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情感的唯美绽放
——评紫梧的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

2014-04-01 09:04吴广平何桂芬
关键词:悲秋诗意季节

吴广平,何桂芬

(湖南科技大学 人文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秋天是生病的季节》,如其诗题,季节感特别突出,尤其是有关春与秋的种种描述以及附着的细腻情感,系统地展示了紫梧这位现代诗人与自然意象的和谐互动。诗歌呈现出诗人真实的感悟、独特的个性以及诗意的情调,传达出细腻的生活意绪、切身的生命情感。读紫梧的诗犹如倾听她细细诉说内心的欢乐与忧伤、感悟与思考,有一种强烈的美的享受。诗人用诗歌诠释对生活的思考,传达生命的张力,在现实经验与传统情怀的美妙接洽中完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

作为一位现代诗人,紫梧的诗歌多了一份古典的情感与唯美的基调;作为新湘语诗人,紫梧的诗歌多了一份自我,多了一份平实。

一 后现代语境中的伤春悲秋

四时季节之春与秋,因其独特的内质特征、审美意蕴以及文化积淀,格外能勾起诗人丰富的情感、创作的动机,“伤春悲秋”在中国传统诗词中自成表现体系,并成为一种情感范式。即使在强调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后现代语境下,诗歌中“伤春悲秋”的传统情怀亦是难弭踪影,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厚的积淀时时昭示着这一主题意蕴的强大生命力与艺术感染力,传递着独具民族性特征的文化心理与审美倾向,表达出诗人在后现代语境下的脉脉情怀以及对传统的无意识缅怀。

读紫梧的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你会感受到季节的深情召唤,你会触摸到诗人的热切回应,你会在后现代语境中体验到久违的传统情怀。

1.伤春情怀的诗意谱写。“一草萌而感天下春,一叶落而知天下秋。”汉代刘安《淮南子·缪称篇》说:“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毛苌《毛诗诂训传》说:“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郑玄《毛诗笺》也说:“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宋玉敏感地发现了自然与人生之异质同构关系,通过对自然与人生之双重感伤,开创了中国文学的“伤春”与“悲秋”主题,表现了“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的感伤与哀怨,以及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悲慨。从此以后,“伤春”与“悲秋”乃成为中国文人易患的“季节性情绪低落症”和中国文学绵延不绝的永恒主题。这样的情绪、这样的主题未免低沉、沮丧甚至消极,但却和封建时代众多落魄文人的情感息息相通,引发了历代文人的共鸣。宋玉的“伤春”与“悲秋”遂奠定了中国文学的感伤主义传统[1]。

作为一位女诗人,紫梧对春天自是格外在意,并别有一番体验。这个遵循自然规律如期而至的季节在紫梧看来却常常令人措手不及。对一个有着万千思绪的灵魂来说,对一个有着深厚感春情怀的诗人来说,迎接这个季节的到来需要情感上的精心准备,需要一种事先便调整好的特定心态,如若不然,心就会在原有的跳动频率下失去固有的节奏。春天,总是莫名的躁动。在《春天就这么来了》一诗中,紫梧感慨“如此安宁/又如此喧嚣/来不及准备/天就亮了/春天就这么来了”。春天也许就是在诗人的盼望中降临的,但这个季节对诗人而言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即使在精心编制的心网下还是遗漏了致命的开口,诗人唯恐无法网罗与这个季节相关的每一缕思绪、每一分情感,让挥动的心灵之笔错过了稍纵即逝的独特体验。春天在诗人心中已成特殊的存在,这个季节在诗人看来本就思绪万千。

《桃花的季节》,这是一个思念的季节,伤怀的季节。“桃花盛开的映象很美/像一个美的景致/把你放在这个季节思念/从花开到满目落红/都是悲伤/我似乎钟爱这样的情调/凄凄的心怀/旧时的泪”。在这个草长莺飞的季节,面对美丽绚烂的景致,诗人却催生了微妙的伤感。是特意将心底的思念倾注于这个美丽而忧伤的季节,还是回升的温度唤起了旧时的思念?泪眼问花花不语,只是在花开时孕育的悲伤在花开荼蘼之际凝结成了一滴滴轻垂的泪。“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眼中的泪就是心中的那场微雨,花下独立的人用满地的落红铺成相思切切的意境,让淡淡的忧伤萦绕成凄美的情调。

