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护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整合课程思考*

2014-03-31 11:09娟,张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护理学人文设置

汪 娟,张 平

(1.湖北科技学院 护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2.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收稿日期:2013-11-15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和谐统一正在成为人类文明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标志,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但是,目前护理人才的培养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因此相对而言人文护理课程设置方面也表现出许多不利之处,诸如人文护理课程多比较零散,缺乏系统化,没有主线的统领,对学生的系统掌握和领会带来了不便等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分析了目前人文护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际的整合课程的对策。

一、人文护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多比较零散

目前,人文护理学的课程设置是比较多的,例如:护理学史、护理哲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护理礼仪与美学、护理社会学、护理管理学、护理法学、人际沟通及护理职业发展等。如此繁多的课程设置使得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困难,而且零散的设置也不利于形成人文素养。对于课程体系而言教材的体系结构是决定教材质量的关键,知识的传递和表述蕴含在具体的体系结构之中。不同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决定着不同的选材内容和表达方式;不同的教学理论产生出不同的教材体系及框架结构。而现行的人文护理课程过于零散,也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叠,例如:针对在护理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在《护理伦理》、《护理心理学》、《护理礼仪》等教材之中都有涉及,但是却不能统一起来,为学生带来更为直观的感受。再加上因教师各自理解的深浅与角度不同,导致一方面由于重复讲述,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表述上的不一致,增加学生学习的障碍。总之,人文护理学存在的过于零散的教材情况必须尽快转变,建立起统一的教材体系,保证各类知识点之间的有效沟通,在编写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缺乏系统化

目前,人文护理学课程设置没有主线的统领,目前的人文护理学教材基本上是基于学科体系构建的内容体系。是以传授陈述性知识,即理论知识为主的体系,主要解决“是什么”(事实、概念等)和“为什么”(原理、规律等)的问题;不能解决或不能很好地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不利于培养职业型人才。这样的缺乏系统化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系统化的发展要重视统一的主线统领,而且在主线之下还需要有其他的辅线,而实际的教学内容往往严重偏向于制定者一方,而另一条线根本称不上一条主线,甚至连一条辅线也称不上,只是加了几门课而已,并未实现两个学科的有机结合,因此不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

3.缺乏实践性

人文护理学是以人文学为主的,因此许多教材编写者认为不需要渗透实践性的内容,但实际的人文护理学的设置目的就是要培养护理人才的人文素养,展现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护理沟通能力,并形成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能力的展现也自然体现在护理工作实际之中,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实践问题。但是,目前,我国人文护理教材缺乏实践设置,为学生的系统掌握知识带来不便。教材内容脱离各地区、各行业和职业发展的实际。许多高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是已被淘汰的知识,有些理论已经更新,而教材中还在原封不动地讲解。新知识、新内容、新的护理案例不能及时反映到教材中来,教材与紧密联系实践的护理专业设置不符,给就业带来弊端。同时,人文护理学的课程设置与专业资格的获取之间缺乏联系,导致许多学习者认为这类学习是无用的,进而失去信心。总之,人文护理学的缺乏实践的现状导致课程脱离实际工作状况,为了扫除这些障碍,必须建构一个新的教材概念框架——把行业和人文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虑。

三、人文护理课程整合策略

1.参考借鉴,整合教材

为转变人文护理课程多,比较零散的现状,必须尽快整合教材内容。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将现存的多学科教材内容整合成为模块化的人文护理学教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教材的实用性。为了更好地实现整合教材的目的,教材编写工作要尽可能地多参考、多借鉴。参考的方向要考虑融合更多的书籍内容,编写工作人员要由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共同担任,然后参考教科书、重要参考书、相关参考书、教材相关文献资料等,更好地了解书目与课程的关联性,编写成优质的教材内容。同时,要借鉴高校的选修课程设置情况,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胆进行课程结构改革,大幅度增加一些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必修课、选修课和讲座,采取学分制的形式、强制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办法,使护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逐渐脱离旧有模式,既体现出专业特色,又渗透着人文教育。另外,整合教材的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可以请护理专家参与课程体系的改革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吸收具有丰富护理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加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中,在教学改革中发挥指导作用。教师与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共同寻找教育与市场的切入点,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

2.模块构建,体系建设

为了转变人文护理课程缺乏系统化的问题,在课程构建方面要推行模块构建的措施,完成体系化课程设置。在体系建设方面,主线应该是“关爱化的人文护理”,辅线可以考虑“人文精神”“人文素质”“心理培养”等。一方面凸显自我人文素质的培养,保证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形成良好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凸显职业的构建。明确职业贡献的特点,从职业的特点进一步完善职业道德水平。课程设置过程中要以临床护理服务对象为本,对“人文方法”部分遵照“必须”、“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对“人文精神”的培养采取“渗透”、“感染”的方法进行陶冶。精选及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注重及时反映时代发展对护士人文素质提出的新要求,突出本课程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

3.学生为主,重视实践

为了转变人文护理学缺乏实践性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方面要以学生为主,重视实践内容的设置。首先,在课程设置原则上要“以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按照“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目的,根据护理人员的未来就业方向,加入适当的职业活动范围的人文教学内容,把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融入到人文学的课程结构设置上来。其次,在设置实践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采取实验班的措施,在课后召开会商,听取学生、教师等多方面的建议,不断完善修缮。每个月召开一次课程检讨会,由已教完单元之教师提出学生程度、特性及教学状况,供其它教师参考。必要时,课程负责人可随时与参教师沟通,或召开临时会议,尤其对于影响教学的相关因素及学生的反应,应随时改善,使课程更能切合学生的程度与需要。另外,为了保证实践内容的切入不生硬,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将人文护理学的内容分解为理论和实训课程,在实训课程方面通过案例展现来培养学生应对多种护理状况的能力,展现出高人一等的人文素养和护理素养。总之,实践化内容的设置要重视学生的反馈,进行教材内容的合理取舍,使该课程更加贴近临床实际需要,并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综上所述,人文护理课程的转变要重视多方面资源的整合,参考借鉴先进经验,重视体系化建设和实践化建设,确保新时期护理人才的素质教育更具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洁,刘虹,姜柏生.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研究[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8,(03) .

[2] 郝晓娟. 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初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12,(02) .

[3] 杜斌. 切实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06) .

猜你喜欢
护理学人文设置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