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一种罪

2014-04-01 05:03蔡子强
南方人物周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奴隶主自由人黑奴

蔡子强

马丁·路德·金说过:“当一個人接受罪恶,纵然是被动,但他的责任,跟那些主动参与其中的人,其实没两样。当一个人哑忍罪恶而没有伸张正义,他就成了帮凶。”(He who passively accepts evil is as much involved in it as he who helps to perpetrate it. He who accepts evil without protesting against it is really cooperating with it.)

近日赢得奥斯卡最佳电影的《12 Years a Slave》(港译《被夺走的12年》)一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

故事背景是19世纪初的美国,南方各州实行奴隶制度,男主角虽是黑人,却较幸运,住在北方的纽约,是个自由人,受过良好教育,拉得一手小提琴,有美满的家庭,可谓生活无忧,过着中产阶级优哉悠哉、与世无争的生活。

但世事无常,有一天飞来横祸,他被人口贩子绑架到了南方,抹煞掉自由人身份,当作奴隶贩卖。在奴隶主的庄园里,他与其他黑奴,一起过着悲惨的非人生活,男的做牛做马,女的更糟,劳动之余,还充当奴隶主的泄欲工具。更甚的是,他们被视作私人财产,奴隶主稍不如意,便肆意鞭打和虐待,毫不怜惜,丝毫不把他们当人。

但这部电影,并不只停留在批判奴隶制度这个层次,否则,我想它不一定能拿到奥斯卡最佳电影。本片尝试探讨一个更深刻的主题:当面对身边种种不公不义时,我们应否保持沉默、明哲保身、袖手旁观呢?

男主角失去自由后,旁边的黑人对他第一个忠告,是要保持低调和沉默,说这才是生存之道,否则会惹祸上身。

片中有一幕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男主角开罪了一位监工,被后者用绳圈套颈,吊在树上,只能靠脚尖踮在泥泞上支撑。监工后来离开现场,这时四周有其他黑人出出入入,甚至有逗着小孩玩耍的,但偏偏都对男主角的困境和挣扎视若无睹,更遑论有人施以援手。最后,只有一个女人,偷偷上前给他喝了几口水,又急急离开,生怕被人怪罪。

其实男主角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他的第二位主人脾气火爆,动不动便鞭打黑奴发泄,他在旁默不作声。这位主人色迷心窍,看中一位女黑奴,半夜潜入黑奴宿处,把她带出外面泄欲,但男主角却选择装睡,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男主角本来是一个自由人,只是被人口贩子绑架,如果有人能通知他老家的亲人和朋友其下落,他们便能拿来证明文件营救他。于是他试过几次冒险开口,托人帮他送信,第一次是他的第一位主人,这位主人是虔诚的教徒,一直善待男主角,第二次则是一位满口忏悔的管工,但他们的选择,不是袖手旁观,便是索性出卖他。

男主角没有放弃。他遇上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饰演的建筑师傅,两人为奴隶主盖屋时,他向后者道出原委,希望对方帮写信给一个朋友。皮特想了一会儿,说其实他也很害怕。正当观众以为他会袖手旁观,布拉德·皮特说,他还是会帮忙,因为“这是我的责任”(It’s my duty)。

没有大道理,只有轻描淡写一句“It’s my duty”。

12年后,终于获救返家,原本可以过回中产阶级舒适生活的男主角,毅然踏上另一条路。他风尘仆仆到各地演讲,以自身经历来揭示奴隶制度的邪恶,更身体力行,设立了“地下信道”,营救南方的黑奴。为何他要自讨苦吃呢?

我想,那12年血泪斑斑的经历,让他学会设身处地去想,明白了沉默和袖手旁观的罪疚。如果他回家后便对南方的一切视若无睹,那么他又跟当年那些他曾怨恨的不管他死活只是袖手旁观的人,又有何分别呢?

中国没有奴隶制度,但见死不救的事件却一样存在,如几年前的小悦悦事件,以及最近一位白领在地铁站晕倒,近50分钟,多人行过却无人理会,最终失救而死。

马丁·路德·金曾说过:“历史将会记下,在社会转型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刺耳叫嚣,而是好人的过分沉默。”(History will have to record that the greatest tragedy of this 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 was not the strident clamor of the bad people, but the appalling silence of the good people.)

今天,处于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马丁·路德·金的话,实在是一记发人深省的暮鼓晨钟。

猜你喜欢
奴隶主自由人黑奴
美流媒体巨头被批“奴隶主”
回头一笑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种族歧视观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之黑奴形象的分析
谈非洲黑奴贸易中非洲角色定位
排球比赛中合理使用双自由人战术分析
论自由人联合体与公平正义
扇子的发展史
浅谈排球比赛中“自由人”的作用①
自由人联合体的当代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