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外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导入

2014-03-30 21:43陈二春
关键词:外语跨文化交际

蔡 强,陈二春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跨文化交际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沟通与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起源于20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后来传播至欧洲、亚洲及世界各地。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沟通与交往变得更加深入而复杂,在这种背景下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意义重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沟通是人们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语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英语教育,从小学到研究生阶段都已全面铺开。随着教学研究的发展,外语教育界越来越关注文化教学。许国璋、胡文仲、邓炎昌、刘润清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文化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也有相关说明“大学英语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1]。”然而,不少研究者如兰军和李淑玲等通过调查发现,外语文化教学中存在只重视西方文化输入、忽略中国本土文化的现象,中国大学生本土文化表达能力不容乐观[2,3]。这种状况如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妨碍大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导致其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而且可能影响到中国的对外交流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鉴于此,该文在跨文化交际的视域背景下对外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导入进行了深入探讨。

一、外语教育中的本土文化内涵

王岳川在讨论中国文化输出时提到,文化分成3个层次,第一是思想文化,即哲学文学历史。第二种文化是艺术文化。第三种是民俗节日、瓷器、陶器,工艺品和杂技等[4]。关于本土文化的概念,陈庆认为其主要指扎根本土、世代传承、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它既有历史传统的积淀,也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变化和发展,是经过本民族的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影响而阐释的文化,是本土内独创的一种文化形式[5]。这一概念涵盖了本土文化的范围和基本特征,简洁凝练,具有典型代表性。一般来说,本土文化包括风土民情、生活应用、传统民俗、当代艺术和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

在外语教育中,与目的语文化相对的本土文化内容广泛多样,除了包含以上提到的民俗应用等实用方面之外,更应该强调的是其思想和艺术的精华,如哲学、宗教、文学、历史和各种艺术瑰宝等。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与交际能力,对外传播中国文化,本土文化的教育还应特别突出所在地域的具体文化内容。举例来说,江西理工大学位于江西的赣南地区,该地区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江南宋城、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钨都、世界橙乡和稀土王国等美誉。

教师和学生处于这样的环境与氛围,随处可见相关的地域文化元素,可以看到不少文化遗迹和文献资料,同时对本地的资源物产及风土人情都有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外语教育教学中适时加入一些本地域的文化内容,能够贴近学生的环境与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对本土文化其它内容进行深入发掘,将其与外语学习及翻译相结合,既能锻炼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外语教育中本土文化导入的理论分析

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共同的基石,既包含该国民众或民族创造和传递的物质财富,还包含集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财富,代表着群体的思想、精神、信念和价值观等。因此,文化从本质上并无优劣之分,有分别的仅仅是不同的国家与民族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容。当今时代的全球化并不是追求全球一体化或同质化,相反,全球化与地方化共生,应该同步进行。全球化时代,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这种理念体现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平等的,彼此之间是一种对等交流的形态。具体到某个国家或民族,应该正视并接受各种文化的正常交往和互相影响,积极参照并吸收其他文化的先进因素,同时承认和接纳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保持自身文化上的独立与优势。

然而,世界上不同国家文化的发展、影响与地位并不均衡。西方国家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逐渐掌握了文化的话语权,对全球文化施加影响。尤其是“二战”后的美国,利用好莱坞大片、快餐饮食和电脑软件等实施文化传播和控制,形成文化上的霸权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而与此相对的中国文化却在中外交流中处于劣势地位,出现“中国文化失语”[6],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很多有识之士的关注与忧虑,从国家文化安全角度出发,提出要注重“文化创新”和“文化强国”,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重建中国大国形象。王岳川认为应该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在全球化中传播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的中国文化新精神。同时,如果只是懂得世界,却不要本土的文化精神,那是另一种丧失文化根基的不自信,我们有我们的文化根基[7]。

文化与语言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目前英语在世界传播和交流的强势地位决定了其文化在世界的霸主地位。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加大,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各级教育都有外语教学的要求,而且社会上的就业招聘、职称评聘等都与外语水平相互挂钩。伴随而来的西方文化尤其是英语文化开始广泛深入地影响到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他们对西方的文化习俗、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逐渐理解与认同。由于英语语言与文化的长期浸染,有些学习者甚至极端地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中国文明,西方文化优于中国文化”[8]。

出现以上状况也与外语教育的理念和做法相关。由于交际教学法的推广应用,中国外语教育界开始意识到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兼容的重要性,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融入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目的语文化”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少研究者和教师认为,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目的语的熟练程度,增加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因此英语教材内容和课堂活动的组织都紧紧围绕英语世界的物质文化、制度习俗和精神层面展开。而对于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外语教学界却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反而过分夸大其对外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导致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由此带来的后果是,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耳熟能详,而对于各种熟知的中国文化和社会现象却不能用英语正确表达。受测者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转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事物,对于列出的中国特色的词汇或者话题,70%以上的受测者不能给出恰当的英语表达[9]。曾宏伟认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学习者只能用英语介绍西方文化,对于本民族文化却不能很好地维护与传播,仅仅是充当了西方文化的传声筒[10]。这种状况不仅无助于大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容易导致其跨文化交际的失败,而且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影响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三、外语教育中本土文化导入的实践操作

