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淑丽应用消风散临床经验

2014-04-01 19:59李靖靖邢淑丽郑晓昆
河北中医 2014年5期
关键词:消风皮肤病湿疹

李靖靖 邢淑丽 郑晓昆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1 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00)

邢淑丽应用消风散临床经验

李靖靖 邢淑丽1郑晓昆2

(天津中医药大学2011 级硕士研究生,天津 300000)

消风散;中医病因和病机;辨证论治;名医经验;邢淑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过食膏脂厚味之品,过服烟酒有害之物,且运动及体力劳动较少,很多人的体质为湿热或痰湿,致使湿疹、荨麻疹、痤疮、玫瑰糠疹等证属湿热的皮肤病较多发,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邢淑丽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近20多年,认真研习明代医家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在临床实践中以消风散为基础方治疗各种皮肤病,对于多种不同的病证,辨证精准,灵活加减,主攻明确,疗效显著。

1 病因病机

临床上的皮肤病皆为内外合因所致。外因多为风、湿、热、虫、毒等,内因多为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等。明代医家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中的名方消风散具有疏风清热、除湿止痒之功。药物组成:当归15 g,生地黄15 g,防风10 g,蝉蜕6 g,知母10 g,苦参15 g,亚麻子10 g,荆芥6 g,苍术15 g,牛蒡子15 g,石膏30 g,甘草15 g,木通10 g。中医学认为,风为百病之长,“风胜则痒”,“无风不作痒”,故方中以防风、牛蒡子、荆芥、蝉蜕开发腠理,透解在表的风邪,为君药;由于湿热相搏而致水液流溢,故以苍术之辛苦温,散风祛湿,苦参之苦寒,清热燥湿止痒,木通渗利湿热,均为臣药;风热客于皮肤涉及血分,又以当归和营活血,生地黄清热凉血,亚麻子养血润燥,石膏、知母增强清热泻火之力,均为佐药;甘草解毒,并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凉血而又护阴,是疏风清热、除湿消肿的有效方剂。

邢教授认为,风邪兼夹湿热侵袭人体,浸淫血脉,或见脾胃失调,湿聚热郁,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肌肤腠理之间而致风疹、湿疹。若用风药胜湿,虚火易于上炎;淡渗利湿,阴津易于脱亡;专于燥湿,必会真阴耗竭;纯用滋阴,反助痰湿上壅,故用药须运脾开胃,润燥并用,三焦化湿,消风散方中祛湿药力强但也易伤阴,血虚生燥又会加重身痒,故佐当归、生地黄、亚麻子养血润燥。湿热较重,可配伍地肤子、白鲜皮、牡丹皮燥湿止痒。全方以祛风为主,配伍燥湿、清热、活血、养血之品,祛邪安正,调和血脉,则诸症痊愈。

2 病案举例

2.1 孙某,男,49岁。2010-03-10就诊。下肢湿疹2个月,既往丹毒病史。刻诊:红色丘状疹,红肿,糜烂,瘙痒甚,咳吐白黏痰或块痰,大便每日2次,小便短赤,舌质紫黯有细裂纹,舌中根部苔黄腻,脉滑有力。中医诊断:湿疹。证属湿热浸淫型。治宜清热利湿为主,兼以祛风止痒,活血化瘀。方用消风散加瓜蒌、浙贝母、赤芍药、丹参,连服1个月而愈。

按:湿疹是指多形态、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损害,瘙痒剧烈,对称分布,反复发作,易转变成慢性。临床多为禀赋不耐,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感风邪,风湿蕴结,郁久化热,郁阻肌肤所致。邢教授在治疗湿疹时常结合湿疹发病时间的长短来指导临床用药。湿疹一般病程短,病因多以风热、湿热为主,故治疗多以祛风清热利湿为主,而久病反复迁延不愈转为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病因则以脾虚湿恋或病久血虚风燥为主,因此治以祛风止痒、养血活血、健脾祛湿为主。

2.2 吴某,女,7岁。2011-06-20初诊。冷热空气过敏1年余。刻诊:冷热交替后咳嗽,皮肤潮红、瘙痒,抓后起红疹,恶寒,无腹胀,大便略干,手足心热,小便频数,舌尖红苔白腻,脉滑数。中医诊断:荨麻疹。证属风热犯表型。治宜祛风止痒,止咳化痰。方用消风散加杏仁、紫菀、桑白皮、枇杷叶、黄芩、车前子、熟大黄。服药后诸症明显好转,无咳嗽。2011-07-01二诊时减止咳药,加白花蛇舌草,连服15 d而愈。但荨麻疹易反复,嘱远离变应原,提高自身免疫力。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系多种不同原因所致的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的疾病。表现为皮肤黏膜潮红或风团,风团形状不一、大小不等,颜色苍白或鲜红,时起时消,消退后不留痕迹。中医称瘾疹,俗称风疹块。 多由变态反应、自身免疫、药物、饮食、吸入物、感染、物理刺激及昆虫叮咬等原因引起,病因复杂,难以确诊。中医学认为,“风邪袭表,侵淫肌肤”,治以祛风止痒为主。邢教授认为,此患者为稚龄儿童,病之根本脾胃运化失职,湿热内生;外感风邪侵袭为病之标,二者郁阻肌肤而致病。故治以疏风清热以治标,又祛里之痰湿以治本,使标本兼治而获效。

