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剑和
■
小洁从初一到初三成绩都在同学中遥遥领先,是同学、老师公认的一等一的优等生,而且在中考中以全市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升入重点高中。新学期上了几周课后,小洁对主课老师的教学感到失望。不久,她在上体育课时不慎把腿摔伤,住院治疗了一个多月。当时小洁对功课也没太在意,虽然班主任派了三个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来为她补课,但补了一次后小洁觉得不需要同学的帮助,就谢绝了老师和同学的好意。小洁想,凭她的学习功底,靠自学把落下的功课补上不会有问题。但没有想到是,小洁重新回到学校后,既补旧课,又学新课,还要进行综合社会实践,学习的压力特别大。面对全新的高中老师,对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很不适应。期中考试,在全班50名同学中,小洁排第23名。这是小洁根本没想到的。她的头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高昂着了。
老师的压力、学校的压力、家庭的压力,所有的评判标准都集中到一点——成绩。父母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小洁身上,希望她两年后考一所好的大学,将来找一份高薪而又舒适的工作。小洁也能理解和体谅父母的苦衷,可她现在觉得自己太弱小了,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自己调整不了。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逝去,小洁越来越无法摆脱心理的紧张以及情绪的波动。在后来的几次考试中,她的总分一次比一次低,每次听到自己的总分和名次时,小洁都感到抬不起头。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为她准备好的一切,小洁心里真有说不出的滋味。
在情绪最低落的时候,每想到学习,小洁就感到困惑,感到恐怖,感到疲惫。她原以为自己很聪明,现在则认为自己是最愚笨的。想到以后的高考,看看自己的现状,小洁甚至冒出过自杀的念头。小洁恨死了那次体育课,因为一个多月的治疗改变了她的人生,使她无法进入好的学习状态。小洁真的很着急但又不知今后该怎么办。
■
小燕有一个很光荣的履历,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长,成绩也很突出,耳边常常听到的都是别人的夸赞声。进入初三后,也许是由于班务工作多的缘故,小燕慢慢发现自己的成绩排名不像以前那样突出了。心里开始有某种失落感,并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威胁。初三上学期一次摸底考试,不少同学的学习成绩与她的差距开始缩小,特别是其中一个她觉得对自己威胁最大的女同学,总分竟高出她15分,小燕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开始觉得班务工作干得没劲,书也看不下去,行动变得懒散。初三下学期开学后,小燕十分关注那个同学,她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老是不由自主地注视那个同学,有时心里还会暗想:那个同学突然消失掉该多好!整天胡思乱想让小燕失眠了,成绩迅速下降,月考中甚至有一科不及格。小燕十分焦急,主动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
小娜是某外语学校的高二学生,人长得漂亮,英语也学得特别好,口语更是呱呱叫。有一次市里领导来看望外教,还请她做翻译呢。为了准备好全市中学生“青春之星”英语演讲大赛,学校把小娜和她的另外两名同学作为夺冠的种子选手,特地派了外教对她们进行强化培训和指导。小娜对比赛信心百倍。在正式比赛的时候,第一场的大赛和第二场的半决赛,小娜都发挥正常,成绩稳居第一名,在第三场只剩下她们三个本校同学的最后决赛中,小娜由于两个小问题回答不准确而屈居第三。决赛完毕,紧接着是颁奖仪式。市教育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市长亲自给冠军挂上金牌,冠军神采飞扬,亚军、季军紧紧拉着冠军的手,表达着钦佩与祝贺。但当记者向小娜表示祝贺并采访时,小娜却说,不值得庆贺,本来接受市长挂牌的应该是她,她当时真恨不得把冠、亚军推下颁奖台。这场大赛的佼佼者在相互祝贺的背后,竟是攻击、愤恨和惊愕!
