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思考

2014-03-31 09:16韩东梅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真人秀电视节目

韩东梅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4)

“奇观”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pecere”,意思是指被展现出来的可以观察到的客观景观,也指主体性、有意识的表演和作秀。“奇观”一词引入到媒体领域要追溯到上世纪,美国著名的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提出“媒体奇观”的概念,掀起了学者对电视奇观化研究的热潮。“媒体奇观”指“那些能体现当代社会基本价值观、引导个人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并将当代社会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戏剧化的媒体文化现象,它包括媒体制造的各种豪华场面、体育比赛、政治事件等。”[1]奇观化可谓是中国电视发展的趋势之一:一方面电视奇观化满足了电视观众的收视需要,能有效规避因为大众文化的兴起带来的诸多弊端;另一方面,电视奇观化是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产物,它使得主流意识形态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去影响、感染电视观众。

随着电视行业的发展,真人秀这种舶来品俨然成为今天中国荧屏上的收视宠儿。真人秀作为中国综艺节目的重要支撑力量,自引入中国以来,通过本土化的改造和内容形式方面的创新,相继出现了全民选秀、婚恋交友、亲子互动、科学竞技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着媒体奇观化现象。

一、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特征

真人秀作为一种电视节目形态,在节目题材、视听效果、人物设置三个方面表现出了奇观化。

(一)题材的奇观化

随着真人秀节目形态的引进,相对保守的中国电视行业有了更多施展电视工作者智慧和才能的空间,以湖南卫视为主导的各大卫视开始对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和提升,在题材上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

就音乐题材而言,音乐选秀、音乐评论节目独占鳌头:2005年湖南卫视《超级女声》成为全民选秀的典范;2012年浙江卫视的音乐评论节目《中国好声音》重新掀起歌唱类比赛的热潮。就婚恋交友题材而言,不温不火的婚恋题材在80后、90后择偶话题的追捧下又一次成为香饽饽:值得一提的就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继《玫瑰之约》热播之后,该节目成为婚恋的龙头老大,带动了一批婚恋交友节目。就亲子题材而言,《爸爸去哪儿》开创了野外综艺、明星亲子互动真人秀的先河。就科学题材而言,出现一枝独秀:90年代购买国外版权而在国内红极一时的益智类节目如果尚且属于科学的范围的话,江苏卫视的《最强大脑》则把“科学元素”运用得的更纯粹。就旅游题材而言,电视荧屏上真人秀节目尚不多见,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当属国内首例自助远行明星真人秀节目。

我国在对真人秀进行探索和本土化改造的过程中,不断拓宽真人秀节目的表现领域,现实生活中的婚恋、游戏、旅行等话题都被作为真人秀节目表现的对象和内容,“在现代生产条件蔓延的社会中,其整个的生活都表现为一种巨大的奇观聚集。曾经直接地存在的所有一切,现在都变成了纯粹的表征。”[2]

(二)视听的奇观化

观众看电视不仅可以从古至今,甚至还可以“预见”未来,神奇的视觉效果让观众如痴如醉。例如国内首档科学励志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这档节目打着“让科学流行起来”的口号,在娱乐至死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科技含量和人文关怀的“高大上”节目。节目在视觉语言、场景布置、人物造型、节目拍摄、剪辑、制作等方面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试图创造一种视觉奇观体验。节目最值得一提的是舞台道具的视觉冲击:3D版的《清明上河图》每个人物和动物的表情和动作都展现的淋漓尽致;五千个魔方,35个魔方达人连续5天完成的魔方墙,颇具震撼力;节目组花费三个月在全国7个省市找到的101只斑点狗等等道具,让电视观众在惊叹节目组的尽心竭力和追求完美细节的同时,也在享受着一场视觉带来的奇观。

另外,电视真人秀节目也运用音乐和音效效果营造了真人秀节目的听觉奇观。《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我是歌手2》等节目都是以歌唱为主要表现方式,声音、音乐是节目嘉宾展现个人魅力、传递情感的媒介和途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各具特色的人物逐渐以音乐作为个人标签,或欢快或高亢或低沉。在节目音效效果方面做得比较成功的当属《非诚勿扰》,节目在各个环节都精心准备了代表性音乐。随着《非诚勿扰》节目的热播,作为渲染节目气氛、增加戏剧冲突的音乐也成为电视观众津津乐道的对象。电视真人秀节目为观众准备了一场视听奇观。

(三)人物的奇观化

真、人、秀是真人秀节目的三个关键要素。作为真人秀节目的中心--人,是戏剧化冲突集中体现,也是节目吸引观众注意的部分。真人秀节目的吸引力在于通过真人的演绎,可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节目的娱乐性也因为有了真实的基础而显得更贴近人心。例如,湖南卫视的《花儿与少年》是一档致力于自助远行的明星真人秀节目,节目五女二男的搭配,包容的大姐、豪爽的二姐、优雅的三姐、贤惠的四姐、古灵精怪的五姐、一意孤行的导游、憨态可掬的会计,不同个性的人物在节目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七个年龄、层次、个性不同的嘉宾在节目中如何磨合各方关系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爸爸去哪儿》是国内首档亲子互动户外真人秀节目,节目不仅为观众展现了五位不同的萌娃星爸,更展示了五种不同的亲子相处方式,观众在这个节目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窥视欲的满足,节目也为观众提供了在育儿、亲子相处、做饭方面的活教材。

二、奇观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真人秀节目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人物奇观满足了观众的窥视欲和好奇心,成为当前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也是电视台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的必然选择。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奇观化是电视媒体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表达

