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的反思与重构

2014-03-31 06:54李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师范师范生毕业生

李柯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师范生教师教育技能的反思与重构

李柯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河南洛阳471022)

大众化教育的深入实施,使地方高师院校实现了规模扩张,但无论从外延建设,还是从内涵建设等方面,都没有同步跟上发展的需要。师范生由于就业方向的针对性和特殊性,其教师教育技能应是最基本的。从当前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培养的现状以及诸多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来看,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呈整体下滑趋势,这已经影响到整个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影响到毕业生的成长成才。因此,需要站在基础教育发展前景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回归师范生培养本原,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定位,打造教师教育技能拓展活动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合作平台,切实提高师范生的师范意识、师范理念和教师教育技能。

师范理念;师范教育;教师现代化;协同合作平台;目标定位;职业素养;教师教育技能

人才是国家的未来,教师是人才的阶梯,师范教育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环节。从地方高师院校本身的办学定位来说,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教育发展应是其首要职能。由于师范类专业学科门类十分有限,地方高师院校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日益向综合化、多学科方向发展,以实现学校的规模发展,获得规模效益。在2013年5月份召开的河南省师范类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与会的14所师范院校就业部门负责人纷纷表示师范类专业仅占全校专业数量的30%左右,师范类学生仅占本校学生总人数30%~40%,个别学校甚至低于30%。当前,师范生对口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门路和渠道日益狭窄,就业层次、就业区域越来越趋向乡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由于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各级政府和公办学校在补充师资的时候大都实行“招教考试”模式,这对刚从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经验的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构成了巨大的挑战,他们一次考中的概率不到20%。同样,政府各类志愿服务计划的实施(如:西部计划、服务贫困县计划等)以及“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的持续推进,部分非师范专业学生也迈向了教师教育行业,师范生就业市场竞争态势异常激烈。无论是政府人事教育主管部门、公办和民办中小学校、社会教育类培训机构以及高校和学生自身,也都意识到近年来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薄弱问题,并着手开始改善这种状况,但成效并不明显。因此,作为承担师资培养与供给的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正视师范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积极表现和存在的问题,在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培养上下真功夫、谋新办法。

一、用人单位对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积极评价

以河南省某地方高师院校为例,自2008年以来,该校每年都会举行1~2次的用人单位专题座谈会,重点听取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及毕业生求职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典型问题等的反映,并对部分重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校友进行长期跟踪访问。同时,也组织就业工作人员多次奔赴洛阳、三门峡、南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地市及部分县(区)人事局、教育局、友好学校等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力求得到完整的、第一手反馈信息,以期形成综合调研报告,最终对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改革、专业调整等提供决策参考。总体来看,用人单位大多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类毕业生持肯定态度。

(一)毕业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能够满足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

从现实中小学教育对教师知识需求的角度考量,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经过几年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和训练,对相应学科知识有了较好地把握和理解,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从对部分中小学校及部分毕业生校友的实际调查访谈得知,不少新入职的大学生在学校尤其是乡(镇)村学校往往承担着两门以上学科的教学任务,或者是“包课”。

(二)毕业生的工作积极性较高,能够较快适应新角色

由于刚入职的毕业生大都想快速取得进步,他们谦虚、好学,工作积极性较高,富有激情和热情,他们重视每一节课,能认真准备每一次课,能虚心向老教师和同行请教,喜欢参加各类活动,以期尽快获得领导、同事们的认可与赏识,更希望尽快得到学生们的喜爱和好评。

(三)毕业生的多媒体应用能力较强,能给学生带来丰富的信息

年轻的大学生大多喜欢接受新事物,思维敏捷,善于创新。为了提高课堂效果,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在必要的情况下,他们大多会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并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扩充知识信息,较好地发挥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同时,他们还会及时通过网络了解、掌握、传授最新资讯,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

(四)学生干部综合素质较好,最受单位青睐且发展快

有很多招聘单位认为,学生干部领悟能力较强,思想觉悟较高,特别在语言表达能力、组织领导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适应力、奉献精神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较好,稍微经过培训与指导,他们的教学技能都得到较快提高与改善。因此,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优先录用学生干部,而被选中的学生干部往往在教课的同时,也会被指派为班主任、团委、政教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委以重任。