诗人钟爱这种伤怀的情调,它凝聚了诗人独具意蕴的情感体验,透露着一股风雅的生活情趣。在清淡而凄美的现代诗歌语言中埋下唯美的古典主义情感,让“伤春”的情感范式在传统与崭新的生命经验中孕育全新的因子,紫梧,独抒性灵。悲伤的情调,心却不至于沉落,这是一种美妙的审美体验,紫梧,亦可谓独具性灵。

在《春天知道》一诗中,这位情感丰富的女诗人进一步诗意地阐释,春天是一个即使开心也会流泪的季节。“导师在电话里说/你一定/要来/你会感动的/婚礼的主题是/告诉春天/我的童话/我的爱/握着导师的声音/我流泪了/我知道我的泪水很轻/很容易就会浮上来/只是/这个春天真的很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经·国风·周南·桃夭》)特定的季节下,艳丽的桃花与女子青春的容颜形成同质异构。春天,总是和婚庆有关。

万物生华,这个季节即将产生一段美丽的体验,爱在春天;关于婚礼,这个季节有一个美丽的主题,这是春天的童话。关于爱,关于童话,这些美好的事物牵动了诗人的情感。这种满带爱与美的体验让诗人情不自禁地流泪了。你并不一定知道这泪水的真实含义,只是寻觅嘴角模糊不明的开合,殊不知,诗人的心是微笑的,是充溢着快乐与幸福的。这是现实生活中诗人真实而微妙的体验,春天知道这种美妙的情感,诗人在此诗意地呈现出了这种细腻的感受。

幸福的泪水滴落花开的枝头,在清风的摇曳中谱写春天淡淡的情思与悠悠的诗意。我们深深地懂得了诗人的感动,并感动于她的感动,泪水滴落心头的时候,微笑着说一句春天真美。

《伤春》诠释着这个季节令人心碎的销魂。“春天,风是香的/阳光的味道/像嚼在嘴里的甘草/即使雨着/也有流连的欢喜/不知多少人/爱着这一叶一花的人间/你却无助地流泪/挽不回/一颗弱去的心跳/‘真想一个人带着他静静地离去……’/你悲凉的声音/自地狱而来”这是一个生命成长的季节,这是一个万物欣欣向荣的季节,然而一颗心脏越来越微弱的跳动却挣扎出了一串不一样的音符,很突然却不突兀地提醒着这个季节不该有的衰亡。春天的风是香的,因为夹杂着花开的气息,因为拂过蕊间细腻的香粉;阳光普照大地,春雨布施万物,这是一个让人想永远留住的季节,因为生命在此刻是如此美好,亦是如此让人留恋。唯独“你”却在默默地流泪,在旺盛的生命气息的包围中,“你”显得越发无助,“你”心之所系的生命气息在慢慢变弱,“你”甚至闻到了陈腐的气息。那是花落之后残英在阳光的炙烤中发酵,那是春雨过后打落的嫩叶在回升的温度中腐化。春风掠过,“你”提前闻到了死亡的气息,“你”发出了无助的嘶喊。在“你”的生命经验里,春天是个令人心碎的季节,春天是“你”只想带着那个人静静离开的季节。

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醒目的对比,于春天这个特殊的季节里将生与死这截然相反的两种气息融合在一起,这样一来,生的气息并没有显得多么令人欣喜,而生命的消逝却如此令人难以释怀。同一个时期,同一个环境,同一个季节,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生命经历与生命体验,诗人在这思绪飞满天的春天注入了细腻的生命思考,此时的伤春不再是一种幽幽的感伤,而是直指生命中最伤痛的情感。在天堂的欣喜与地狱的悲凉中,“伤春”亦不再是一种优雅闲适的情调,而是一种不愿触及的伤痛。

2.悲秋主题的反复呈现。郁达夫曾说:“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能够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2]“悲秋”包含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取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悲秋”铸成了中华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种无意识潜藏着深沉的力量,生活在后现代语境中的紫梧正是受到了这种力量的感召,在她细腻的笔端,“悲秋”主题反复呈现,几乎构成了这部诗集的主旋律。

