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分析

2014-04-02 23:30:25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年9期
关键词:凤城市水土保持水库

王 心

(辽宁省白石水库管理局,辽宁朝阳122000)

1 概况

1.1 自然概况

凤城市位于辽东半岛东部,地近黄海北岸,北依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靠宽甸满族自治县,南接丹东市振安区、东港市,西邻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北一角与辽阳县接壤,总面积5 513.15 km2。属辽东山地丘陵地貌类型,地貌基本轮廓是中生代时燕山运动形成的。

气候属中温带湿润地区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涝,夏季湿热多雨,雨热同季,秋季阴晴多变,冬季干冷少雪,盛行西北风和北北西风,多年平均气温为7.9℃,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41.6℃,年降水量为1 044 mm。

1.2 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2011年凤城市统计年鉴》,凤城市总人口为58.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91万人。全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2.8亿元,同比增长36.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99.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6.74亿元,同比增长4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2亿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6102元,同比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207元,同比增长16.6%。

2 水土保持状况

2.1 水土流失现状

凤城市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为水力侵蚀,侵蚀面积为2 140.14 km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1520.64 km2,中度侵蚀面积547.10 km2,强度侵蚀面积21.10 km2,极强度侵蚀面积34.36 km2,剧烈侵蚀面积16.94 km2。

从侵蚀分布看,凤城市水土流失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和南部,东部和北部相对较轻;从侵蚀级别看,轻度侵蚀在全市各乡镇都有分布,中度侵蚀则相对集中于中南部,强度以上侵蚀面积不大,零散于西部、中部的几个乡镇[1]。

从侵蚀成因看,北部侵蚀主要为沟道侵蚀,西部为沟道侵蚀和矿山生产等开发建设项目造成的水土流失,中部和南部主要为砂化蚕场造成的水土流失。

2.2 水土流失防治

截至2011年,凤城市共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7万 hm2,其中坡耕地治理0.32万hm2,水保林0.76万hm2,蚕 场 治 理 0.37万hm2,经 果 林0.22万 hm2,封 禁 治 理 0.26万 hm2,其 它 治 理0.14万hm2,修谷坊968座。通过治理,凤城市水土流失加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逐步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为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建设必要性

边门镇地处土门子水库上游,又是凤城市柞蚕放养的集中的区域,由于蚕场砂化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并且逐年加剧,致使水库泥沙淤积,影响水库防洪作用的发挥;同时该镇植被覆盖度较低,洪涝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

通过大李家堡子项目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集中力量对项目区内主要流失区域进行综合治理,在短期内改变工程实施区域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不仅可以有效减轻水库泥沙淤积,提高水库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有效保护土地资源,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改良土壤结构,提高粮食产量,同时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加速农村经济发展。

同时以本项目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社会各界加大投入,扭转水土流失不断加剧的被动局面。

4 规模与投资

本项目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是治理砂化蚕场、营造水保林、实施封禁治理、治理侵蚀沟道、兴建护岸工程、整修作业路等。

规划经过3个月的集中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19 hm2,其中营造水保林33 hm2,蚕场治理121 hm2,封禁治理65 hm2。修建浆砌石谷坊22座,修截排水沟1000 m,护岸工程350 m,整修作业路1000 m,设置封禁标志牌1个。

工程建设后治理面积占工程实施区域水土流失面积的72.53%,使治理区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防洪减灾能力提高,并减少水库泥沙淤积,使工程实施区域内植被覆盖率提高1.01个百分点,同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带动农业产业调整和农民增收,实现项目建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工程总投资91.68万元,中央预算内投资55万元,地方配套36.68万元。

5 总体布局

工程总体布局以治理、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为基础,以控制水土流失为核心,以骨干工程措施为重点,工程措施与植物相结合,对水土流失进行综合治理,提高水库上游水源涵养功能,减轻水库泥沙淤积,同时改善项目区内重点小流域的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3]。

具体治理措施为修建谷坊控制沟道侵蚀和扩张,减少泥沙下泄;实施护岸工程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整修作业路方便出行和生产运输;营造水保林以改善立地条件,为逐步恢复生态创造条件;治理砂化蚕场,控制坡面流失,实现蚕场可持续利用;选择幼林、疏林地块实施封禁,实现植被自我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6 工程管理

工程管理包括工程建设管理和工程运行管理两部分。

工程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建立健全组织管理制度、完善工程监督管理、组织技术培训等;工程运行管理主要包括明确工程产权、建立工程维护管理制度,落实工程维护管理人员及经费等。