二、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不少师范生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体制内就业,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在非正规就业市场选择民办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暂时“栖居”,一旦遇到合适机会,他们就会立马跳槽。因此,师范生在求职、就业、工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需要师范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教育管理等方面予以高度重视。

(一)教学基本功不够扎实且经验缺乏

在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中,集中反映最多的是毕业生教学经验缺乏,技能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不能准确把握课堂重点和难点,往往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其实,基础教育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原理,只需要简单实用可行的办法即可。正如一位中学校长所说“打铁靠师傅,驾校靠教练,学校靠教师,这些都不需大道理,只要方法得当,把握重点即可。”二是不懂得讲课的基本流程,对教学环节缺乏认知,甚至连基本的课堂导入语都没有,更没有课堂提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测评等。三是板书不规范,粉笔字太差。板书是知识的思路图。一位长期负责某中学招聘的校长说“在一场微型课招聘试讲中,60%多的学生在黑板上一个字都没写。而个别写的也存在字体差、板书设计混乱的状况,甚至还有不少写错别字的。这些基本技能即使在入职培训时强化训练,也大多难以改变。”在2011年该校新招聘的150余名大学毕业生中,粉笔字好的不超过10个。这一数据着实令我们深思。四是课堂用语不规范,普通话也不标准。不能有效地将日常用语转化成书面语言,也不能很好地说讲普通话,造成学生聆听、理解、认知困难。五是对一些专业术语一无所知。一些毕业生不知道什么是微格教学,不知道什么是微型课,当然更不知道如何上微型课。

(二)不懂新课标理念且教学方法滞后

中学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多年,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就目前的高等师范教育来说,并未同步跟上新课改的步伐,还在坚持以往大学教育教学的方法,“说教式”“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依然盛行,致使师范高校学生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新课程的理念、标准,对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实践式、体验式等新的教学方法鲜有了解和实践。当前,高等教育存在大量无效教学和无效课堂,有效课程开发十分不足,不能与中学的需求有效对接,“学不能用”现象突出,导致师范专业毕业生的素质、技能不符合新课改要求。同时作为师范院校的教师来说,既没有及时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没有主动与中小学教育对接,甚至是不了解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状况。这些亦使学生不能及时把握新课程教师的专业标准、基本理念,不能理解《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中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与师德的重要性,不能树立“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理念,不能坚持做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三)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差且培训难度大

课堂是教师教学和实践的主要舞台,是教师阐述其思想和理念的重要渠道,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激励者,需要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调控和把握。教师要充分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要使每一节课都是一场“精彩的演出”和“知识的盛宴”,要讲的“恰到好处”“自然贴切”“水到渠成”,学生要学有所获、学有所思、学以致用,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艺术。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课堂管理如是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实现教学的目标,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但从用人单位的实际反馈结果看,新入职的大学生在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多多少少都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能够关心体贴爱护学生,却不能严格要求学生,不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这与大学生在校期间教学实践机会少、效果差、经验缺乏有极大关联。在某中学2012年招聘的48个师范毕业生中,80%经过近两个月的职前强化培训,教学技能、教学管理能力等都有显著提高,但也有15%左右的师范毕业生,无论其本人如何努力,无论学校如何指导、培训都无法提高其教学能力和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他们一年下来所教的课几乎每次模考都与其他班级相差15分左右,其中个别教师已经不得不停课从事其他工作。因此,充分的教学准备和有效的教学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四)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且沟通能力差

“开言知肺腑,出口见精神”。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必备素质之一。只有教师的语言有感染力、号召力、信服力,教师才能够获得学生认可,教育才会获得成功,教师工作才会充满幸福感。陆机在《文赋》中说:“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一位负责招聘的老师说:“思维混乱必然导致言语颠三倒四,而评委往往根据应聘者言语表达能力在前三分钟即可判定是否给予其机会。”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运用语言表达技巧,则必能较好调控班级学习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同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展示自己的风度风采,提升吸引力、影响力和人格魅力,与人沟通合作、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而这些恰恰是不少刚毕业大学生的“短板”,他们不知道如何与领导有效沟通、与同事和谐相处,不知道如何取得学生的支持和喜爱。他们缺乏语言表达技巧,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较差,人际关系氛围紧张。他们不能把知识正确地传递、表达出来,学了多年汉语却用不上,更不用说外语表达能力,这必然导致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一位中学校长说:“好汉出嘴上,好马出腿上。现在的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太差了,需要好好的予以强化训练,至少让他们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技巧。而学会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高层次的要求就暂时不要求了。”