2.3 王某,男,29岁。2011-05-17就诊。面部痤疮4余年,哮喘3余年。刻诊:疹色紫红,两颊较多,瘙痒甚,咳嗽,动则喘甚,有哮鸣音,咳吐黄白痰,寐差,大便溏泄,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质紫黯边尖有点刺,苔白滑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痤疮。证属脾虚湿盛型。治宜消风,活血,清肺,平喘。予消风散、射干麻黄汤加赤芍药、牡丹皮、白鲜皮、地肤子等。连服3周后,患者痤疮、咳喘症状明显减轻,咯痰变黏,大便干燥,加熟大黄、炒栀子清热泻火,再服15 d,咳喘平,仍有少量红疹,改用消风散合用健脾祛湿药,调理1个月而痊愈。

按:痤疮属中医学粉刺范畴,《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肺气不清,受风而生,或冷水洗面,以致热血凝结于面,也有湿热上蒸、瘀血阻滞所致。邢教授认为,临证时应分清主次、先后、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患者平素脾肺气虚,痰湿内盛,现风热束肺,肺气失宣,故见咳嗽喘满,咳吐浊痰;脾虚失运,湿浊内停,郁久化热,湿热瘀痰凝滞肌肤而发痤疮于面部。故治疗时先以清肺平喘治标为主,待咳喘减轻改以清热祛风、健脾祛湿为主。

2.4 强某,女,49岁。2010-03-02就诊。手足起红色斑疹8年。刻诊:疹色红,瘙痒重,抓挠后脱皮起屑,继而皲裂,使用西药(不详)治疗诸症先减轻,后又反复,口干,大便2~3 d一行,舌质紫黯有瘀点,苔白腻,脉细数。皮肤干裂较重。中医诊断:玫瑰糠疹。证属血热风燥型。治宜祛风止痒,活血祛瘀。方用消风散加麦门冬、北沙参、桑叶、川芎、丹参。患者起病因与人争执,大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水液代谢不利,又肝郁伤脾,三焦水道疏泄失常,湿热毒邪不得疏解,患者病久,久病血虚,血虚生燥,故治疗要重在养血润燥,因病程较长,且病易反复,因此疗效缓慢,患者服药2个月诸症才消,连治3年,病方痊愈。

按:玫瑰糠疹是一种斑疹色红如玫瑰,脱屑如糠秕状急性局限性皮肤病。中医诊断为风热疮,主因过食辛辣或情志抑郁化火,血分蕴热,热伤阴液而化燥生风,复感风热外邪,内外相合,风热郁闭肌肤。邢教授紧抓消风散证的辨证要点“风热瘾疹,遍身云片斑点”,予消风散加减祛风清热,养血润燥,使患者病程明显缩短,获效而愈。

3 小 结

皮肤病的病因复杂,且病情缠绵,治疗方法虽多,但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历代中医外科名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邢教授临证时选用消风散为主方,审因论治,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不忘调脾胃,疏肝胆,并根据病情轻重择方合用,体现了标本同治、治病求本之辨治精华。消风散在治疗皮肤病中显示了其卓越的优越性,消风散加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有效率93.0%[1],治疗玫瑰糠疹有效率95.2%[2],在临床上消风散治疗皮肤病是以疏风药为主,再佐以祛湿药,此为其治疗的最基本原则[3]。

治疗期间,邢教授嘱咐患者一定要忌口,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对某些刺激性的食物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态反应,且多数变态反应者会发生皮肤变态反应,少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平素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合理饮食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并巩固疗效。

[1] 杨晓寰,张敏,姚海洪,等.消风散加减治疗急性、亚急性湿疹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0):154-158.

[2] 朱国营.消风散加减治疗玫瑰糠疹4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8):540-541.

[3] 肖洪彬,夏晓晖,朴赞斗,等.消风散主要药效学及拆方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9,5(4):21-23.

(本文编辑:习 沙)

1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保康医院呼吸科,天津 300000

2 天津市南开区理疗医院中医科,天津 300000

李靖靖(1990—),女,硕士研究生在读。从事中医诊断学研究。

R289.5;R241.4

A

1002-2619(2014)05-0648-03

2013-09-22)

猜你喜欢
消风皮肤病湿疹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掌小横纹穴按摩辅助消风止咳汤加味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IL-17A、CCL11表达水平的影响
草药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烦人的湿疹何时休
夏秋重护肤 远离皮肤病
战胜湿疹是持久战
实事求是 报喜告忧 喜读《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
消风清热散治疗面部痤疮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