宋玉悲秋,悲漂泊,悲苦旅,悲时代环境,悲政治局面;而紫梧悲秋,呈现的却是另一番气象,她表达的是自己独特的生命情感体验,透露着感伤而优雅的情调。

秋天来了,诗人有一丝惊慌。她说,《小心,秋天来了》:“不要看着落叶,就清泪一行/你又如何知晓/离开和俯身而来/谁是悲伤/女人是秋天的漂流瓶/她知道/云厚如絮的日子就要来了/没有对流的气压/不会有雨季/只是花残/只是风寒”诗人说,看到秋天的落叶不必暗自垂泪,在来与去的辩证中,谁分得清喜与悲?女性用细腻的情感捕捉到秋的气息,她知道秋天的特征,她懂得秋天的感悟,她传递有关秋天的情愫。

此段文字间弥漫的情怀是如此之清淡,是欣喜还是感伤,抑或是无喜无悲,仿佛刻意地节制,仿佛情感本身就是如此淡薄模糊。当诗人说不必对叶流泪时,似乎应该收起有关秋天的悲情,但是在残花、寒风中她又捕捉到了情感的脉搏,有感伤,有叹惜。易感的诗人之心,慨叹于秋天的苍茫与衰败、寒冷与肃杀,内心的种种情感在秋天找到了最好的倾诉方式。

然而,诗人的思维并不是直线前进,也不是在单一的维度平面展开,她用一种曲线流转的姿态表达出流淌的诗思,这正是切合了复杂的人生体验与意识的无间断流动,传达出了诗人丰富而幽深的生命感悟。

《秋天是生病的季节》,生的是心病。“如果要病一场/就病在深秋/头晕、发烧、咳嗽/不停的胡言乱语,反正/草枯鸟飞/天在傍晚就黑//看不清我的憔悴/就无人疑虑,这人儿是谁?/怎么像风干的花蕊//你也别总摸着我的额头/要我吃药喝水/秋天一过/我就好起来,缠着你/去看雪里的梅”诗人病了,是在传统的文化心理感召下生病的,是在自身的情感倾泻中生病的。似乎秋天就是生病的季节,因为秋天所独具的感伤情怀与审美意趣让一颗诗性灵魂无法保持惯有的节奏。头脑中充斥着千年的情感,因而沉重不堪;激动的嗓音有太多的东西要言说,因而只能呈现咳嗽的状态;心躁动起来,加速运转,脉搏跳动成发烧的征兆。“头晕、发烧、咳嗽,一连串的身体感应,与深秋草枯鸟飞等传统意象的奇妙结合,使诗人内心的缠绵情怀表达得可感(头晕)可触(触着我的额头)可憧憬(缠着你去看雪里的梅)。晕、咳、摸、缠等一连串的肢体语言,让诗歌变得鲜活起来。”[3]还能以何种形式来加以诠释?在这里不得不感叹诗人的灵思。“悲秋”这一独具底蕴与内涵的中国诗歌美学传统以生病的形式得到了淋漓的展现。

然而,这种病并不需要药物的治疗,只需要时令的转换,秋天一过,自然会好,到时候还会缠着爱人去看雪里盛开的梅花。诗人以生病的形式打开了情感倾泻的窗口,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悟,生病这一独特的心理体验赋予了秋天神奇的魔力,轻易间便虏获了一颗敏感的灵魂。病在秋天,秋后赏梅,亦不得不感慨于诗人传统而优雅的浪漫情怀。

突然感伤,因为《秋天又来了》:“昨天你告诉我/明天立秋了/我突然低落的情绪/没有写在脸上/秋天离我这么近/我还没做好迎接的准备/天空集结着乌云/雨一直下不来/在这个秋天与夏的交接日/空气湿热/我胸口鼓成了一个球/爆炸的声音隐隐传来”并不是当伤感与秋天相遇,惨淡成殇,而是轮回至秋,伤感悄然而来。这个季节所呈现的独有的意象形态时时召唤着诗人心中储存的情韵,与诗人的情感内质构成交融。产生化学反应后的情感物质因子释放出惊人的力量,让诗人的内心膨胀,以致胸口再也压制不了突发的激流,只能以喷发的形式消解能量,爆炸的声音在胸口、在脑回路激起阵阵令人动容的回音。