(五)就业思想观念落后且存在偏差

河南省师范院校的师范专业学生80%左右来源于省内,且农村生源较多。一方面,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包括学生家长在内,毕业生普遍倾向于寻找“铁饭碗”——体制内(或民办公助)在编教师之类的岗位,他们会参加各地招教考试,尽量往体制内挤。另一方面,他们的“等、靠、要、比”思想严重,自信心不足却又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还表现出消极、懈怠、碰运气的心理。他们总是期待下一个更好单位的出现,总是想靠运气而不是实力获得岗位,总是要薪酬高、福利好、待遇优、悠然自得的单位,总是想获得更多报酬、更好岗位却不看自己的实力,总是看不上民办学校、培训机构、私营企业、微型企业,总是觉得自己是天之骄子而不是普通劳动者,总是觉得怀才不遇而牢骚满腹。毕业生在思想认识上普遍存在偏差,认为一切民办学校都是不稳定的、福利待遇是不好的,因此只有在短期内无法实现体制内就业时,他们才会暂时选择民办学校或培训机构,遇到合适时机,他们则会立马跳槽。孰不知,由于他们各项技能欠缺,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恰好给他们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包括很多再教育、培训的机会,只要他积极追求进步。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无奈的说:“按他们近十年来的招聘情况和发展现状,当前的民办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几乎成了公办学校教师培养的摇篮和加工厂,即使民办学校待遇很高,干够三五年之后,一旦条件成熟,他们也大多会选择去考编制,且成功率极高。”民办学校现在处于优质教师“招聘难、留人难”的困境。

(六)求职技能欠缺且求职意识消极

在求职技能方面,学生应聘时不能快速的“亮剑”,不能在短时间内展示自己的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在微型课试讲环节,毕业生不能让招聘单位“眼睛一亮”“非你莫属”或者“要的就是你”;也不会制作一份适合自己的、有特色的简历,千篇一律甚至随意黏贴、造假、错别字连篇,显得极不认真;在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情况下,其外语口语表达能力、计算机办公操作能力同样欠缺。在求职意识方面,毕业生求职的积极性不高,准备也不充分,他们在各类招聘会上往往“潇洒走一回”,连求职简历都不准备,甚至有的根本不去参加招聘会。一个招聘单位的负责人曾说,“他在招聘时,常常遇到“招聘单位的人比前来应聘的学生还要多的状况,还出现过零应聘者的囧境。”即使是到场参加招聘会的同学,不少也是持观望、等待、攀比的态度,要么不投简历,要么投了简历不去面试。他们大单位等不来(招聘成本高,毕业生违约、跳槽现象严重)或条件够不上(如地方政府实施的教师直招,要求必须是省级优秀毕业生、省级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干部等条件方可),小单位又看不上,即使是参加应聘面试、试讲的,最终真正签约时又常常失约、退缩、违约,招聘单位为此常常付出巨大成本,高校最后常常成为双方埋怨的对象。此外,毕业生还存在着不注意面试礼仪的问题,学生求职时着装随便,不修边幅,邋里邋遢,不能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自我推销和形象设计意识淡薄。

三、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教师教育技能重构

师范教育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需要有高屋建瓴、统揽全局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需要将师范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始终贯穿于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需要从具体的目标定位、师范理念、实践教学、协作平台等方面着手,实现教师教育培养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的转型,促进师范生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构建出新型的教师教育模式。

