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生的解放即是保护

2014-04-01 22:36龚晓明
中国新闻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执业医师公立医院

龚晓明

随着针对医护人员的暴力行为愈演愈烈,我的不少同行深感痛心和愤懑,一些年轻医生甚至萌发了离开这个行业的想法,医学院招生也不像以前那样热门了,医学生甚至需要从别的专业调剂过来。而另一方面,患者到医院就医的体验也很差:排队挂号难、看病时间短、医生护士服务态度差,患者怨声载道,甚至最终演化为暴力事件。

另一个怪现象是,老百姓看病都要往大城市、大医院挤,而促使病人集中就诊的一个因素,是我们缺乏培训出标准化医生的体系。在美国,好的医生在街边的诊所就可以找到,而我们只能在大城市的大型三甲医院里去找。因此,病人冒着零下10多度的严寒熬夜排队挂号、排队手术要等3个月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些现象都说明,医疗行业整个体系出了问题。医疗资源中硬件的东西是可以用钱来解决的,但是决定一个医疗机构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素是医生。如果医改不能做到对医生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很多问题最终都无从解决。

人的因素如何解决?

一方面是培训。我从北京协和医院离职,到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这个新的平台,就是想要尝试去建立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健全的医师培训体系,用一个好的体系来培养出类似于美国那样比较“均质的”医生。合格的医生“均质化”了,出去开诊所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水平均一的医疗服务。

在比较健全的体系内,公立医院或者教学医院应该承担的是教学和研究任务。看看国外的教学医院怎么做就知道了:看门诊,不是专家自己在看,而是年轻的住院医师在前面,专家在其背后做的是教学,负责把关,负责把学生教好。做手术,公立医院里不是每个手术都需要专家亲自主刀,专家要做的是“教学手术”,以此带出合格的年轻医生。当然,教学医院并不会因为开展教学而影响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因为这里也对标准化的医疗行为有严格要求。在此理念下,公立医院不仅不会落后,甚至会因为科研和新项目的开展而保持领先。

人的因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要解放医生,让医生不再受职称、编制所累,让医生觉得在公立医院工作和在私立医院工作没有太大的差别。只要私立医院里也有足够多的优秀医生,病人就可以享受到差异化的优质医疗服务。

在目前国内尚无优秀医生大规模地到私立医院去工作的情况下,我认为多点执业是当下推进医改的一个重要措施。当病人可以在私立的诊所找到公立医院的专家的时候,他们也就没有必要非挤到公立医院去抢优质的医疗资源了。

从去年开始,我作为一个多点执业的实践者来推进这项制度的落实。但是目前不少公立医院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还是对本院医生的外流有很强的抵触。然而,一个政策的出台,不应该以公立医院的院长们是否开心作为评判标准,医改中只要是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就应该去做。

公立医院的扩张、门诊量和手术量的增加,对于提升医疗的整体满意度而言,并不能起到正面作用。医政管理部门不应该一味地鼓励和支持公立医院的发展,而要对公立和私立医疗机构的发展一视同仁。目前,医师法规定医师执照只能在一个地点注册,医师在其他医院的出诊必须取得自己原来工作的医院的许可,还需去当地卫生局备案。这些行政上死板的管理是制约医生流动的重要因素。

在美国,一个医生只要取得了医师执照,就可以去任何一个州登记备案后执业。如果我们的医师执照可以像驾照一样管理的话,医生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放。政府应该创造一个让医生自由执业的环境,行政化管理不必太多考虑“这个地方需不需要一个诊所”的问题,因为对于这样的问题,市场会比你更加聪明。

过去,私立医院给老百姓的感觉是骗子多,而一旦将来优秀医师的流动得到鼓励,这些现象必然会发生改变。好医院的标准是以病人的利益为先,而不能为获得过多的利润而过度医疗,无论私立公立,这样的评判标准都是一样的。医疗服务的价格应该是由市场来调节的。私立医院不应该走医保的价格体系,而是应该采用商业医疗保险。病人要想在医疗服务和硬件上享受更高的待遇,就需要为自己购买一份商业医疗保险。

以教学医院为基础的保障型医院和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私立医院相结合,是未来医疗服务市场的格局。目前的改革方向也是鼓励民资、企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市场。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医疗行业发生巨变的十年。无论如何,只有充分解决医疗行业人的问题,充分放开医生的执业途径,才能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从而在根本上找到缓解医患冲突的出路。

猜你喜欢
执业医师公立医院
临床实习医师教学改革及实践分析
公立医院文化对党建政工的有效促进
三缺一
中国医师节
多点执业:亟待多点助力
公立医院总医疗费平均增幅须在10%以下
乡村医生执业考试辅导
医药:3500家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
农业部解释执业兽医三问题
中医执业医师全真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