在这里,诗人截取了一个十分特殊的日子——夏天与秋天的交接之日,几乎是在一意识到这个交接点的特殊含义之时,诗人便生起相应的情感,没有表现在脸上,只是在心中悄悄发酵。一场夏天孕育的雨一直下不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空气压成令人烦闷的密度,仿佛就是要等到秋天的到来,在逐渐增大的湿度中寻求一个爆发的契机,为这个新的季节贮备强而有力的前奏。感时伤怀,突生的情感在心中淤积,犹如一直下不来的雨,最终在反复的挤压中冲破原先的禁锢,划出音符的轨迹。在这里诗人表现得如此直接、如此具有力度,几乎不经过一点刻意的修饰与节制,就这样莫名地铺洒开来,传达自身最真实、最直接、最强烈的感悟。

小心翼翼迎接秋天的到来,但最终还是措手不及,心慌意乱间,在这个季节任意泼洒情感,在这个季节自由释放灵魂感悟,又一个全新而重复的轮回中,诗人再一次措手不及。“悲秋”的情怀时时萦绕在诗集营造的氛围中,这个传统主题在全新的语境中反复展示着强大的生机与魅力,糅合诗人真实而独特的体验,谱就了另一番动人的音符。

感时起情,感物兴思,紫梧于诗集中建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伤春悲秋”体系,于古典情怀中孕育新的生命,在现代体式中呵护传统基调。

二 新唯美主义式诗歌的独特展示

紫梧的诗歌处处透露着优雅的生活意蕴和唯美的情感基调,她一方面能将生活诠释得如此诗意,一方面又能准确而充分地传达灵魂的真实感悟。她既能在生命意识的自我挥洒中一展女人如花般的灿烂与美好,亦能站在女性与诗人的双重角度上履行情感的职责、写出活在当下的种种无奈与伤痛。这是一种复杂而独特的展示,是诗人多重情感的自由开合。

1.日常生活的诗性转化。诗集《秋天是生病的季节》中有大量的诗篇是描写日常生活的,传达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细腻而直接的情感体验。

紫梧诗歌中的日常生活描写精细到了每一个生活细节,有些通俗的物象在经过作者的诗化后达到的审美效果甚至让人惊叹。“红烧鳊鱼/黄焖桂鱼仔/还有肉末豆腐/清蒸茄子、溜丝瓜和/空心菜”(《残留物》),不曾想菜肴也可以入诗,而且这些市井气息十分浓郁的平常菜肴在这里竟丝毫不显粗俗与突兀,反而散发着朴素的生活韵味。“在大块沉默的时间里/吃菜/喝酒/也偶尔对白”(《残留物》),诗意陡生。没有过多的阐释,没有刻意的雕琢,只是在诗人精妙地处理下回归生活的本源,在大量的留白中尽显恬静的心态和略带深沉的情怀。

当然,诗人对日常生活的诗性转化并不意味着将生活的全部原原本本搬入诗歌,继而附着生硬的情感,进行机械化的修饰,呈现出格式化的所谓新面孔。这种转化是一种对生活的智慧处理,对日常事物的有效择取,对日常情感的诗性提炼。它既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情感性抵抗,也不是对现实生活无奈式的全盘接受,而是融合了理性与感性的双重思考,以诗歌的方式领悟生活、表现生活,在体现生活张力的同时,呈现真实而具体、细致而美妙的诗歌情感、灵魂感悟。

且看《关于生活》:“在便河街吃生蚝/在杜甫江阁喝普洱/在沙发上开着电视睡去/在有雨的夜晚,阳台上做爱/在屏前喝酒、吟诗/告诉北京的朋友/还有风吹鱼/有时打个盹儿/然后/在天亮前发一贴/关于黎明/关于寂静/关于爱人”这首诗掀开了诗人真实生活状态的一角,吃生蚝、喝茶、看电视、喝酒、吟诗、做爱、打盹儿、上网发帖……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常细节,但在紫梧这里却串联成了一个个诗性的音符。消遣的,高雅的,无聊的,兴致勃勃的……这是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经历的生活体验,但在诗人的笔下你嗅到的却是生活气息无法掩盖的淡淡的诗意。因为诗人有着一颗敏感的心,有着一份独到的体验,她会在天亮前写下关于时间、关于心境、关于人的心灵感悟,让这些生活琐事与即兴体验在沐浴着诗人的灵思后呈现诗歌的情韵,一展日常生活的诗意。

