)对自杀意念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强。在高校的心理咨询和自杀干预的工作中,可以加强大学生面对应激源时选择解决问题这一方式的能力,如帮助问题学生列出面对问题时的多种方案,引导并强化学生选择“解决问题”而非“自责”和“退避”,也可以尝试用团体心理咨询的方式[7]来提高这一类学生应对能力,从而起到预防自杀的作用。
本次研究表明,安全感中的人际安全感因子对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显著地负向的预测作用,这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启示是可以在相关课程中或是在个体(团体)的心理咨询中增加对学生安全感的体验和培养,来减少自杀意念发生的可能性。本次研究还表明,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对自杀意念的预测有限(26%),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适当增加其他因素来综合研究,如社会支持、自尊或教养方式等,应对方式和安全感只是其中两个重要变量。
[1] 杨雪花,周红,王少敏.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6):527-528
[2] 褚成静,董树平,杨敏,等.大学生自伤行为家庭因素应对方式与自杀意念相关性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0):1254-1255
[3] 安丽娟,丛中.安全感研究述评[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698-699
[4]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109-113
[5] 丛中,安丽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信度、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2):97-99
[6] 夏朝云,王东波,吴素琴,等.自杀意念自评量表的初步制定[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2,12(2):100-102
[7] 刘春燕.发展性团体心理咨询改善大学生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4):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