电视是国家意识形态的传声筒,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电视的奇观化是电视解构和建构国家意识形态的手段和工具。电视节目只有吸引观众的注意,才能潜移默化的向电视观众传达主力意识形态,没有电视观众,电视的宣传效果无从谈起。奇观化是吸引观众注意的一种方式方法。真人秀节目是电视领域最容易进行奇观化改造的部分,也是观众最容易放松警惕的环节,因此真人秀节目的奇观化越发明显和突出。

(二)电视消费文化日益崛起

以往电视是进行宣传说教的传声筒,如今大家在消费社会观看电视不再仅仅停留在获得知识、接受教育那么高端的层面上,巨大的生活、工作压力使电视观众极力寻找一个可以释放、宣泄情绪,娱乐心情的媒介,电视尤其是真人秀节目在这种社会需求中应运而生,不断满足大众心理、文化方面的消费需求。因此,真人秀节目开始注重奇观化的呈现和表达,以期吸引更多的电视观众。

(三)受众审美水平提高

在传播学中,受众作为群众中的个体,受到人际传播和社会联系的影响,会按照现时与自身的习惯有意识地选择信息。对于媒介传递的信息,他们会具有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的心理。[3]在观众信息选择过程中,更倾向于选择一些易于理解、方便接受、新鲜即使的信息。电视真人秀节目采用奇观化的表现手段,节目整个过程充满悬念、冲突,节目中人物的设置、空间的设计、节目的拍摄和后期制作,都能给观众带来更加直观的体验,从而产生更深刻的心理期待。

三、真人秀节目奇观化解读与反思

为了迎合观众、提高收视率,电视节目越来越注重娱乐化和快餐性,这使得奇观化容易造成电视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虚假繁荣。人们在享受电视奇观带来的审美快感的同时,逐渐失去分析和辨别节目好坏的能力,越发的麻木会使观众失去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关注。因此奇观化背后所隐藏的一些弊端不容小觑。

奇观化不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把握奇观本质是关键。奇观化要体现当代主流价值观,能引导观众正确的生活方式,而不应该是仅仅追求视觉刺激和叙事猎奇的哗众取宠。“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奇”并不是奇观,更不值得电视以此来标榜或者炒作。如何让电视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真正实现奇观化:既能满足观众娱乐的需要,又能潜移默化的向观众渗透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电视节目应该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改进:

一是增强节目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电视节目不应一味迎合受众,也不能为了收视率而失去底线。电视节目尤其是真人秀节目要不断提高节目的文化内涵,多表现真善美,少以假恶丑来哗众取宠,宣扬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实现电视教育性和公益性的双重属性。例如《最强大脑》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它没有极力表现“科学”的酷炫,而是在每一个平常人甚至是残疾人身上,挖掘他们科学的闪光点甚至是超人的技能。在残疾人“中国雨人”周玮身上,节目将人文关怀发挥到了极致,节目给了周玮一个展示自己超强大脑的舞台,节目评委和制作方给予周玮最人性化的关怀,这种直指人心的温情甚至比科学的炫酷表演更具感染力和教育意义,瞬间提升了节目的档次。

二是注重本土化改造,提高原创能力,不要一味的拿来主义。真人秀节目在中国发展的如火如荼,但是真正中国原创的节目少之又少。无论是轰动一时的《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儿》还是《最强大脑》,都是购买国外版权,进行本土化改造的产物。更有甚至,《中国好声音》的转椅都是直接购买国外的,这种死板的拿来主义实在有损我们电视界的声誉。综观中国真人秀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引起轰动效应的节目基本都是国外版权,照搬或者部分复制,可以带来电视领域一时的繁荣,但是无法激发中国电视持久的活力。因此,奇观化的真正实现需要原创节目。

三是利用新媒体,制造、呈现更多的奇观。新媒体是制造奇观的重要场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微信微博、手机媒体为主的新媒介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观众通过新媒体参与节目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好新媒体既丰富节目的表现形式和发布渠道、又加强节目与观众的互动和交流是真人秀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应该思考和考虑的问题。《超级女声》就制造了海选奇观,堪称“全民选举”的典范,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各大网站纷纷成立超女论坛,每天的跟帖、评论成千上万;手机短信投票让真人秀的娱乐细胞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另外,粉丝是此次选秀奇观中最活跃的因子。声势浩大的“凉粉”、“玉米”等粉丝团,为了追随偶像而穿梭于大街小巷,俨然成为众目睽睽之下的媒体奇观事件。粉丝具有极强的本体意识,他们极力在偶像身上寻找着自己的影子,偶像背后的心酸和现实的光环为他们所热捧,为偶像呐喊助威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自己“苦尽甘来”的勉励。这些奇观事件带来的社会轰动效应,加强了真人秀节目的知名度和响应度。这是新媒体制造和呈现的奇观,随着媒介生态环境的改变,势必还会制造更多的奇观。

四是丰富节目内容,不断提高节目质量。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全媒体时代,微信、微博客户端的出现,手机媒体的流行,打破了传播者对信息的垄断,在这个人人可以成为传播者、记者的今天,接触信息、发布信息、对信息进行解读和评论,新媒介几乎为普通民众和媒体人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和权利,缩短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差距,传者和受者是相互开放的状态。正是因为如此,观众对节目形态、内容、质量的了解越来越多,当然观看要求也会越来愈多。不断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就要求媒体工作者在对观众审美心理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完善节目形式、改进节目内容和呈现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节目质量。

[1]道格拉斯·凯尔纳.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

[2]雅克·拉康,让·鲍德里亚等.视觉文化的奇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8.

[3]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第二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真人秀电视节目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周四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关于电视节目创新的几点思考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
姚明:演戏不是理想不会再上真人秀
论真人秀节目的剪辑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