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张翼维 李锡光
笔者下乡指导农业生产时,在田间地头,到处都可看到被丢弃的农药包装物,或裸露于田埂,或半埋于土壤中、漂浮于沟渠。对部分蔬菜种植户的调查发现,每户每年农药包装废弃物有1~1.5公斤。
塑料瓶、塑料袋、玻璃瓶、铝箔袋等农药包装物,有些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降解。处理不当,将后患无穷,应引起大家重视。
1.残留农药的危害 残留农药随包装物移动,对土壤、水体和农产品等造成直接污染,对环境有长期和潜在的危害。
2.对环境的危害 包装物以玻璃、塑料等材质为主,这些材料难以降解,散落于田间、水体等环境中,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在土壤中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阻碍植株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导致田间作物减产;在耕作中影响农机具的作业质量,进入水体造成沟渠堵塞;破碎的玻璃瓶对田间耕作的人畜易造成伤害。
1.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科学处理。倡导使用完农药后,不随意丢弃农药包装废弃物,养成集中收、管的习惯。
2.完善管理措施,约束乱丢乱弃行为。从政府层面形成有效管理机制,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对农药包装物的回收、处理明确具体要求。杭州市余杭区的做法值得借鉴:按不同大小规格的包装袋(瓶),给予不同数额的补偿。除农户可获得“补贴”外,各回收点按回收的废弃农药包装数量,可获得不同奖励。从农药使用者、销售商再到无害化焚烧,实现了完整的“一条龙回收线路”。
3.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农药厂商回收。对厂商实行有偿回收制度,鼓励生产、经营企业科学处置,并从税收上优惠农药企业,确保强制回收制度的实施。
4.建立回收站,实行定点回收管理。以村、镇为单位,由经销商对使用者培训,负责对空包装物清洗、分类、暂存,每个乡(镇)的经销商共同建设并管理当地的回收站,对交回包装物检查、登记、造册,集中核销处理。北京市通州区于2009年就启动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通过有偿置换,3个示范点在半年内回收32.6万个农药包装废弃物,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农村生态环境。
5.推行绿色(有机)生产,引导走生态农业道路,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减少农药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