依据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特点推行项目责任主体制,项目责任主体制明确投资责任主体、工程施工责任主体,由项目法人对建设项目和筹划、筹资、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及资产和保值增值实行全过程管理。

项目区工程质量、进度及投资控制由建设单位委托监理单位负责,其它部门配合,共同做好工程监督管理工作。工程建成后,蚕场治理的植物措施的产权和使用权直接落实给受益农户,同时与受益农户签订植物措施管护责任状,要求植物措施成活率、保证率达到90%以上,并由村委会负责监督、检查。

谷坊、护岸工程、作业路及水保乔木林的管理和使用归建设村集体所有,由村委会负责组织人员进行看护管理,镇水利站负责监督、检查。

7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主要包括了3个方面内容:生态效益分析、经济效益分析和社会效益分析。

7.1 生态效益分析

生态效益分析主要包含了:蓄水保土效益分析、自然生态效益分析、改善生态环境系统、减少自然灾害。

7.1.1 蓄水保土效益分析

项目实施后,各项水土保持措施通过拦截、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土壤入渗,延长汇流时间等作用,实现水土保持工程的保水和保土效益。

经综合计算,各项水保措施全部生效后平均每年可拦蓄径流总量8.22万m3,每年保土效益为1.15万 t。

7.1.2 自然生态效益分析

7.1.2.1 林草覆盖度

项目实施可使建设区域林草覆盖度增加1.01个百分点。

7.1.2.2 改善土壤生态系统

项目实施后,减少了土壤养分的流失,使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微生物量增加,土壤渗透性、抗蚀性提高,同时可保护土地免遭沙砾化和石化。同时保护了腐殖质和氮、磷、钾不被流失,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

7.1.2.3 改善生态环境系统

项目实施后将会增加土壤的含蓄能力,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使项目区生态系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的水制约因子供应得到改善,为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创造条件。

7.1.2.4 减少自然灾害

水保防护体系的建设,可有效地防风固沙,拦截径流,降低沟道比降,削减洪峰,减少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降低含沙量,减轻水库淤积,增加清水常流量,降水资源得以调解和有效利用。同时随着气候的调节,减免冻害及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袭击。

7.2 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完成并发挥效益时,在计算期内每年增加直接经济效益152万元,其中水保林增加17.5万元,蚕场治理增加101.8万元,封禁治理增加32.7万元。

7.3 社会效益分析

社会效益分析包括4个方面: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准、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生产管理水平。

7.3.1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群众生活水准

项目建成并实施后将改善群众居住条件、生活卫生条件以及文化教育条件,改变不良的生活卫生条件与习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染病的蔓延;随着文化教育条件等的改善,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同时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7.3.2 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

项目的建设与开发的指导思想是在延续传统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精华,结合现代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新思路,即在可持续发展水保的基础上完成的,项目的实施可调整传统的农业生产和产业结构,生产经营向多元化发展,水土资源在免遭破坏的前提下得到科学而合理利用,也将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流域生态经济生产基地,进而加快水土保持产业化进程。

7.3.3 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项目的建设,将随着农、林的发展,果品储运与加工等行业也将为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对社会起到安定的作用。

同时项目的实施可使部分农民摆脱贫困,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农民的食品结构也将发生变化,以粮食为主的食品结构将向肉、蛋、奶、果、菜齐全方向发展,农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7.3.4 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和生产管理水平

项目的实施将经过科技推广及大量的实践和技术培训,将培养出一批农民技术骨干与精英,可提高农业的生产技能和生产管理水平,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可提高广大农民的现代化农业意识,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8 结论

通过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使重点治理将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减轻水库淤积,增强水库调节能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郝明德,党廷辉,谢永生.黄土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探讨—以长武王东沟小流域试验示范区为例[J]. 中国水土保持,2005(02):43-44.

[2]李凤荣,张凤勇.阜新市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措施[J]. 东北水利水电,2011(07):60-61.

[3]和继军,蔡强国,路炳军,王学强.密云水库上游石匣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8(03):375-382.

猜你喜欢
凤城市水土保持水库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中型水库的工程建设与管理探讨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出山店水库
白沙水库
水土保持
跳绳
浅谈凤城市小浆果的发展思路
新农业(2018年6期)2018-04-18 07:30:35
出山店水库
水土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