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浩辉,邢建武,杨 静,许秋霞,杨俊霞
(1.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 河南 洛阳 471000;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室 河南 洛阳 471000)
CVST是一种由静脉窦内形成血栓引起脑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该病发病率较低,但因临床症状常不典型,造成临床诊断困难,错过治疗时机,预后较差。对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笔者通过对经DSA确诊的CVST患者的CT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以利于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影像学检查手段的优选。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3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DSA确诊的6例CVST患者的CT及MRI资料,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6~72岁,平均年龄45.2岁。5例行头颅CT平扫检查;6例均行MRI平扫,其中5例行MRV检查。患者多以不同程度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为首发症状入院,根据首发症状出现距入院时间分为急性期起病(1周内)、亚急性起病(1周~1个月)和慢性起病(>1个月),本组2例急性,3例亚急性,1例慢性。
1.2 检查方法 5例患者行CT平扫,扫描采用德国Siemens Emotion 16层螺旋CT扫描仪,层厚7 mm,层间距7 mm。6例均行MRI平扫,其中5例行MRV检查,采用德国Siemens Avanto 1.5T磁共振扫描仪,头颅标准线圈,视野23 cm×23 cm,成像矩阵256×256,层厚7 mm,行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扫描。扫描参数:T1WI TR 195 ms,TE 4.7 ms;T2WI TR 3 000 ms,TE 106 ms;FLAIR TR 6 000 ms,TE 80 ms,TI 2 028 ms;DWI采用EPI序列,分别在3个垂体方向施加扩散梯度,b=1 000 s/mm2,TR 3 400 ms,TE 102 ms。MRV采用3D相位对比法成像(3D-PC MRV):TR 76 ms,TE 9.09 ms,流速编码10 cm/s,层厚0.8 mm,对检查获得数据进行MIP重建。
1.3 观察方法 由两名高年资影像科主治医师独立阅读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并记录影像征象后作出诊断,对于不同结果,双方协商达成一致后记录。
6例CVST患者DSA显示静脉窦内出现充盈缺损,上矢状窦2例,直窦2例,2例为乙状窦和横窦联合受累。5例CT平扫显示:2例急性期患者表现为静脉窦走形区出现高密度“带征”,2例表现为一侧脑回肿胀、密度减低,1例脑实质内见片高密度出血灶。6例MRI平扫显示:均可见病变静脉窦内出现异常信号,T1WI为等或高信号,T2WI呈等低混杂信号,FLAIR表现为等高信号。3例可见病变静脉窦旁脑回增粗肿胀,受累脑实质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呈高信号,2例可见静脉窦内周围出现条片状T1WI高信号灶,DWI序列b=1 000,4例脑内无明确弥散受限病灶,2例可见脑实质内出现片状高信号。5例MRV显示:病变静脉窦无显影或显示终端,MRV原始图像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或空三角征。
CVST的病理基础为脑静脉血栓性闭塞[1],发病早期静脉血管的压力会急剧升高,使脑皮质内的毛细血管灌注阻力增大,引起脑血容量增加而灌注量下降,可同时引起脑组织细胞毒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甚至引起脑组织出血、坏死。本组6例患者中,DWI b=1 000,4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高信号。笔者考虑细胞毒性水肿出现在发病早期,到中晚期已转化为血管源性水肿,因而DWI呈等低信号。
以往学者们认为CT平扫对CVST的诊断价值有限,诊断阳性率不足30%[2]。CT对静脉窦内血栓的显示是判断该病的直接征象,表现为高密度影,依静脉窦的走行呈带征或三角征。6例患者中,2例急性期患者CT平扫片均可见明显的带征,其余病例未见此征象。笔者认为是静脉窦内新形成血栓CT值偏高,可作为急性期CVST的特征性CT表现。但亚急性期或慢性期患者静脉窦内血栓表现为等密度而不能识别,同时伴发脑组织肿胀或出血等,不具有特异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
MRI作为神经系统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多序列和高软组织分辨率的特点,能对不同阶段的血栓通过不同的序列识别。在SE序列静脉窦表现为流空信号,流空信号区内出现异常信号,也有很高的识别率[3]。6例患者行MRI平扫均可见静脉窦内血栓异常信号,血栓信号相对复杂,血栓信号的演变规律符合患者所处的病程阶段。急性期血栓在T1WI表现为等信号,亚急性期T1WI表现为高信号,与刘群等[4]学者的报道一致。
脑静脉成像有CTV、DSA、MRV等多种方法,有学者报道CTV具有较高的准确率[5],需在患者体内引入大量的碘对比剂,且检查本身患者需接受一定量的辐射。DSA为诊断颅内血管性病变的金标准,但该技术为有创性检查,患者也需在血管内引入碘对比剂,接受一定量的辐射,且脑实质的间接损害不能显示,可选择高度怀疑CVST患者进行确诊并溶栓治疗时选用。MRV是一种无创、无造影剂的静脉窦显影技术[6],本研究采用的3D-PC MRV技术是利用静脉窦内血流诱发的相位改变在流动质子群和静脉间形成组织对比,该序列获得磁化矢量不同的两组数据进行剪影,去除背景图像信号,获得高信号的流动血液影像。该技术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流速,合适的流速可以减少相位移动,提高成像质量[7]。本研究选择流速编码为10 cm/s,为其中5例患者行MRV成像,较好地显示了患者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主要分支的形态,病变区表现为静脉窦中断或充盈缺损,因为图像仅包含颅内静脉窦和静脉的信息,因而脑实质内的间接征象不能观察,需结合MRI平扫。
综上所述,对急性期CVST患者,CT平扫具有典型的影像学特征,可作为临床初筛中较简便快捷的检查手段。对于亚急性期及慢性期患者,MRI可显示静脉窦血栓及其引起的间接征象,与MRV结合观察可以避免漏诊和误诊。
[1] Algahtani H A,Aldarmahi A A.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J].Neurosciences,2014,19(1):11-16.
[2] 郝跃文,刘燕,印弘,等.脑静脉窦血栓MRI增强扫描及MRV影像诊断价值[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2,11(5):401-403.
[3] 李红敏,蒋忠仆,李杰,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静脉成像表现特征[J].磁共振成像,2013,4(3):215-217.
[4] 刘群,刘衡,朱克文,等.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诊断脑静脉窦血栓形成[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6):1121-1124.
[5] 姜保东,李笃民,马祥兴,等.CT静脉造影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9,22(1):33-35.
[6] 王建立,吴仁昌,卢贺峰,等.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和MRV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7):1203-1205.
[7] 张雪林,邱士军,张研,等.相位对比法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窦病变中的应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6,26(11):1539-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