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建平
(盐城市档案局,江苏盐城,224002)
在盐城市区建军东路,坐落着全国规模最大、资料最全、特色最明显的新四军纪念设施——新四军纪念馆。
1988年8月的一天,一位60岁左右的日本老人,在盐城市外办负责人和新四军纪念馆馆长等人的陪同下,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当他来到第五展厅陈列一辆自行车的橱窗前,久久驻足观望。这辆自行车与人们平常骑的自行车并无太大差别,车架油漆保护得比较完好,自行车钢圈、钢丝有锈迹,龙头扶手处有焊过的痕迹,车前铭牌上有个大大的“满”字(此车为伪“满洲国”所造,叫伪“满洲”自行车)。这位日本老人上下左右仔细地察看自行车的每个细节,陷入沉思,然后从随身携带的行李中翻出一本旧的记事本,翻到其中一页上面记有“120424”的数字,再对照自行车钢印“120424”完全吻合,日本老人一脸惊喜,向身边的随行人员叙说起来……
这位日本老人叫佐田雅人,当年参加过侵华战争,曾是这辆“满”字自行车的主人。1988年他作为中日合拍电视片《话说长江》的日方总编导来华拍片。佐田雅人述说道:自己20岁时被迫应征入伍参加侵华战争,临行前写了遗书,然后将头发剪下放到书里面。凡是到中国的日本兵都这样做,从自己踏上中国的土地那刻起,就怀着死多生少的信念。因此,日本侵华战争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当年,佐田雅人是侵华日军第12旅团的情报士官,在苏北淮海地区负责搜集情报。1943年的一天,他与另7名日军骑自行车搜寻情报,途中与10多名新四军遭遇。交火后,日军边打边退,最后扔下8辆自行车窜进了附近的高粱地。佐田雅人骑的这辆自行车就这样成了新四军的战利品。
2002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四军》摄制组在新四军纪念馆拍摄了伪“满洲”自行车后,特地派记者到日本采访佐田雅人。面对摄像机,70多岁的佐田雅人回忆当年日军在盐城抗大五分校、泰山庙等地作战的情形。1941年7月,日军得知当年盐城中学正北楼是陈毅、刘少奇为抗大五分校学员讲课的地方,佐田雅人随日军部队偷袭正北楼。谁知,陈毅、刘少奇等新四军将士在老百姓帮助下已安全转移。佐田雅人说:“由于当地老百姓支持新四军,在新四军活动地区,我们明明知道有部队驻扎,但追击时就是找不到他们。”谈到这辆车被缴经过,佐田雅人说:“新四军特别英勇善战,那次遭遇战,新四军战士从50米开外冲过来,‘杀!杀!杀!’声震天响,我骑车只顾仓惶逃命,最后不行,干脆就把自行车给扔了。”他确认当年骑的自行车就是新四军纪念馆陈列的那辆。
向新四军纪念馆捐赠这辆自行车的是响水籍老同志李春华,是位曾获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级独立自由勋章的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出生在苏北响水县上兴村。15岁参加新四军,随新四军三师某部活动于淮海、盐阜地区。1943年,20岁的李春华奉命在盐阜抗日根据地开展民运工作,临行前,连长王六一将一辆从日军手中缴获的“满”字商标的自行车交给李春华使用。当时,李春华因转移不便,就将车子寄放在涟东县一个农民家中,并嘱咐千万要保管好。1944年冬,已当民运队指导员的李春华想去涟东取回自行车,但因战事频繁,一直未能如愿。1946年底,她在一位妇救会长的协助下,将车子从涟东取回带入盐阜地区。从此,她便把这辆车一直带在身边,用它送情报、运伤员。有一次,部队有批伤员临时驻扎在射阳陈洋,原计划从水路转移,后来突然接到情报,河道被敌人封锁,必须赶快从陆路转移伤员。李春华就是骑着这辆车迅速组织转移,保护了这批伤员。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后,李春华带着这辆自行车从南京坐火车到丹东,将自己的孩子和这辆“满”字自行车一起寄放在丹东一位刘姓人家,自己则跨过鸭绿江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李春华回到丹东接回孩子,取走了自行车。1986年,新四军纪念馆在盐城兴建,李春华郑重地捐出了伴随自己南征北战近40个春秋的自行车。这辆“满”字自行车成为新四军纪念馆一件弥足珍贵的抗战文物。
1988年,佐田雅人在新四军纪念馆参观时,曾对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要用世界上最好的轿车来换回这辆自行车。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这辆自行车已不再是一件普普通通的交通工具,它是日本侵华的铁证。不要说专业文博工作人员,就是普通中国百姓,也掂得出它的分量有多重。佐田雅人未能如愿。
岁月沧桑,佐田雅人对参加侵华战争的负罪感也与日俱增。身为一家企划株式会社董事长的佐田雅人,如今是热衷中日文化交流事业的友好人士。他曾是中日合拍电视片《话说长江》的日方总编导,虽年事已高,仍为发展中日友好事业而奔波。佐田雅人仍与新四军纪念馆保持联系,他在发来的传真件中表示,愿意在日本联络其他“经历过那段不幸岁月”的人,搜集史料,“为贵馆提供当时的有关情况”,以教育后人不忘历史。
据文物研究专业人士介绍,这辆伪“满洲”自行车来历清楚,保存完好,是十分珍贵的抗战文物,目前全国仅此一辆,经申报批准已是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