据说,小娜气得当天晚饭都没有吃好。她责怪评委不公,问她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她不认为季军是荣誉,反而是耻辱。这次英语演讲大赛对小娜的负作用很大,她的学习不像以前那样努力和上进了,以前的那种活泼、朝气和阳光心态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本来和同学交往就少的小娜现在更成了孤家寡人。放学回家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有些同学来电话问她学习上的问题,她连电话都不愿接。吃饭时也很少像以前那样说笑,更多的是闷闷不乐。
心灵导航:
“优等生”在很多人眼中是“天之骄子”,是“无所不能”的天才,是乖巧听话的榜样……总之,“优等生”似乎应该“十项全能”,不但学习对他们来说易如反掌,就连心理、人格都比其他人来得“强韧”。而事实上,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学习成绩好,仅仅说明在接受知识方面有独到之处。对于同样处在青春期中的“优等生”来说,他们的内心同其他人一样,也会与外界的事物和观点发生碰撞,有迷惑,有不解,但是由于旁人的“高看一眼”,让他们无法直接宣泄这些碰撞所带来的思想包袱,而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偏差甚至是诱发心理疾患。
案例一中的小洁,是被自大心理所击垮的。
小洁一类的“优等生”往往都是“家里受宠,学校被捧”的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很少遭遇坎坷挫折。这种自高自大的心理使他们总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所以往往会为偶尔的几次考试失败而沮丧,或是处理其他事情受挫时,就会感到受到了打击,从而开始由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转化为自我怀疑、自我怨恨。当怨恨在心中结成块垒,他们的心就很难容忍自己,往往由极端的自傲心理转化成极端的自卑心理。
当别人羡慕优等生“手到擒来”的好成绩时,很少人能知道他们“固守”这份优秀的艰辛。他们最怕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他们大都有较高的目标定位,但当预期的目标受诸多因素制约而未能实现时,“优等生”强烈的自尊心便会受到伤害。他们担心被人瞧不起,害怕考试名次再往下跌,以致造成人际交往障碍和应试能力下降。
如案例二中小燕一样的“优等生”会不自觉地去追寻第一的“宝座”,千方百计地维持自己“一览众山小”的局面,对于其他同样优秀的同学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充斥着“排斥”心理。虽然适当的嫉妒心理会激发人拼搏的进取心,但是掌控不好,就会因嫉妒而产生厌恶他人、憎恨他人、仇视他人的心理,甚至会采用无中生有、恶意诋毁等手段伤害他人,对自己也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案例三中的小娜,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可取。有些优等生就像武侠世界里的高手,保持着独树一帜的风格,不食人间烟火,总是给人高高在上的神秘感。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保持自己“优秀感”的闭锁心理,这使得他们很容易与其他同学产生隔膜,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强烈的孤独感,并且会出现越孤独越排他的恶性循环,使得行为更加怪僻和偏执,形成严重的人格缺陷,影响自身的成长进步。
心灵处方:
◆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无论多优秀的人,都会有自己不擅长的一面,所以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谦虚的态度,才会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尤其是优等生们,不要被别人的夸赞冲昏头脑,要摆正自己的位置,端正自己的态度,做到“宠辱不惊”才会让自己变得更成熟、更优秀。
◆别害怕一次两次的失败。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处于高潮,人生难免出现低谷,要给自己一段缓冲的时间。一旦出现自己所不愿面对的失败,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思自身,给自己修正的机会,让自己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怀揣一颗“平常心”。看淡得失,把成绩、荣誉看作“浮云”。这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优等生不妨在日常学习中与其他同学多交流多接触,不要把彼此视作对手,而应视作共同进步的朋友,这样不但使心态平和下来,同时在处理问题时,头脑也会变得清醒。
◆接纳别人比自己强。要认识到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世界上比自己能干高明的人很多,从而正确估计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这样就能在各种情况(成功或挫折)下都能把握自己,不做失去理智的蠢事。
◆正视现实,放宽胸怀,扩大视野。不为一时的得失左右自己的情绪,不为一丁点的你长我短而耿耿于怀,计较不休。这样,就可以从比较高的思想境界来看待一切,嫉妒之心亦容易消除。
◆多参加集体活动。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交际圈,再优秀的人也抵挡不住孤独。把闭锁的心敞开来,让别人理解自己,也使自己理解别人,这有利于防止产生心理障碍。而且,拥有更多的朋友,会让我们觉得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