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宏
动画运动语言的美学思考
徐 宏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动画是一种艺术形式,而动画运动是其独特的形式语言,这使得动画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决然不同,对运动的模拟和表现成为该种艺术独特的形式特征。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是:动画运动作为一种视觉的、虚拟的运动,如何承载人类的审美情感,使动画艺术成为审美可能?做为一种艺术形式,与人类的情感本体如何互动,它的形式语言又有什么特点?
动画运动;审美;形式语言;表现力
每一种艺术门类,都有其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独特形式,动画艺术也是如此。虽然常见的动画艺术最终是以动画片的方式出现的,但是动画片中的故事性、文学性内容显然不是动画艺术的本质。因为同样的故事我们可以用小说、戏剧、电影等不同的艺术手段来传达。而动画却明显不同于这些艺术门类。
约翰·哈拉斯指出:“运动是动画的本质。”这种运动指的是动画运动。
人类有很多艺术形式和运动有关,比如舞蹈,表演等等。但是动画运动不是自然界的运动真相,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虚拟动态影像。也许动画和电影制造动态影像的技术有着很多相似,而且都能够再现运动,但是,动画在运动的表现上显然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无限制的呈现出运动过程中速度、轨迹和形变三个因素的相互关系,这显然超越了摄像机只能记录真实的运动的能力。造成两者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其制作技术上的不同。如《大美百科全书》的定义:“动画艺术又称为动画影片,系利用单格画面拍摄法,经由画家特殊的技巧表现而摄制完成的影片,其内容包括:卡通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动画及特殊的合成影片”。
所以,动画运动是动画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的真正本质所在。
动画运动成为人类审美意识的一种投射,其所具备的审美特质并不是没有根源的。人类很早以前就对运动美有了关注和热爱,动画运动只是这种审美活动的延续。因而,他们的根源是一致的。
我们已知对称、平衡、统一与变化等等形式美法则在艺术创作中极其重要。一般认为艺术作品的造型只要符合了形式美法则,便具有了可被人类欣赏的美的特质。对这种形式美感来源的探索可为运动美的根源提供线索。
事物的结构样式本身就具有了让人产生情感活动的性质。美的存在,只能是由于物质现象本身的属性引发的审美主体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审美主体究竟如何具备了这种心理机能。对此,李泽厚先生认为人类对美的感知能力并非生而有之,“而是人类生产劳动和其他生活实践的历史成果,人的审美感知的形成,就个体来说,有其生活经历,教育熏陶,文化传统的缘由,就人类来说,他是通过长期的生活实践(首先是劳动生产的基本实践),在外在的自然人化的同时,内在自然也日渐人化的历史成果。亦即在双向进展的自然人化中产生了美得形式和审美的形式感”。也就是说,人类群体在共同协作进行社会生产活动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认识了自然规律。这种形式感是人类在漫长的实践活动中后天习得的。在漫长的文明史中,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从动物进化为人。同时也在改造自然和自身的过程中具备了感受形式感的审美能力。
正如以上论证,可以理解运动的审美感知也是如此形成的。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属性。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对物体的运动有着相当的体悟:野兽的奔跑、山川的静穆、河流的奔腾、日月星辰的流转变迁、时光的流逝……所见之处人类对运动的感受是无处不在的。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奔跑的野猪大概是人类最早对运动的描绘。其中对野猪腿部叠影的绘制,极具创意。直到现在动画制作中也是用这种残影手法表达运动的迅速感。运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本身并无情感的意义,但是人类在运动中生存、生活,这种自然现象逐渐积淀和投射了人类的情感和意义。这些情感和意义,正是人类审美心理的本体。这个过程也就是审美的物质——心理建设过程。对运动的审美就是这样产生的。
人类对运动的审美准确的从何时开始,已然无从考证。但是我们可以在其它艺术作品中得到印证。因为在艺术作品中,人类才真正利用自己的审美能力进行有意识的创作。文学作品中对运动的描述俯拾皆是,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就连一些普通的词语如“风起云涌”、“万马奔腾”等,也充满了对运动的诗意表达;同样,运动在舞蹈艺术中得到精彩的展现,从原始巫术性质的舞蹈,到现代民族舞、街舞等等,尽情展示了运动之美;而绘画和雕塑等,从古到今都经常会把运动作为表现的手段或目的,从而使静止的艺术品充满了动感和力量。《说唱俑》凝固了说唱者在说唱中精彩的一刹那,让人产生似乎要动起来的错觉;中国人物画如《天王送子图》等等,通过线条的运用,使人物充满动感,栩栩如生……运动被有意识的加以表现;甚至现代艺术出现专门以运动为主题的艺术流派,如意大利的未来派,画家们在画布上阐释运动、速度和变化过程,以表现运动和速度为宗旨;在中国,书法艺术对运动的表现非常值得关注,书法通过运动的轨迹来暗示运动之美并展示运动主体的内心状态,毛笔在纸上的运行轨迹,与主体的心理产生力的同构,从而成为艺术表现的有力手段。
