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萍 (江苏省海门市人民医院,江苏 海门 226100)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于中年女性身上,发病率占育龄妇女的20%左右。在治疗中由于无特效的药物治疗,当前多采用手术治疗,以子宫肌瘤剔除术为主[1]。在传统方法中开腹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但是存在创伤较大、恢复慢等缺点[2]。当前宫腔镜技术得到了推广应用,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其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子宫,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等优点[3],但是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严格。笔者具体探讨了我院采用宫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8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适应手术治疗;排除恶性肿瘤及合并其他妇科良性疾病;年龄20~60岁,平均(39.44±1.19)岁,患者知情同意,腹部手术史22例,肌瘤位置:肌壁间49例(瘤体突向子宫腔),黏膜下71例。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年龄、腹部手术史与肌瘤位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取下腹正中切口,行传统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治疗组:在宫腔镜下行手术治疗,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后应用自动膨宫机持续性灌流5%葡萄糖扩张子宫。探查宫腔,确定肌瘤基底部部位,使用电切镜电切瘤体,待瘤体缩小可予卵圆钳夹住肌瘤,按一定方向旋转的同时向外牵引,切除肌瘤后,瘤腔创面电凝止血。两组术后常规进行止血与预防感染。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总住院时间,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围手术指标对比:经过观察,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总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手术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总住院时间(d) 手术时间(min)治疗组60 40.99±2.10 4.49±1.23 57.34±2.08对照组 60 89.09±3.90 7.99±1.11 58.09±3.11 P值 <0.05 <0.05 >0.05
2.2 并发症对比:经过观察,术后治疗组的出血、感染、痛经与盆腔脓肿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对比(例)
当前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子宫肌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新进展。传统应用比较多的手术为子宫肌瘤剔除术,不过随着手术操作难度的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导致预后恢复比较慢。不过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提高患者的受孕机会,故对于合并肌瘤的育龄期妇女来说,以考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以助其受孕[4]。
以腔镜(腹腔镜和宫腔镜)手术为典型代表的微创手术正逐渐代替传统治疗子宫肌瘤的手术方式,其对患者的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同时又维持腹壁正常完整性,并发症比较少。并且宫腔镜的应用可保持内环境的稳定,减少了对腹腔的干扰,从而缩短了住院时间[5-6]。本组资料中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治疗组的术中出血量与总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的出血、感染、盆腔脓肿、痛经等并发症总体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不过也需要合理掌握好指征:阴道较宽松,子宫活动度好,肌瘤个数<3个,黏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突向宫腔,大小小于5 cm,而阴道狭窄及粘连、盆腔粘连严重等均不适合该术式。
总之,宫腔镜下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微创的特点,同时安全性更好,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1] 付晓芳.宫腔镜在异常子宫出血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105.
[2] 夏恩兰.宫腔镜技术热点问题的思考[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8,31(5):267.
[3] 黄燕清,黄 婉,区霞晖,等.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发生TURP综合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1(7):998.
[4] 段 华,夏恩兰,张 玫,等.宫腔镜手术并发症36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杂志,2008,40(7):435.
[5] 张长业,李家福.子宫肌瘤微创手术进展[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7,1l(5):395.
[6] 赵菊芬,杨柳风,李 茜,等.宫腔镜联合检查与标准腹腔镜检查在不孕症中的临床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