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莹
(山东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青岛 266590)
《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以下简称《礼貌与模因》)是继《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后又一语用学理论研究著作。作者谢朝群博士早在2006年就发表了“礼貌·语言·模因”的论文,首次将模因概念引入到语言礼貌的研究领域。本书中他对此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释,并用语用学的理论进行具体分析,最终将礼貌与模因的关系上升到哲学层面,完成了从“语用符号学”——“礼貌”——“模因”——“语用哲学”的完美跨越,不仅实现了对模因理论与礼貌概念的哲学解释,而且这一本无联系的两个研究对象的合二为一也是对语用学理论研究的新贡献。
本书主要依照符号学、礼貌研究、模因论和语用哲学的顺序进行阐述,共由四章组成。
第一章“符号之道”。作者从符号学的起源入手,进行了一次漫长的符号学的“寻根之旅”。从希波克拉底的“临床符号”、柏拉图的“名称符号”到亚里士多德的“修辞符号”,再到洛克的“语词符号”和皮尔斯的“意义符号”,符号学这门学科才创立起来。后来,莫里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加详细和周密的符号学理论,指出语用学是符号学的一部分,卡尔纳普更大胆地抛出“语用学是语言学的基础”的论断,[1]这对后来的语用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由此,本章得出结论,即符号学的发展对语用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语用学反过来又成为了连接符号学和语言学的纽带。
第二章“礼貌之道”。这一章是本书研究的主线之一——礼貌。作者对近三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礼貌”的研究进行了爬梳整理。首先,他把中西方的“礼貌”概念进行对比,指出“礼貌”在中国的悠久历史,被语用学、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及交叉学科领域所研究。礼貌不仅是语言学学术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也是论文、专著里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谢朝群先生着眼于著名学者布朗和莱文森(Brown&Levinson)所提出的“礼貌模式”,肯定二位学者为“礼貌”的系统研究做出的积极贡献的基础上,对礼貌进行客观地“解构”和再认识。[2]他从“礼貌与真诚”“礼貌与策略”“礼貌与规范”“礼貌1与礼貌2”等方面总结了三十多年来关于该模式的争论和批评,从此揭开了语用学角度对礼貌研究的新篇章。
第三章“模因之道”。这是本书研究的另一主线——模因。本章依照“模因的由来”——“论模因”——“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因”三步走的递进方式对模因以及模因理论进行了极其全面地描述和深入分析。为了对模因理论有客观和确切地探讨,谢朝群博士还向模因论的主要代表人物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求教,从而对模因论始创者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及其学生苏珊·布莱克摩尔的《模因机器》(The Meme Machine)(1999)所倡导的模因理论有了更真实和深入的体会和领悟。作者客观地指出了目前关于模因的争议问题以及模因的传播机制的复杂性问题,在对比了道金斯关于模因的属性(保真性、多产性和长寿性)的基础上进而归纳出模因的九个属性:“凸显性、顺应性、争议性、社会性、内嵌性、体验性、区域性、相对性和动态性”,[2]特别强调了“模仿是文化复制的核心”,[3]复制为模因的传播和生存提供了有力保障。而这一切又都是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4]从而引出第三节(我们赖以生存的模因)即语言模因与社会实践的关联性问题。“从语言与模因之间的界面研究入手,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和解释语用现象”,[2]从而将语言、大脑、社会文化以及人性的研究纳入模因论的影响范围内,启发人们对人类社会自身的客观深入认识。
第四章“语用哲学之道”是本书的结论部分。作者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研究语用学的渊源,把语言哲学分为两个流派分别梳理归纳,即“理想语言哲学”(Ideal Language Philosophy)和“日常语言哲学”(Ordinary Language Philosophy),尤其对后者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一派的学说促成了当代语用学的诞生和蓬勃发展”,[5]其代表人物奥斯汀(Austin)认为“语言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澄清哲学家们在语言使用上的混乱,而是要表明语言用法上的细微差别”,[6]指出了语用学是从语言哲学过渡而来的。但是,目前的语言哲学研究对社会实在的关注度不够,因此谢朝群等学者们提出了“语用哲学”的概念,主要指“语言使用的哲学,即从哲学的角度考察语用现象,[2]并在第二章和第三章对“礼貌”与“模因”研究的基础上将二者共同纳入语用哲学的研究视角。他认为语言礼貌扎根于人类的认知体验,通过人们的广泛使用逐渐变成了归约性礼貌,即礼貌模因。从模因论角度看,语词本身不但是行动,它还可能催生新的行动,成为社会实践的潜在动力。
本书作为语用学研究的经典之作,与以往的语言学相关研究著作相比具有显著的创新之处,无论从作者本人的学术态度上还是在研究的结果来看,都会给语用学界甚至语言学领域深刻的启示。
1.学科研究的启示。
(1)语用学与符号学相关联。
谢朝群博士将语用学与符号学的关联追溯到古希腊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并指出“符号的确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概念,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前苏格拉底时代”,这在当今的一般语用学著作和论文中都是少有的,这就让读者明白语用学思想并不是从莫里斯和卡尔纳普才开始的。此外,他还注意到语用学因素在弗雷格的思想中也早现倪端。
(2)对礼貌概念的解构。
作者对当前的礼貌理论模式和观点进行新的解构,区分了“真诚礼貌”和“非真诚礼貌”,指出了礼貌具有不确定性以及当前礼貌研究的诸多困惑。
(3)礼貌与模因的首次结合。
礼貌和模因是本书的两条主线,也是作者这些年来研究的主要成果,他把这二者大胆地、有理有据地结合起来,并把它们上升到语用哲学的角度来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和理论深度。
(4)科学务实的研究态度。
符号学、语用学和礼貌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已经较为普遍和深入,但是作者凭借着求实精神和客观态度对现有的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实事求是地评析甚至驳斥,展现给学者特别是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一个真实客观的研究背景。作者不畏跨学科的研究艰难,对学问不断求索的研习态度值得学习。
2.不足之处。
书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礼貌与模因虽然首次被合二为一并上升到哲学高度,但是二者之间的联系途径、礼貌模因的表现形式和传播属性等都是值得再深入研究的课题。
此外,虽说作者谈论到符号学、语用学、哲学等内容时能引证广博、追溯深远,可是在众多线索和主线的背景下无疑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在诠释众多因素之间的联系时缺少过渡和详细描述。
然而,瑕不掩瑜,此书仍是当今语用学界很有深度的理论专著,也是一本介绍语用学常识的教育范本,对我国的语用学研究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
[1]Carnap,R.Introduction to Semantics.Cambridge[M].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42.
[2]谢朝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与思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
[3]谢朝群,李冰芸.礼貌·语言·模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53.
[4]何自然,谢朝群,陈新仁.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Recanati,F.Literal Meaning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a.
[6]Austin,J.L.Philosophical Papers(3rd edition).Ed.By J.O.Urmson & G.J.Warnoc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