(一)明确师范生培养目标定位

随着人才供求态势的根本性逆转,高校已经到了从第一轮的注重规模扩展、外延建设为主转向第二轮的结构调整、内涵建设为主的调整期,不主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生存将日益维艰。因此,对诸多地方高师院校来说,人才培养定位应包含如下重要两条:一是从培养优秀教师调整为培养合格教师,使其拥有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使其具备将来发展成为优秀教师的基本潜能;二是从招生、人才培养及就业三个方面,体现出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的发展提供服务。从2013年河南省高师院校就业市场建设座谈会上了解到,在各校毕业生中,当年在本地市区域内就业的平均数仅为10%左右,而本地市区域内学生报考本校的比例甚至不到6%。从全省范围内来看,地方高师院校毕业生当年在省内就业者平均达到75%以上。在省内就业的区域选择上来说,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郑州、洛阳、新乡,其他地市则是学生的次优选择,到县(乡镇)一级的地方就业除非在有编制的情况下,他们才勉强愿意去。此外,毕业生在最初选择师范类就业岗位时,首要意愿是到高中就业,退而求其次才会到初中或小学任教。在公办与民办学校的选择上,学生明知招教考试岗位数量有限,但还是宁愿等待也不愿去民办学校。

据人民网2013年4月27日消息,在天津市重点中学南开中学公布了2013年教师招聘拟录用名单,共9位拟录用者,清一色的国内名牌大学硕士、博士。其中,两名北大毕业生格外抢眼,一位是有机化学专业硕士,应聘化学教师;另一个是神经生物学博士,应聘生物教师。国内知名高校毕业生就业尚且如此,对一般性的地方高师院校来说,更应把培养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作为重要的目标,同时,还应把学生的就业区域向县级、乡镇、农村拓展,在单位性质上向民办学校、教育培训单位引导。尽管这是很多学校从社会影响上、从心理上不愿意接受的,但这是必然的趋势和选择。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地方高师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回归师范生培养的本原

通过对比不同地方高师院校的办学定位可以看出,这些院校的办学定位可归为以下四类:应用型师范院校、教学型师范院校、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综合性师范大学。从这些院校自身的历史发展沿革来看,其前身基本上都是“师范”院校出身,“师范性”是其基本特色和优势。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这些“师范类”院校也走上了事实上的多学科、综合性发展道路。以河南省为例,在41所普通本科院校中,有12所带“师范”二字或由“师专”升本而来的院校,在这些院校中,师范专业仅占30%左右,非师范专业几乎是师范专业数量的2倍。这些师范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著称,但多数并未形成真正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培养体系都和学术型的培养方式相同或者是雷同。这些师范院校,在转型的过程中渐渐抛弃了当初发展的本原,丢失了传统师范特色优势,“师范性”越来越不明显,培养的“师范生”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切实推进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和教师现代化建设

国家大计系于教育,教育大计系于教师。韩愈《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夸美纽斯将教师称之为“高明的塑像家”,教师以燃烧的火炬驱散知识中的暧昧。作为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培育教师的摇篮,地方高师院校担负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重要任务和神圣使命。同时,教师的工作又是枯燥和艰辛的,他所面对的是有思想、有个性、有意志、有梦想、有情感的人,是不断成长、发展、进步的青少年。这就彰显出教师职业的两大特性:一是教师工作的高尚性与重要性,二是教师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与专业性。而这本身更是对地方高师院校自身教师培养的重要要求。因此,对地方高师院校来说,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同时,应始终把教师的教学技能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教师只有站稳讲台,成为课堂教学艺术的演绎者、教学能力的示范者、教学方法的开拓者、教学理念的先行者,才能最终成为学生膜拜的“偶像”“明星”和“追随者”。

此外,要加快实现教师的现代化,这主要包括知识、理念、方法等。教师知识的现代化,体现于教师知识结构(即:知识认同向知识理解的转变)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包含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之中,而这是目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当前,地方高师院校扩招迅猛,师资队伍扩充有限,教师疲于备课、上课,无暇顾及科研、学习及对学生的课业辅导和指导,其知识更新慢,视野有限,缺乏对知识的主动性理解,不能较好满足新时期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教师理念的现代化,体现于教师对新趋势、新发展的判断与感知,与教师的知识结构、知识视域、知识积淀高度相关。由于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对新课改、新课标的认知与把握,不了解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现状与特征。特别是一些新教师,从高校毕业到高校任教,来不及进行系统、规范的训练与培养就直接上了讲台,当然也谈不上对课程的驾驭能力。