在紫梧这里,诗不再是神秘的所在,诗意不再是飘忽的东西,仿佛一切都有迹可循,仿佛所有的感触都有相应的物质依托。她大胆地揭示自己的创作状态、素材来源,精确到了具体地点、具体时间、具体人物;她写下心灵的絮语,有黎明的情境,有独处的感悟,有对爱的思考;她毫不畏惧、从容不迫,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展示自己的生活、展示自己的体验、展示自己的灵感。她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意,她的诗中处处有生活。

日常生活的诗性转化,诗人做得如此自然,如此安静,如此唯美。

2.自我生命意识的恣意挥洒。紫梧的诗自始至终都萦绕着一股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诗行中处处可见作者的自我挥洒、自我展示与自我感悟。品读紫梧的诗,可以看出她是一位优雅的现代女性,一位具有自我人格的知识分子,一位独具思想与性灵的诗人。然而,这种女性自我生命意识并不是在物质问题得到解决后不甘于精神世界的贫乏,转而以急切的心态寻求外界的认同,这是一种独立的自我肯定、自我展示、自我追求与自我反思。在这种自我生命意识的恣意挥洒中,诗意不减,一种全新的生命感悟飘散成萦绕其间的淡雅情愫。

在《依然》一诗中便可窥见一斑。“兰花刻在杯子的下方/牛奶漫过了花朵/这是我今天的早餐/天空在冬天宁静/我们习惯的寒冷气息贯穿至杯底/牛奶凉了/兰花/依然绽放”这朵刻在杯子下方的兰花,前一刻还残留着热气腾腾的牛奶所带来的温度,下一刻即被空气中的寒冷气息所笼罩。牛奶凉了,带走了最后一丝人为的暖意,但兰花依然自我绽放。女人如花,一个富有诗性的女人就如淡雅清香的兰花,她追求生命的自我绽放,她陶醉于自身的独特美丽;花如女人,她不顾一切地展示生命的坚守与信念,即使外界的温度足以封冻生命的气息,也要求一次精彩的释放,刻下或许只属于自己但曾经真实存在的美丽。

兰花的绽放,表达的是生命的自我释放。在一个安静的时刻,在一个平凡的角落,这种生命之花的独自盛开,并不是一种标榜自我的孤芳自赏,亦不全是一种奋不顾身、无怨无悔的精神追求,而更像是一种生活的常态,一种生存的姿态。无关风月、随心随性、寂寞开放的兰花诗意而生动地描绘着这位现代知识女性独有的优雅姿态与恬淡心境,充盈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女性自觉意识。

“我知道,我抽烟的模样/优雅迷人”(《我想抽支烟》)诗人对自身的美丽有着清醒的认识,她察觉到了自己独有的气息,她陶醉于自己特有的魅力,这种自恋式的情感倾向实质上包含着对自身包括躯体与灵魂的充分尊重与肯定,散发着强烈的自我生命意识。令人惊喜的是,诗人的这种自我生命意识真实可感,有着一定的实体依托,甚至可以伸手触摸。“这是一个私密的空间/没人知道/一个优雅的女人/左手握着方向盘/右手伸进衣领/摸了摸自己的乳房”(《一个人的黄昏》)这个优雅的女人此刻的动作亦是如此优雅,她迷恋自己的身体,她对自己的身体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于是在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中她情不自禁地摸向自己的女性特征。

而许多同样有着自恋情结的诗人则有意跳过自身的躯体,一味追求灵魂上的绝对纯洁,更有甚者,将躯体视为污浊不堪之物,执意标榜精神上的高贵。这种将赖以支撑的物质实体强制性抽离的做法,结果只会令自己陷入更加迷茫的境地,或者走向一种缺乏底气的自我重构。要知道精神怎能与所依托的躯体划下彻底的句号,对自己身体的肯定才是真正的自我肯定,真正的自我珍视,才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意识觉醒。而紫梧的诗中所传达的这种自我生命意识,正是一种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自我觉醒与自我肯定。

