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馨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14)
钢筋混凝土结构雕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
李宁馨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14)
通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雕塑工程施工技术要点的分析,介绍了雕塑施工测量控制问题、雕塑模板技术问题、雕塑混凝土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钢筋混凝土结构;雕塑工程;测量控制;模板控制;混凝土控制;效益分析
近些年,城市为提高和美化景观,加强文化交流,纷纷在一些景观名胜区和公共场所建立大型雕塑。这些雕塑作为城市文化、艺术构成的一部分代表了城市的文化水准和精神风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多重的文化意义。大型雕塑体积大,外形复杂,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外部装饰石材。用传统的房建混凝土施工技术或者雕塑技术难以达到设计要求,而国内又无可遵循的成熟施工技术。
1.1 雕塑施工测量控制问题
雕塑的外表面呈不规则曲面,外墙、框架梁、板等构件均为不规则形状,层间平面差异大,无标准层和标准编号的构件,各层构件、外立面无几何关系。如何进行测量控制达到既能控制雕塑外形与艺术创作作品吻合,又能被施工所采用,是雕塑施工测量控制技术的关键。
1.2 雕塑模板技术问题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模板技术适用于楼层结构相似或相同(标准层),可以多次周转使用。雕塑结构楼层随外形不同而变化,无标准层,且外形多为曲面薄壳构造,无标准构件,模板需要加工、拼接来满足特殊构件要求。适用的模板技术对于雕塑结构的施工至关重要。
1.3 雕塑混凝土技术问题
雕塑结构的底座劲性柱、拉杆梁中钢构件占据了构件截面的大部分体积,钢筋之间最小间距达到了35~60 mm。像身钢筋混凝土墙体厚度为20 mm,且截面为不规则型,凸凹不平。雕塑内部除剪力墙钢筋外,还分布外模石材的锚栓等钢构件,构件内部缝隙小且无直达构件最里面,无法下振动棒振捣,因此采用普通混凝土无法浇筑和振捣。混凝土技术需要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运输、浇筑等方面进行改进,方能适合雕塑混凝土的施工。
2.1 测量放样控制方法
首先由创作雕塑的艺术家将小稿通过套圈的方法放大到1:10。此阶段以确定的小稿形象为依据,在放大中做雕塑方案的再推敲,为此雕塑作者和建筑师确定雕塑的平面、立面和剖面。在确定好大的轮廓尺寸之后,雕塑作者进行放大,最终达到观感符合小稿效果为止。这里没有具体的细部尺寸,这仍是一个艺术创作阶段。
1:10像体成形后,将其数据化。首先建立三维测控坐标系:以两像中心点连线,然后做出垂直平分线作为X和Y坐标轴,以高度方向作为Z坐标轴;在1:10像体上测绘出等高线,等高距为50 cm,绘制等高线并放大到1:5.25;依据1:5.25的等高线按照轴线位置做出每一等高线的绗架式样架,搭设骨架,将各层等高线样架固定在骨架上,上泥;由雕塑家对外形进行最后的调整和设计;制作石膏外模和石膏像体。
将建筑轴线、楼层高程线(共10层)、细部中心线测绘在1:5.25像稿体上;标出各顶点包括面部的特征点的编号,利用设置的坐标系,用全站仪测出各顶点(特征点)的三维坐标(X、Y、Z);绘制非规则多面体之俯视平面图;将俯视平面图提供给设计单位,设计单位依据此图做出相应的建筑图或结构施工图。
2.2 雕塑施工测量方法
雕塑的底部由若干梁、柱墙组成,这些构件均构成较规整的轴线和几何关系,故此部分的测量控制方法同一般房建的测量控制。地下结构完成后,根据施工方格网校测工程主轴线控制桩后,将各轴线测设到做好的地下结构的顶面和侧面,将±0.000标高或整米数的标高也测设到地下结构顶部的侧面上。这些轴线和标高线,是进行首层主体结构施工的定位依据。
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网上投测,作为施工依据。这当中主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因为它们是各层放线和结构垂直度控制的依据。轴线投测的控制点一般选用四个(尽量均匀分布于控制面的四周),分别投测后,前两个进行放线,后两个进行校核。
高程的传递:因雕塑外形不规整,无法通过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进行直接测量,故采用悬吊钢尺法。沿控制点的投射孔悬吊一根钢尺,分别在底层地面和上部楼面安置水准仪,将标高传递到楼面上。传递高程的钢尺应经过检定,量取高差时,尺身应铅直,用规定的拉力进行测量,并进行温度修正。
雕塑工程主体内部结构跨度大,高跨比又有较高要求,墙、梁、板构件为不规则的斜面,因此浇筑混凝土时,要对边角、斜面部位的由于混凝土流动以及振捣所产生的斜向应力考虑到位,保证模板及支架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
