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伟富,蔺 敞,戚敏仪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广东 广州 510120)
广府文化是以广州为核心、以珠江三角洲为通行范围的粤语文化,它从属于岭南文化,在岭南文化中个性最鲜明、影响最大。公共图书馆是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基地,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负有传播与推广广府文化的任务和职责。
近年来对广府文化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论研究;二是新技术应用对资源类型的影响;三是以文化角度所作的广府文化现状和发展研究。而关于图书馆广府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方面的研究很少,笔者于2013年8月1日在CNKI以“图书馆”and“广府文化”为主题进行检索,只检索到活动资讯文献1篇——《“图说广府·广州老地图展”在省立中山图书馆举办》。可见,关于图书馆广府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文拟对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进行调查,了解其现状,并提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资源建设与推广的若干建议。
如表1所示,在被调查的图书馆中,只有2家图书馆开设了专门的广府文化特藏室,一是越秀区图书馆的“广府文化专库”,是目前省内研究广府文化文献最为集中的阅读平台;二是广州图书馆新馆的“广州人文馆”。另外,有6家图书馆建立了地方文献室,虽然其中也包含不少广府文化的文献资源,但较为分散。对于大多数图书馆来说,广府文化资源多分散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建筑、饮食等各大类中,广府文化藏书体系并没形成。在调查中,不少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广府文献”的范畴与概念尚不清晰,这从另一侧面反映出公共图书馆对“广府文献”建设的意识还不强。
在采购经费与采购渠道方面。被调查的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文献和地方文献的采购大多没固定经费,采购随意性较大,缺乏计划性与系统性;采购渠道较为单一,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少数几所图书馆采用多种采购方式外,其他多以正式出版社采购为主。
表1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或地方文献)特藏室
如表2所示,广府文化电子资源建设较为成熟的是越秀区图书馆的“数字广府”及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广州记忆(青少年版)”特色数据库。越秀区、荔湾区图书馆建立了地方文献数据库,番禺区、海珠区图书馆分别建立了番禺地方文献电子目录及海珠区地方文献目录。其他图书馆的广府文化电子资源以专栏形式出现居多,且各馆数据库建设没有统一的规范及数据标准,难以进行资源整合与数据共享。另外,网站专栏及数据库素材以文本、电子文献、图片照片为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相对较少。
表2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文献(或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建设情况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推广活动情况如表3所示。笔者调查发现,图书馆的广府文化推广活动呈以下特点:其一,以分散、短期活动为主,长期的系列活动较少,品牌活动不多。其二,广府文化推广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多以反映广府风貌的书画展览、照片征集、广府知识讲座为主。其三,大部分被访图书馆表示,广府文化推广活动的障碍因素是重视程度及计划性不够、文献资源保障不足及缺乏资金、场地、人力支持。
表3 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广府文化推广活动情况
广府文献资源是图书馆宣扬广府文化的物质基础与资源保障,但调查中发现,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对广府文献收藏的意识不高,不少公共图书馆没有固定的广府文化文献采购与活动推广专项经费,并未建立起广府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因此,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应加强广府文献资源的建设,只有完善广府文献配置,才能提供富有广府特色的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社会效益。
广府文化资源内容相对固定,特别是在尚未得到较好传承与发扬的今天,更新内容相对较少,正式出版发行量少但随意性大。广府文化资源的这些特点使图书馆采访工作难度加大,使其不同于一般图书的采购。因此,图书馆仅靠通过正式出版渠道进行订购是远远不够的,应扩展广府文化资源的收集渠道,提高资源入藏量。笔者认为可适当采用以下的征集方式:
(1)民间个体征集。广府文化资源尤其是记录广府民间艺术的文献资源,如乐谱(童谣、咸水歌、粤讴)、广绣、剪纸手稿、广府建筑老照片等,有很多流传于民间。图书馆可通过展览征集、网上征集等方式向民间个体进行征集,以丰富广府文献馆藏。
(2)比赛征集。以比赛形式征集广府文化资源,如照片、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表演等。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从2012年起举办“聚焦岭南记录羊城——童心爱广州”照片征集活动,征集到反映广州各区名胜古迹、别具特色的广州街道、岭南建筑、特有的广州动植物、浓郁的岭南民俗的照片256张,大大丰富了“广州记忆(青少年版)”特色数据库。
