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兵
试论中共对执政忧患意识的继承和创新
黄胜兵
(怀宁县委党校,安徽 怀宁 246121)
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防范和抵御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
中共;执政;忧患意识;继承;创新
“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预想不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问题很快就要出现。”[2](P152)“面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3](P483)“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4]“我们党执政以后,……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这种危险以及其他危险和考验,需要引起高度重视。”[5]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我们党对面临的执政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和理性的思考,对执政党执政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的高度。
执政6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带领全国人民成功地防范和抵御了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考验,探索出和发展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
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风险有着深刻的认识。抗战时期,毛泽东就同黄炎培探讨了党执政后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问题。建国前夕,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全党要防止因胜利而产生的四种不良情绪,要特别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袭,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给全党敲响了警钟。不仅如此,党还把进京执政当成“进京赶考”,申明“我们决不当李自成”[6],以此激励全党同志戒骄戒躁,努力工作。建国初期,面对党内居功自傲情绪的滋长、面对纷繁复杂的执政环境,如何防范执政风险、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成为中国共产党最为关注的事情。为不断提醒人民要牢固树立忧患意识,党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国歌,并保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希望借此激发人民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1956年,党的八大提醒全党,“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7],要求全党同志,在党的执政地位发生变化和可能带来问题的情况下,必须谦虚谨慎,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多为人民谋福祉,多为各项事业顺利开展做开创性工作。
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其特有的执政兴邦的时代责任感,始终保持着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党经受住了建国初期的执政考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二
由于执政时间不长,加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深等原因,从1957年下半年起,党在执政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偏差和失误,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使中国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也使人民的权利丧失殆尽,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党的执政风险前所未有。受命于危难之际的邓小平,审时度势,及时挽救了党。邓小平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优越性发挥得太少,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多次说到“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8],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9]P(266);“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9](P372)。适时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号召。他忧心于党的自身状况,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明确指出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邓小平一如既往地保持着清醒认识,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一件很重要的必须做的事,尽管是有风险的事。”[9](P118)他强调要未雨绸缪,要有针对性地把工作重心对准较易出现较大风险的短板。他还不止一次地强调艰苦创业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一代代人长期实行艰苦创业,党的执政地位才能稳固,人民也才能过上好日子,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才能从根本上发挥和体现出来。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1992年“南方谈话”10多年间,邓小平先后在不同场合近20次谈到执政风险问题,说明改革开放后执政风险问题日渐突出,党的忧患意识也随之增强。可以说,正是执政党的忧患促成了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政治智慧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阵营一些国家遭颠覆、分化、解体,国际局势突变,形势严峻。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以美国为首的少数资本主义列强,打着“正义”、“人权”的旗帜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其经济、军事、科技、信息等许多领域都领先于社会主义国家。部分党员干部认识产生了偏差,许多善良的人们产生了疑虑和困惑。国内一些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不少人鼓吹多党制,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国外反社会主义势力极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事业前景面临着新的风险和考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新的变化,党在思想、组织、作风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特别强调忧患意识的重要性,提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9](P359),指出党内腐败和党风问题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要围绕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课题,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强调:“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但前面的路并不都是平坦的,还会有各种困难和风险,包括可以预料的和难以预料的,来自国内的和来自国外的,经济生活中的和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江泽民常常告诫全党,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时时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时时铭记对人民事业承担的职责。他认为,全党要在风云变化的国际形势和日新月异的国内环境中,不断提升执政能力,指出“形势越复杂,任务越繁重,斗争越尖锐”,党的建设应朝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始终引领时代潮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的目标迈进。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在长期执政、对外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根本问题得到进一步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得到开创性回答。
因为强烈的忧患意识,党才能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党带领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积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空前繁荣,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的步伐,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进入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推进新世纪。
四
十六大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改革发展中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把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认识不断深化,内涵也不断具体和丰富。胡锦涛多次在国内外形势发生转折、变化的重要关头,不失时机地对全党、全体党员干部发出要居安思危的告诫,号召大家牢记历史,牢记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牢记兴党兴国兴民族的历史重任。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就带领班子成员重温西柏坡精神和“两个务必”思想。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他告诫全党“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深刻汲取世界上一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更加自觉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始终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10]十七大以来,党对风险和挑战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实,越来越客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8处提到风险;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12次提到风险。十七届四中全会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指出世情、国情、党情正发生深刻变化,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党员领导干部要练就适应和应对本领,继续提高五个方面的执政能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了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并提出当前党执政有“四大危险”。十八大上报告强调了党执政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并提出要增强“四种意识”,将忧患意识放在首位。
在强烈忧患意识的指导下,党中央集中全党智慧,有效应对了各个领域风险的冲击。成功抗击了“非典”疫情,战胜了低温雨雪、特大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从容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妥善处置了系列暴力、恐怖事件,沉着应对南海领土争端和中日钓鱼岛问题。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考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执政风险更加严峻、领域更加宽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要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扬了执政忧患意识的传统。十八大闭幕后,习近平号召“全党必须警醒起来”,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指出,我们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强调“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警醒自己也警醒全党必须做到“夙夜在公,勤勉工作”。[11]2012年底,在探访民建中央时,习近平主动提到了“历史周期率”问题,认为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对话至今对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同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全党全国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紧迫感,充分估计困难和挑战,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2013年1月,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12]他多次强调“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遇到了种种艰难险阻,我们的事业成功都是经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取得的”,“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想顺顺当当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那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在今后的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还会不断出现”。[13]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确保党能够应对并战胜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就必须继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腐败是和平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深入反腐,才能取信于民。2013年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他指出,“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14]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制约,编制权力笼子,努力形成一套有效惩治腐败的长效机制。2014年1月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他再次强调反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指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党和国家各相关部门要共同努力、通力合作,攥紧拳头打击腐败,要在人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领域和关键行业找到突破口,形成严惩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15],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这些讲话深刻揭示了廉政与民心的关系,进一步加深了党执政的忧患意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一种精神气质和优秀品质,是我们党成功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考验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从胜利走向胜利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以忧患意识执政,已经成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理念和行为方式。
[1]毛泽东选集[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27.
[2]邓小平文选[M](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江泽民.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4]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安徽日报,2007-10-25(A3).
[5]习近平.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J].求是,2012,(15).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1893-194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954.
[7]邓小平文选[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1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381.
[9]邓小平文选[C](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J].江淮,2004,(10):8.
[1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4).
[12]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6(01).
[13]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 -3(2).
[14]习近平.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倡廉建设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2013-01-23(1).
[15]习近平.强化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N].人民日报,2014-01-15(1).
D261
A
2095-4654(2014)08-0030-03
20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