雕塑工程结构层高及外形变化大且无规律,可以选择钢管扣件式脚手架作为模板的支撑系统。为便于现场裁切和适应雕塑外形变化,所有现浇构件均采用松木胶合镜面板。剪力墙模板采用15 mm厚胶合镜面板,侧面次楞采用40 mm×85 mm方木,主楞采用Φ48 mm×2.8 mm钢管,对拉螺栓采用M14型;现浇板模板均采用15 mm厚胶合镜面板,次楞采用40 mm×85 mm方木,主楞采用Φ48 mm×2.8 mm钢管;屋面框梁、拉杆梁模板均采用15 mm厚胶合镜面板,梁底、梁侧的次楞采用40 mm×85 mm方木,梁底主楞(横楞)采用Φ48 mm×2.8 mm钢管;梁侧模板采用M14对拉螺栓进行拉结加固。
屋盖现浇板模板均采用15 mm厚胶合镜面板,次楞顺着报告厅的纵向铺设,采用40 mm×85 mm方木,间距为100 mm;主楞顺着报告厅横向铺设,采用Φ48 mm×2.8 mm钢管,间距为800 mm;主楞下部采用可调支托插入钢管顶端,其下部支撑采用满堂脚手架。
在坡度较大的薄壁上为防止混凝土流淌,需要在外部设置模板。浇筑该部分构件时,要求控制每层浇筑高度,浇筑高度不得超过每模高度(900 mm)。浇筑振捣完毕后,停滞2~4 h,待混凝土初凝前,拆除该部分模板,向上继续按照该方法安装外模固定,然后浇筑振捣,如此反复,直至浇筑到斜坡顶面。
根据雕塑工程构件的结构形状、尺寸、配筋状态等选用自密实性能等级。一级自密实混凝土适用于钢筋最小净间距35~60 mm、结构形状复杂、构件断面尺寸小的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浇筑。
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流动性大,混凝土凝结以前可持续对模板产生较大的侧压力,所以模板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来满足流态混凝土所产生的侧压力,不得有低于最高浇筑表面的开放部分或缺口,模板间的缝隙不得大于1.5 mm。
施工前,搅拌站及施工单位技术人员应检验模板直立、钢筋及保护层厚度等情况,对影响混凝土浇筑的问题及时处理。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置混凝土泵,保证混凝土浇筑顺利和均匀布料。
泵送时应连续泵送,必要时降低泵送速度,若停泵超过90 min,则应将管中混凝土清除,并清洗泵机。泵送过程中严禁向泵槽内加水。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混凝土的布料间距不宜大于10 m。当钢筋较密时,布料间距不宜大于5 m。每次混凝土生产时,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性能检验,主要检验混凝土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并进行目测,判定混凝土性能是否符合施工技术要求,发现混凝土性能出现较大波动,及时与搅拌站技术人员联系,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浇筑时下料口应尽可能低,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浇筑落差。在非密集配筋情况下,混凝土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5 m,从下料点水平流动距离不宜超过10 m。对配筋密集的混凝土构件,垂直自由落下高度不宜超过2.5 m。
混凝土应采取分层浇筑,在浇筑完第一层后,应确保下层混凝土未达到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浇筑。如遇到墙体结构配筋过密,混凝土的黏聚性较大,为保证混凝土能够完全密实,可采用在模板外侧敲击或用平板振捣器辅助振捣方式,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度。
浇筑速度不要过快,防止卷入较多空气,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在浇筑后期应适当加高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以减少沉降。
大型雕塑工程施工技术研究在工程实践应用中,加快了施工工期,提高了雕塑工程施工质量,并且保证施工安全。对大型雕塑工程的施工测量采用全站仪三维测量定位,主体结构模板施工采用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高架支模,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采用二次深化设计,雕塑混凝土浇筑使用自密实混凝土,雕塑表面施工利用了干挂石材作为外模整体浇筑,对大型雕塑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探索和总结。
该技术对于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雕塑的施工具有推广价值。经过工程实践,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