(3)馆际互补。单个图书馆靠一馆之力收集广府文化资源很难保证资源的完备性。图书馆可通过馆际合作,互通有无,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多余的文献复本,节省经费开支,又能及时地补充馆藏文献的品种。尤其对于一些孤本及珍贵文献,可采取以静电复印、缩微拍摄或电子扫描等形式进行复制,有利于孤本及珍贵文献的共享。
(4)隐性文献征集。广府文化隐性文献是指民间百姓口述的故事、演唱的粤曲等民间表演艺术及社会风俗、礼仪等尚未物质化的广府文化资料。它们需要通过录音、录像、拍摄、笔录等手段来获取。这些隐性资源的物化恰恰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环节及难点,有条件的图书馆可积极参与隐性广府文化资源的收集,建立多元化的广府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随着互联网与各种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广府纸质文献已无法满足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的多元需求。将传统纸质广府文献转换成数字文献,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府文献的使用价值同时对保护珍贵的广府文化纸质文献,减少文献的破损、遗失有积极的意义。而且,电子资源中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往往比文字来得直观,更易于广府文化的传播。但目前广府文化与地方文献电子资源建设仍基本处于各馆各自为政的状态。笔者认为可由广州地区公共图书馆牵头,有计划、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广府文化电子资源建设,逐步建立以书目型、题录型、文摘型、全文型、图片型、多媒体型等形式,“文化溯源”“广府名人”“节俗婚嫁”“饮食风俗”“民居习俗”“戏曲音乐”“美术工艺”等为专题的广府文化资源数据库。而每个专题可由广府地区各公共图书馆根据地方特色分工负责,如在广府“美术工艺”专题建设方面,广州地区图书馆可负责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专题;佛山地区公共图书馆可负责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狮头、彩扎灯色等专题;肇庆地区图书馆可负责端砚专题。
广府人自我介绍时常惯于以自己的户籍地如广州人、佛山人、中山人等来介绍自己,而并不习惯把自己称作“广府人”。这不同于岭南的其他两个民系“客家人”和“潮州人”,自古以来把民系作为自己的名片,族意识很强。因此,有必要加强广府民系的意识,加强广府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承首先要从娃娃抓起,使其从小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传承、繁荣广府文化。图书馆可对不同认知阶段的儿童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关书籍及举办符合其认知特点的文化推广活动,如“广绣”文化的推广,对处于具体运算认知阶段的小学生可向他们推荐图文并茂的广绣文献,展示优秀广绣作品,而对处于形象运算认知阶段的中学读者则可向其推荐介绍广绣文化渊源的书籍,甚至是举办广绣比赛等。另外,到学校进行活动宣传是向少年儿童推广广府文化的有效方法。如图书馆到学校派发活动预告宣传单、广府文献推荐书目,也可与学校合作,设计相关活动,作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近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加强与传媒的合作,与广东电视台合作,先后拍摄《寻根探古五羊城》《寻根探古省港澳》电视节目,与南方都市报长期合办《广州名人》《广州史迹》等栏目,在帮助广大市民了解城市文化的同时,也为图书馆广府文献的宣传、展示、征集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图书馆还可以与大型广府文化活动主办方合作,既可对广府文化进行宣传,也可适当解决图书馆广府文化推广资金、场地不足的问题。此外,图书馆还可以与文化传承人合作,邀请广府文化传承人到图书馆进行文化宣传活动,“名人效应”会吸引更多读者参与,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
广府文化资源收集渠道及其载体形式的多样性,要求采访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采访专业水平,能通过正式出版渠道采购相关文献资料外,还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广博的广府文化知识,对广府文化资源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善于运用灵活多变的采访策略。采访员应熟悉广府的节俗、民居习俗、饮食风俗、戏曲音乐、美术工艺等知识,及时掌握广府地区举办的各种广府文化活动,有条件的图书馆可到现场采集相关宣传小册、照片、音频、视频等一手资料,尽可能地将资源采集齐全,并创建本馆特色的广府文献保障体系。广府文化活动推广员则应加强广府文化的宣传,定期编撰广府文献推荐书目;定期更新广府文化数据库、网络专栏;组织形式多样的广府文化的推广活动;有统筹计划的意识,注重打造具有系统性、持续性、规律性的品牌活动,活动只有长期有规律地坚持下去,才能留住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起到较好的推广效果。
[1] 广府文化.[EB/OL].[2013-06-26].http://baike.so.com/doc/5406553.html
[2] 倪俊明.地方文献非常规采集述论[J].图书馆论坛,2008(6):218-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