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杏
棉花苗期病害最常见的有立枯病、炭疽病、枯萎、黄萎病;苗期害虫主要有地老虎、金针虫、棉蚜、红蜘蛛、棉盲蝽。棉花苗期病虫害是造成棉花死苗和缺苗断垄的主要原因,也影响到棉花的一播全苗、苗齐、苗匀、苗壮,因此必须要搞好棉花苗期病虫害的防治。
1、立枯病也叫黑根或者烂根。棉苗受害幼茎基部出现淡黄色后变黑褐色缢缩环抱全茎,严重时致枯死。病苗根部呈锥形,无须根。
发病条件:低温、高湿易发病,特别是连续降雨、低温,影响棉苗出土与生长。早播、深播易发病,浇水过多易发病。
2、炭疽病。病苗茎基部产生红褐色梭形条斑,形成纵痕,严重时缩陷腐烂,逐渐枯死。湿度大时病斑上有肉红色粘稠物质。
发病条件:病菌发育适温为24-28℃,棉苗在低温冻害等不良环境下生长慢,生长弱,特别是出土后15天内最易发病。
立枯病、炭疽病的防治要点:
(1)搞好清沟排渍,降低湿度,减轻发病。要及时进行中耕、松土达到散失提温的目的,对于湿度大的棉田,最好用铁丝钩子将棉苗的根部的土壤松开。
(2)用顽病立克(41%顽病立克主要成分:乙蒜素、氯霉素、苯醚甲环唑)1支加稼丰快绿(是一种叶面肥,促根长叶)半袋兑水1桶喷雾,或者可选用80%炭疽福美500倍液,加配50%多菌灵500倍液,混合交替喷施2—3次,效果好;同时加配0.5%的尿素、0.3%的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药剂一定要喷施到根部。
3、枯黄萎病。枯萎病有黄色网纹型、黄化型、紫红型、青枯型等症状,叶片似蛤蟆皮下卷。黄萎病有黄色斑驳,急性萎蔫和紫红斑驳等症状,叶边缘上卷,5月下旬到7月上旬,第一次发病高峰,8月下旬到9月下旬,第二个发病高峰。两者都造成棉株维管变褐,严重的造成大量死苗、病苗。
发病规律:一般于5月中上旬发病。棉苗出土后,气温较高,土壤湿度大,特别是降雨后,有利于枯萎病发病。土壤湿度大,有机质含量高,气温在25-28度时,有利于黄萎病发病。
防治方法:每亩用顽病立克2支加乐健2支加稼丰快绿1袋兑水两桶喷雾,喷雾时药液要滴入根部;重病田除采取棉株上部喷雾外,还要采取下灌,即每亩用棉枯特50毫升兑水30公斤对病苗实行灌根。严重田块隔7天再补治一次。
1、小地老虎俗名叫土蚕,幼虫三龄前咬食叶片成小孔,三龄后咬断棉苗,多在夜间活动。
防治方法:每亩用1.8%阿维菌素10毫升加蚕虎速杀40毫升兑水两桶喷雾。
2、金针虫。主要在表土层下土壤根基部危害,受害棉苗根部咬断处不整齐。
防治药剂:亩用量用虫好杀40毫升喷雾,药剂喷到根部。
3、棉蚜。以成、若虫群集棉株上部嫩叶背面和嫩茎上吸取汁液,造成棉花卷叶、畸形,植株矮小,影响棉花早发,推迟现蕾、开花,增加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
防治方法:卷叶株率达5—10%时就可以防治。亩用量必林2袋或比丹2袋兑水两桶共用60斤水喷雾即可。
4、棉红蜘蛛。以成、若虫群集棉叶背部,吸取汁液,开始形成黄白斑点,慢慢变红,以至于达到全叶变红焦枯、落叶垮杆。
防治方法:有螨株率达5%时,亩用量三唑锡1袋或白螨灵20克兑水两桶共用水60斤均匀喷雾。
5、棉盲蝽。主要危害顶芽、嫩叶和蕾。幼蕾被害后,变黄褐色至黑色,干枯脱落;嫩叶被害后,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叶片长大后斑点穿孔,顶芽受害后,形成无头棉和多头棉。
防治方法:当百株虫量达2头时应施药防治。亩用量虫好杀50毫升。
对于缺苗比较轻的棉田,简化整枝的品种可采取“留双株”或者“留三株”的方法,常规的棉种可采取留叶枝的简化栽培方法。对于缺苗断垄严重的棉田,要及时采取点播补种,注意点播要错开原来的棉苗的穴或者行,选用中晚熟品种最好在5月15号前补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