(一)转变观念,培养本土文化意识

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对外语学习既有负迁移,又有正迁移,即母语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掌握能帮助和促进外国语言文化的学习。束定芳和庄智象指出:“具有良好的母语交际能力的外语学习者,其外语交际能力的获得相对容易些。同样,如果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语言结构上越相近,文化背景越相似,交际能力的正迁移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就越大”[11]。克拉姆契认为在谙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不少语言界的名家如钱钟书、傅雷、许国璋、王佐良等都是学贯中西,在中西方文化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因此,在外语教育中,人们应该转变观念,不仅要强化目的语语言和文化的学习,同时还要重视和利用好母语中的本土文化,发挥其正迁移的积极作用。教育管理者和外语教师要从思想上树立文化平等意识,重视本土文化的导入,促进目的语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相互融合。外语教师尤其要培养本土文化意识,增强自身的本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觉行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导入中国本土文化,使学生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并掌握相应的英语表达,为跨文化交际打下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

(二)规划准备,强化本土文化内容

外语教育中本土文化的导入首先可以从教学大纲的制定和课程设置着手,做好相应的规划准备工作。综合考虑教学环境和学习者需求等因素,教育者可编制专门的“中国本土文化教学大纲”,也可将本土文化内容纳入某些专业外语课程的教学大纲,在文化项目、词汇表等方面加强宏观指导,增加本土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份量。大学外语教学中普遍开设了目的语文化的相关课程,而包含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外语课程却很少见。基于该文上述论证,有必要在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增设某些“跨文化交际类”课程,同时提供中国本土文化的英文选修课程,供全校学生选学。这些课程的设置要缜密规划,力求内容翔实、生动有趣。

在教学素材方面,传统外语类教材涉及中国本土文化内容少且不成体系。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和呼吁,要求编写者在编写外语类听说读写教材时,将反映中国本土文化内容的典型话题和优秀文章适当纳入其中,使目的语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能与语言学习相结合,增加学习者多接触通过外语介绍本土文化的应用材料。另一方面,外语教师可以依照主题相关性和阶段性等原则,多渠道收集一些中国本土文化素材,将其与目的语文化内容相融合,一起导入至课堂教学。此类选编的材料应力求做到规范得体,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同时注意将中国主流文化和地域亚文化保持一定的平衡比例。

(三)比较分析,提高学生跨文化表达能力

为达到教育的目的与成效,外语教育应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文化教学既要包含目的语文化,还应包含中国本土文化。文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归纳总结母语和目的语在语言结构和文化内容上各自的特征。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外语文化的精华,提高其使用外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具体教学中,外语教师要遵循相关性、实用性和循序渐进等原则,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同步融合并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中,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往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刘长江曾提到桂诗春教授介绍的几种传授社会文化知识的方法:(1)文化旁白,即随时碰到随时讲授。(2)同化法,即辨认交际中的文化失误。(3)文化包,即对特定文化题材进行对比和讨论[13]。这些方法操作性强,无论对目的语文化还是本土文化的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除了讲解传授之外,教师还应该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文化转换活动,如课堂口头陈述、汉英翻译或作文练习等,将本地域的文化内容适时地融入其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用外语表述中国本土文化。

四、结语

语言与文化联系密切,外语教育应该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外语学习者不但要提升外语语言应用能力,掌握外语文化的精华,同时还应提高运用外语表达本土文化的实践能力,肩负起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帮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在具体实践中,外语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培养自身本土文化意识,重视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导入,同时做好本土文化学习的规划指导和素材准备。在教学方法上外语教师要勇于创新,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同步融合落实到具体实践,积极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西文化的异同,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转换活动,提高学生使用外语表达中国本土文化的技能,增强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兰军.英语专业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190-193.

[3] 李淑玲.中国文化在理工科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及导入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10(1):32-34.

[4] 王岳川.发现东方与中国文化输出[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2(3):5-12.

[5] 陈庆.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与本土文化[J].上海教育科研,2011(7):87-89.

[6] 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

[7] 王岳川.文化强国和文化创新[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9.

[8] 王文伟.论英语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4(30):41-42.

[9] 张为民,朱红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S1):34-40.

[10] 曾宏伟.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05(4):50-51.

[11]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2] 克拉姆契.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3] 刘长江.谈外语教育中目的语文化和本族语文化的兼容并举[J].外语界,2003(4):14-18.

猜你喜欢
外语跨文化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