(四)建立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合作平台

师范教育和基础教育协同合作平台,即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这种合作,建立在彼此信任、真诚、包容、理解的基础上,没有话语的霸权,没有身份的高低,没有繁琐的俗套,只有真诚的沟通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只有相互的学习、鼓励、支持和取长补短。高校教师相对来说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但缺乏对新时期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现状的把握,不能对大学生的教学技能进行较好的指导。因此,他们亟需深入中小学一线、课堂,与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小学生及其家长等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中小学有效对接。就当前我们的基础教学现状来说,中小学一线教师最有发言权和话语权,他们具有良好的基础教育教师技能,能够较好把握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他们是基础教育教师技能的最好实践者、执行者、改革者,探索者。不少毕业生回忆,他们认为大学期间教课最好的老师是在中学当过若干年教师,后来又来高校任教的教师,因为这些教师知道怎么面对授课对象针对性开展教学。这也许不能代表全面,但至少验证了我们以上的观点。

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和中小学校应围绕自身发展目标定位,在现有经费、人员、设施等资源约束条件下,充分挖掘、利用各自优势和潜力,尝试建立教师教育合作联盟,以优势互补为基础,搭建教师间相互沟通、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展教师互聘、课程共享、教材开发、学习培训、顶岗支教等深度合作,培育共同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实现人才、信息、设施等资源要素双向或多维度流动,探索建立教师教育联盟长效运行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共同促进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1]本刊编辑部.2012中国教育研究前沿与热点问题年度报告[J].教育研究,2013,(2):9-20.

[2]管培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程、成就与基本经验[J].中国高教研究,2009,(2):1-9.

[3]韩延明.综合化进程中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探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1,(1):1-6.

[4]贺祖斌.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转型中的困惑和对策[J].教师教育研究,2009,(9):61-65.

[5]眭依凡,俞婷婕,汪征.教师教育:地方师范大学必须安于本位的使命[J].教育发展研究,2013,(7):54-59.

[6]王平.英国教师教育改革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师教育,2013,(6):59-63.

[7]张清俐,张杰.学者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17.

[8]陈先哲.治理就业堰塞湖宜疏不宜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06-14.

[9]厉佳旭.教育清醒:从恢复和保持痛觉开始[N].中国教育报,2013-07-08.

[10]温家宝.办好农村中小学教育——温家宝总理在河北省兴隆县六道河中学与教师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0-12-09.

[11]陈强,魏雷东.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师范生专业发展潜质[N].中国教育报,2006-11-08.

[12]于文秀.大学不能培养“失去灵魂的人才”[N].光明日报,2013-06-26.

[13]郭炳德.洛阳师范学院:坚持师范特色是立校之基[N].中国教育报,2006-04-03.

[14]【英】罗纳德·巴尼特.高等教育理念[M].蓝劲松,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15]杨东平.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1)[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6]麦可思研究院.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17]山西出版集团.教育的承诺:朱永新教育访谈录[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1.

[18]钱国英.教育创新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Conside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n Teaching Skills of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Ke
(Business School,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Luoyang 471022,China)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pular education makes the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alize scale expansion,but no matter from the extension construction,or from the aspects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they didn't keep up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synchronously.Due to the employment direction and particularity,the teacher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most basic skill of students.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urrent local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cultivation and many feedback term from employer,the skill teacher education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shows the overall downward trend,which has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basic education and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and affect the graduates'growing up.Therefore,we need to stand on the height of the basic edu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th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return to the normal training principle,clear the objective orientation of students cultivation,make the teacher education skills development activities system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establish the collaboration platform of normal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effectively enhance students'consciousness of teacher-training,pedagogical ideas and teacher education skills.

teacher-training concept;teacher-training education;teacher modernization;collaborative platform;target location; professional quality;teacher education skill

G715

A

1673-1573(2014)01-0117-06

2013-10-06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大学生基层就业长效机制构建研究”(1224004500234)阶段性成果之一

李柯(1980-),男,河南泌阳人,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就业管理。

猜你喜欢
师范师范生毕业生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哈尔滨新区师范附属小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