3.女性视角下的人文关怀。《秋天是生病的季节》这部诗集整体上透露着一种优雅复古的情调,但其中亦不乏传达人文关怀的深沉之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一种女性视角下的人性关怀,始终萦绕着一股女性的柔美,诗人往往选取母亲的视角,用母性独有的温柔与善良,用最温暖的诗性语言抚慰人心,触摸时代沉痛的伤口。

《2008年作为母亲》一诗就深深地传达出诗人最真诚的关怀。“……/我总在恍惚里/看见/孩子们排着队越走越远/那么多 那么多/……/2008年/我们无法跨越/就像汶川无法跨越那个午后的灾难/2008年作为母亲/我从此心伤”汶川地震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它夺走了万千同胞们的生命与家园,在地球上划下永不愈合的伤口。作为一名关注生活、关爱生命的诗人,作为一名情感丰富、内心柔软的女性,作为一名心系孩子的母亲,紫梧的心有着复杂而沉重的伤痛。但此时诗人最直观的立场就是站在一位母亲的角度,恍惚间她多少次泪眼朦胧看着孩子们渐渐模糊的身影,她心痛欲裂,拼命伸手却只能抓破一泡同样模糊的幻影。从此,这个承载伤痛的2008年,成为这位诗人、这位母亲心中无法跨越的一年,在记忆中凝结成一个永远伤痛的符号。

在这位女性诗人的视角下,孩子们弱小的生命在这次灾难中显得如此沉重,几乎是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母性的情怀在此时占据了主导,这是一种最真实的情愫,是一种出自本能的呼唤。

“这是一条新闻——/凉山童工像白菜般在东莞买卖”(《A03晨报角度》)。本该是快乐成长的孩子们却在做着不属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事——拼命打工挣钱。他们是怀着美好的愿望走出大山的,他们有过自己的梦想,他们憧憬着在外面的世界闯出自己的人生。然而,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的选择,没有独立的人格,在这个陌生而冰冷的空间,他们和平常的物件没有两样——在市场上买卖,而他们的父母“在那个偏远山村/为他们骄傲地昂着胸膛”(《A03晨报角度》)。有时生活就是如此,让人无奈,有时现实就是如此,让人在嗅到讽刺的气息时,欲哭无泪。然而,作为一名孩子的母亲,谁忍心看到身上流淌过的血液在残酷的炙烤中干涸,生命之花在还没有绽放时就凋零?此诗中,作者将人文关怀隐匿于平静的叙述中,但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她的不平静,从她一贯的诗意情调中读出对社会的批判、对孩童们深切的关注和发自内心的牵挂。可以说,紫梧有着一种灵魂的高度自觉性,在一派诗情中谱出了生命的重量。

《秋天是生病的季节》这部诗集在独特的诗歌语境中深情地诠释着“伤春悲秋”的古典情感,巧妙地实现了传统情怀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诗意呈现,带给读者的是一种唯美的体验和全新的审美艺术效果。而诗人却没有让这种唯美消解了诗歌的深度,留下一个形式主义的空壳。在日常生活审美化潮流席卷而来的当今社会,诗人于自己的创作中做出了一定的回应,却丝毫不显极端之处。不得不指出,诗人始终秉持着一份合理的节制,始终铭记一位诗人的原则与底线。虽然诗歌中的小资情调处处可见,但磨灭不掉诗人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反而在一股真性情的自我表达中形成紫梧式的诗歌情调与风格。可以说,紫梧正是新时代我们呼吁的没有与传统彻底绝裂,力图用生命的真实进行创作的独立诗人。

[1] 吴广平.伤春与悲秋[M]//吴广平.宋玉研究,长沙:岳麓书社,2004:192-204.

[2] 郁达夫.故都的秋[J].当代文学月刊,1934(3):35-38.

[3] 老 庄.内心的风景——读紫梧的诗[M]//紫梧.秋天是生病的季节.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9:1.

猜你喜欢
悲秋诗意季节
诗意地栖居
辛丑立秋日有怀
调畅情志 远离悲秋
冬日浪漫
我喜欢的季节7
季节蠕变
季节的变换
被耽搁的诗意
花的季节
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