很明显,运动是让形象具有生命力的有效手段。在这些艺术形式中,运动的审美意义得以呈现。随着时代的变迁,运动现象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不断生长着其本身所蕴含的审美意义,投射着人类的审美文化。
但是一直到电影技术的出现,才使人类真正能够记录运动。电影技术对于运动是再现性质的,是纪录性质的。通过摄像机的运动,可以从各个角度包括我们普通人平时无法关注的角度去再现运动的美。在时间的控制上可以通过纪录运动的帧速调整,使不易观察的运动瞬间长时间的呈现出来让受众品味,充分的展示运动的美感。
但是记录的客观性极大的排斥了人类对运动的主观表现力,而只有动画对运动的表现有无限的自由度。动画的运动主体是创造出来的,运动的规则也是创造出来的,对于运动不是纪录性的,而是彻底的创造性的。因而对情感情绪的表达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审美价值。
动画运动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表达:轨迹、速度和形变,这类似于黑、白、灰或者点、线、面等绘画形式语言,属动画艺术的形式语言。而这三个向度的变化,直接反映出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自身的质感、量感。而力的存在又暗示了生命和情感。比较而言,动画运动又不同于舞蹈、电影等表演艺术的运动。动画运动可以让速度、轨迹和形变得到最大限度的自由。比如使运动慢放或者加速,使形变夸大,使运动轨迹超出通常的物理规则,因而在情感的表达上,具有前者无可比拟的自由和优势,试分别说明:
(一)运动速度及其审美情感
在物理学上,速度是通过单位时间物体位移的距离来考察的。在动画中同样如此,并且运动主体的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大。所以运动的速度可以暗示出力的强弱,从而,引起受众情感的变化和共鸣,获得生命情感力量的释放。而且,运动的速度在动画艺术中可以体现为节奏、韵律等范畴,而节奏是生命运动的形式。在动画艺术中,通过快速的运动来引起受众紧张的情绪,也可通过物体爆炸和能量的突然释放来激发观众强烈的情绪。这样可在适当的时间形成情节和故事的高潮起落,从而形成情感周期起落的节奏,以适应受众观赏影片的情感变化频率。而且,动画在速度的表达上又是如此细腻,比如它可以通过绘制速度线等形式强调运动的速度感,这比起通过单位时间的位移来展示的速度有了更加形象的表达方法,强化了速度给人的心理感受,对于情感的释放和表达极为有效。
(二)运动的轨迹及其审美情感
运动的轨迹是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所经过的位置。生命体发力的不同,方向的不同,其轨迹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生命体的运动轨迹,有其自身的特点。
比如:预备动作是非常重要的动画运动规律,也叫做预期,是生命体运动时所遵循的必然规律。它表现为当生命体要朝一个方向运动时,需要先向相反的方向运动,以积蓄力量。无生命的物体运动无需如此,物体不能自己发力,必须要其他物体进行力的传递。但是有生命体不同,当其按照自己的意志运动时,要从内部发力,主动的先朝相反方向运动。
在预期动作发生时,预备动作准备的越足,也就暗示着蓄积的力量就越大,同时也意味着动作释放后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这一收一放,正是生命体生命活动的普遍形式。与其相应,在情感的表达上,也会有相同的节奏。情感的表达也同样需要蓄积和释放的过程。因而预备动作作为生命体运动轨迹的普遍形式,成为情感表达的有效手段。具有很强的情感表现功能。
(三)运动的形变及其审美情感
形变,是考察物体运动过程的另一个维度。自然界的物体有其自身的存在,在运动的过程中都会由于受力而发生形变。因此,形变的过程暗示了受力的大小,方向,也暗示了物体的质感和量感。
质感是通过物体形变所暗示出来的软硬变化分别,量感是通过物体在运动中对地面或其它物体的冲击影响而反应出的自身重量的大小。而这些软、硬、轻、重给人的感受,再加上力的大小、方向,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变化因素,与情感的表达同构,可以暗示出情感的强、弱、大、小,因而对情感的表达有充分的表现力。成为重要的运动形式语言。而这一切,全部是通过物体受力运动时的形变来体现的。物体的运动形式多样,有抖动、颤动、加速、减速等等,但是种种的运动形式都可以从以上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是运动语言的最小单位。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历史较为短暂的艺术门类,同人类创造的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承载着人类的审美情感,这种情感是人类在漫长的物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正是这种情感本体成为美感的来源,而这种形式特征物化在客观事物中,能够引发情感本体的作用,便成为了艺术品。任何艺术都有其所擅长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动画运动语言对于运动现象淋漓尽致的表现能力,是其独有的。不断的挖掘和拓展其审美潜力和艺术表达能力,对动画艺术的成长和成熟具有重要意义。
[1]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G90-05
A
2095-4654(2014)08-0167-02
201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