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 梁 顾 玲 何建平 郭 峰
1)云南会泽县中医院 会泽 654200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昆明 650031 3)昆明医科大学临床技能中心 昆明 65050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治疗良性胆囊疾病因痛苦小、恢复时间快等优点临床被越来越多患者接受。但文献报道LC 术后胆漏的发生率0.14%~0.29%[1],对患者预后转归产生严重影响。引起LC 后胆漏的常见原因包括肝外胆管损伤、副肝管损伤、胆囊管残端漏,迷走胆管损伤和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等。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是防治LC 术后胆漏的重要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 -09—2013 -09间我科对经LC 术后5例胆漏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患者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25~57 岁。术前诊断:急性胆囊炎1例,胆囊息肉1例,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3例。患者均有范围不等的局限性、弥漫性腹膜炎表现,术后1 d 从腹腔引流管、伤口瘘道引流出胆汁>100 ml 或术后3 d 持续胆汁引流出。依据患者手术史、临床表现、B 超检查、肝下间隙的引流管引流的胆汁量和诊断性腹腔穿刺等胆漏诊断成立[2]。
1.2 方法 实施治疗前均明确患者胆漏位置、手术过程、术后胆漏量及持续时间等情况,1例迷走胆管损伤患者和1例毛细胆管渗漏患者,给予延长腹腔小网膜孔引流管放置时间,严密观察并保持引流通畅等措施。1例胆总管电烧伤者行胆总管探查、T 形管引流术;1例肝外胆管损伤者行胆管空肠Roux -Y 吻合术;1例胆囊管钛夹脱落者残端予以可吸收缝线结扎、腹腔冲洗并行腹腔引流术。
经上述治疗后5例患者均获痊愈,随诊3~6个月,未出现其他继发胆管并发症发生病例,复查血常规、超声、肝功能等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病例。
LC 胆管损伤机制复杂多样,且胆囊疾病常导致严重炎性反应,同时胆囊三角解剖关系变异导致此类疾病术中发现率低,术后临床表现不典型,引起诊断和治疗的延误[3]。外科手术预防胆漏发生的方法是多环节的,概括起来不外乎术前充分准备、术中仔细操作、术后完善处理三个层面[4]。回顾5例胆漏发生的原因:(1)术中Calot 三角粘连严重解剖不清,误将胆总管或肝总管当作胆囊管,予以横断造成了损伤。(2)急性胆囊炎时,胆囊管水肿严重,尤其是结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时,胆囊管短而粗常出现夹闭不完全,或水肿消退后钛夹夹闭不紧造成脱落。(3)解剖变异,迷走胆管分布。(4)手术时机把握,根据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急性胆囊炎宜在发病72 h 内,超过应先予抗炎对症处理待炎症消退后再行手术治疗[5]。正确掌握LC 手术指征及中转手术指征。正确解剖Calot 三角,遵循“钝性分离”和“贴胆囊壁分离”原则。处理胆囊三角时应注意走行其中的一切管道,尤其是迷走胆管。重视热电效应造成的胆管损伤。术中仔细检查术野,急性炎症期以及术中处理不满意的患者常规放置腹腔引流管,以便观察病情,及时发现胆漏。胆漏一旦发生,应及时建立或保持外引流通畅,排除积血、积液、积脓或异物,准确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和量[6]。对于LC 术中放置腹腔引流发现胆漏患者,在引流量较少、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情况下严密观察患者症状及胆漏量变化。必要时行ERCP、PTC、B 超等检查明确并发胆漏原因及胆管是否有损伤等情况,如胆道无损伤、无梗阻,胆漏常可自愈。如出现典型的腹膜炎体征、黄疸或辅助检查提示胆管损伤可能需及时再次手术明确胆漏原因。
综上所述,术前准确判断病情、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操作规范、注意解剖变异、术后缜密观察和及时对症治疗是防治LC 术后胆漏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1]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8 -280.
[2]王炳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管损伤[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15(3):11 -13.
[3]刘俊,张维康,刘绍斌.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25例诊治体会[J].腹部外科,2008,21(2):80 -81.
[4]张学功,李洪波,李志宏,等.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预防[J].齐鲁医学杂志,2005,20(3):236.
[5]夏中平,黄宏斌.胆囊切除致胆管损伤原因探讨及处理[J].肝胆外科杂志,2009,17(4):285 -287.
[6]葛玉明,顾玲,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11例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1):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