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玉敏
(黑龙江工业学院 外语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21世纪,在物质充裕的同时,对于文化的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中国正在走向世界,对于外语就有了更新的期望和要求。教育部对当前的时代背景进行了仔细的考量与研究,《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若干意见》确切地指出“在维持外语专业原有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关外交、经济和金融等方面的内容应当进行适当的增加。”由此可知,这是摆在我们国家各类院校和外语教育界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商务俄语专业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我国开始普及,至今全国有许多所院校都开设了商务俄语专业,虽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程,但仍未发展成熟。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商务俄语专业人才的需要,解析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构建一种符合教育规律,适应学生未来发展的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推进大学教育发展的根本措施。
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逐年增加,也就意味着两国之间有着更加频繁的商务往来。因此,大家更多的是把目光投向了商务俄语这门专业课程的实践。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例如课时、授课内容等因素,所以更多的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纯粹的商务类语言知识上,两国文化差异方面知识的渗透和介绍就不够充分了。这势必会出现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沟通不畅的现象。因此,在商务俄语教学中很有必要渗透中俄两国的文化差异,同时,我们也需要尊重由于文化差异而引起的俄罗斯宗教信仰、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以及他们的习俗禁忌等方面的差别。例如俄罗斯人办事缓慢,而且在思维方式上和我们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只有了解这些细微差异,才会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线教师把“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宽广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俄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新闻、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俄语人才”作为了他们教学的宗旨和目标,就要利用学生在大学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对商务俄语达到一定的认识水平,并且能够轻松自如地利用俄语进行商务谈判的同时,能清楚地了解两国的文化差异,具备较高的俄语素养,成为外向型并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构建商务俄语基础阶段立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对商务俄语的学习和巩固。这一思想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以《大纲》为参考,将我们的改革纳入大学教学改革的整体框架之下;第二要结合俄语系的办学目标不断地探索学科建设的新模式;第三在对俄语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同时,又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它的提出也是在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说、读、写、译是我们传统教学的五个方面,从这个五个方面入手,既可以夯实学生基本功,又能加强教学学习。现在,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影像资料也很全面,对于信息的获取更加快捷。“2+1”“1+4”等培养模式给学生提供更加灵活的选择,“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得到凸显。这也正是我们倡导的新时代商务俄语人才培养过程中一种全方位的立体教学模式。
既然是“立体教学”,就要体现出多角度、全方位等非平面的空间性特点。如何基于传统俄语专业几十年的稳步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商务俄语的转型呢? 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经验,我们应该在商务俄语的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实用性的原则,并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任务式教学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的知识和方法。
实践训练是学习商务俄语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实践交流的过程中对商务俄语有所领悟,获取的知识才能扎实。黑龙江工业学院在绥芬河、同江等地建立了大量的实践基地,使俄语专业的学生有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2.讲授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进行课堂的讲授,填鸭式教学。对传统模式进行改革。但不能完全的摒弃,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商务俄语在应用方面学习,多进行分小组交流和讨论的这种教学形式,增加学生商务俄语的交流机会,使学生达到一定的水平。
3.设置情景法一调动情绪,引起兴趣。让学生在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时充满热情。这种方法有助于教学与实际商业环境的差距的减少,使学生商业知识和经验的缺失得到一定曾度的弥补,丰富对话内容。
4.朗读法——眼、口、耳、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听、说、渎、写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记忆商务俄语巾大最的生词、句型。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多角度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结,拓展学生的视野、思维。使教与学达到统一。
现今俄语专业学生的听力大多不过关。听力是目前从事商务俄语工作的最大障碍,良好的听力水平是商务俄语工作成功的基础,听不懂就谈不上翻译,谈不上有效的沟通。就不能在商务谈判等商贸活动中把握时机,占据有利地位。针对此情况,听力教学应贯穿俄语学习的整个阶段。有的俄语学生在考完俄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后就不再主动地听俄语.对于俄语学生和商务俄语从业者来说听力练习应每天不少于30分钟,才能保证自身听力水平保持住一个稳定的水平。教师在学生语言学习的基础阶段就要让学生打好语言基本功,同时结合商务俄语特殊性。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展开专项、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的训练。
商务俄语中复杂的句式,大量的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和缩略词等都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让学生们掌握好的学习方法。牢固的基础知识、技能,能够把课上的知识举一反三运用到未来工作中。并能独立获得更多商务俄语和经贸方面的知识,达到活学活用,这是商务俄语课程的最终目的。现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那么,对于人才的要求就更加严格和苛刻。对俄语语言基础和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全面、扎实掌握的人才是社会迫切需要的。同时,能熟练的进行商务俄语交流,对国际商务和国际贸易的规则和惯例非常了解的人才也是供不应求的。
总之,在维持原有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更加侧重商务俄语的方向。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词语、句式和结构,具有连贯言语表达的技能的同时,课本之外的各方面信息的传达更为重要。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来进行交际,口头交际是最基本的一个。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经贸活动。一方面,参加这些活动使我们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得到检验;另一方面,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学生的经验,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外贸单位保持沟通,及时了解社会对俄语人才的需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
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的永恒主题。俄语专业教学改革要体现出新的教育理念,要准确把握社会对复合型俄语人才的需求标准。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国内国外相结合的原则的坚持无疑会为构建俄语立体教学模式起到有效的框架支撑,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所以,我们在对商务俄语的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们能适应市场竞争,在贸易交流方面成为出色的俄语人才。
[1]张爽.俄语教学中的商务文化渗透[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3卷),2010(1).
[2]翟晓君.关于高职商务俄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思考[J].中国科技博览,2012(17).
[3]金春子.基于商务交际视角的俄语教学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第11卷),2009(9).
[4]杨春虹.论商务俄语基础阶段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
[5]赵艳.商务俄语教学中文化差异的渗透[J].林区教学,2013(156).
[6]张光辉.谈商务俄语教学的基本训练[J].世纪桥,2012 (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