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核学会核化学与放射化学分会环境放射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承办的第三次全国环境放射化学战略研讨会于2014年6月30日至7月4日在甘肃省嘉峪关市召开。来自北京大学等29个单位的近80位教授、专家和学者参会。
会议围绕中国环境放射化学战略、环境放射化学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在国家核能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讨论。会议共收到55篇论文摘要,其中特邀报告7个,大会报告12个。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重点预选区甘肃北山进行了考察。
与会专家充分认识到,我国的核工业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很多核设施面临退役和治理的迫切要求。我国核电事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安全问题,其中高放废物的安全处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重大科学和工程问题。3年多来,日本科研人员围绕福岛核事故释放到环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扩散、迁移等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告诫我们,我们现有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与应对核事故的环境风险的要求相距甚远。核设施的环境安全将成为制约我国核事业在新形势下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这给我国环境放射化学工作者提出了新的使命和挑战。集我国各高校、研究院所的研发优势于一体,深入、系统地研究与我国核设施环境安全有关的关键放射化学问题,将是我国环境放射化学工作者近期的主要任务之一。鉴于目前我国从事环境放射化学研究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匮乏状况,与会专家强烈建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环保部等部门,加强对我国环境放射化学的经费支持力度,使我国环境放射化学工作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具备开展满足上述工程需求所需要的科研工作条件,具体建议如下:
1.加大投入,建立我国放射性核素种态精准分析技术和方法,以便有能力开展关键核素种态及结构随环境条件变化的研究工作,为我国核设施退役治理和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安全评价提供可靠的参数和数据;
2.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单位开展关键核素在特定条件下的氧化还原性质研究,核素在矿物表面吸附后的微观结构分析,胶体、腐殖质、微生物对核素迁移扩散影响机制研究;
3.大力支持开展地球化学模型的建模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及新特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开展关键放射性核素的谱学研究;建立我国环境放射化学数据库。
第三次全国环境放射化学战略研讨会组织和学术委员会
2014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