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 凤
在清华大学百年庆典大会上,胡锦涛面向当代大学生提出:“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实现思想成长、学业进步、身心健康有机结合,在德智体美相互促进、有机融合中实现全面发展,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材。”[1]今天重温胡锦涛这一讲话,廓清个性发展中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的发展决定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在人的发展问题上,许多学科作出了讨论,但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科学的阐释。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人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发展生产力必须提高人的素质,且只有人的自身获得发展,生产力才能得以提高,社会才能走向繁荣。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身”[2](P9),追求人的解放和自由,使人最终成为“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P330)。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发展始终与生产力、生产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社会形态的制约,从而使得“人的本身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2](P37)。他指出: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限于生产力的水平,人缺少自我存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下,人又过度依赖于商品和货币,成为“物”的附庸,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保住自己的个性”[4]。马克思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下,人才会摆脱“物”的控制,才有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潜能自由选择发展方向和形式,“使自己作为个性的个人确立下来”[2](P87),最终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他讲:“代替那些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同样坚定地认为,“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6],而且“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7]。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人的个性发展,因为“自由”的人首先应该是个性得到解放和发展的人,个性饱受压抑和约束称不上“自由”的人,“全面”发展的人必须是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人,忽略或抽掉个性的发展不能称作“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并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创新。毛泽东反对压抑与摧残人的个性,倡导个性解放与自由。他认为:“凡有压抑个人、违背个性者,罪莫大焉。”[8]对旧式那种忽视人的个性发展,“批量生产凡人”的“工场式学校”,毛泽东曾提出过批判。他讲:“学校的第二坏处,是用一种划一的机械的教授法和管理法去戕害人性。人的资性各不相同,高才低能,悟解迥别,学校则全不管究这些,只晓得用一种同样的东西去灌给你吃。”[9]毛泽东不仅倡导解放人的个性,还将人的个性解放与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他说:“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制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10]邓小平一直认为人与人之间在个性上存在一定差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区别对待。他认为:“我们在鼓励帮助每个人勤奋努力的同时,仍然不能不承认各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才能和品德的差异,并且按照这种差异给以区别对待,尽可能使每个人按不同条件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总目标迈进。”[11]江泽民也一向主张尊重人的个性发展,并将其看作是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源泉。他提出,“要尊重青年的思想和特点,尊重青年个性的健康发展,促进青年思想和身心的健康发展。全社会都来关心青年,祖国的年青一代不断健康成长,我们的民族和国家就能够永葆前进的生机和活力”[12]。胡锦涛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人的个性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保持个性、彰显本色”的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思想。他说:“同学们要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发展个人兴趣专长和开发优势潜能的过程中,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保持个性、彰显本色。”[1]发展人的个性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原则,可以说新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不断地解放思想、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密不可分。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灵魂,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立场。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研究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并将人的解放和发展问题贯穿于全部理论的始终,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来阐释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尺度,而且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和根本动力。从历史上看,尽管马克思一再强调生产力的发展,但他从来没有离开人的发展来空洞地讨论生产力的发展,也没有离开生产力的发展来抽象地探讨人的发展,而是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把生产力的发展视为人的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把人的发展视为生产力发展的根源,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价值诉求。强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基本向度。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为我们正确地认识人及人的价值、正确地认识人及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在坚持发展生产力的同时,不断地强调人及人的个性发展,自觉地将人和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诉求。从历史上看,无论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发展”、“培养四有新人”、“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针,还是“三个代表”、“以人为本”等思想,无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发展人和人的个性的要求。发展人的个性是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基本维度。中国共产党发展人的个性思想,为我们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科学认识人和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理解个性发展的内涵,首先要对“个性”有基本认识。个性是一个多学科概念。心理学解释:“个性是构成包含有一个人智力、性格、需要、态度、兴趣、气质等各种独特的特性的模式。”[13]社会学解释:“个性是每个单个的人具有的社会在他身上培养出来的特征和品质的总和的体现者。”[14]哲学解释:“个性是与共性相对应的一个范畴,是一事物有别于他事物的个别的、特殊的规定性”。教育学解释:“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主要成分是:个性心理特征,含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倾向性,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人生观、世界观等;以及自我意识。”[15]尽管各学科对“个性”的理解有所差异、表述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要义是确定的。其一,个性的独特性。独特性是个性的基本属性。个性是人成为主体并与其他个体彼此相异的属性,无差别、无特点也就没有人的个性。个体之所以不同于他人,就是因为个体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没有独特的个性也就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别。独特的个性也是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的前提和源泉。人正因为具有独特的个性,才会以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程度的积极性去组织自己的行动,才会卓有成效地改造客观世界。个性的独特性决定:发挥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必须发展人的独特个性。其二,个性的社会性。社会性是个性的根本属性。没有超越社会的个人,同样也没有超越社会的个性。个性固然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关联,有着鲜明的生物属性,但个性的生物属性只是为个性发展提供了可能和预示了方向,个性的最终发展和成型离不开社会的影响和制约,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此正如马克思所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性的社会属性决定,人的个性发展必须在现实的社会中进行,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其三,个性的总和性。总和性是个性的显著特征。个性是一个人本质特征的综合体现。个性不是单一要素,而是多层次、多侧面要素的“总和”,是一个包含多种心理特征、倾向和自我意识的复合概念,包括人的理想、品质、能力、兴趣、信念、意志,等等。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人的个性,这是一种由体力、精神力量、思想、情感、意志、性格、情绪等因素组成的极复杂的合金。”[16]个性的“总和”性质决定,人的个性发展必然是多层面的,发展人的个性必须是多向度的。其四,个性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个性的本质属性。人作为万物的尺度,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人的主体地位是人类长期与外在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作为一种自我确证的属性铭刻在人的遗传基因之中。而个性终究是人的个性,人的主体性决定着个性的主体性,主体性是个性的本质属性。个性的本质属性决定,发展人的个性,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
人的个性有的是自发的,有的是后天养成的,但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后天养成的,都具有一定的未完成性,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所谓个性发展,是指人的个性品质得到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包括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及不良个性品质的矫正与克服(本文所讲的个性发展主要是指优良个性品质的发展)。从个性的基本属性来看,个性发展是以人的创造性为前提的,是人的创造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人的独特个性是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产生的根源。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曾对800人进行了几十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有创造成就者和无创造成就者的差异主要在于个性特征的不同。创新的本质是一种“突破”,而“突破”需要广阔的思想自由、需要超越传统的思维模式、需要鲜明的个性品质,而那种被工具化、模式化以及被各种条框所限制的人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可以说没有人的独特个性就没有创新。从这种意义上讲,个性发展主要表现为它的创造性的发展,人的创造性发展是个性发展的最终呈现形式。从个性的根本属性来看,个性发展是人在现实社会中的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而独立生存,必须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并受一定社会关系的制约。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不能随心所欲,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维护一定的价值观念和社会规范,在追求稳定与持续的群体中满足自己的需求、发展自己的个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就指出:“在保持一个人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的同时,不放弃把他放在真实生活中的需要;传递文化而不用现成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视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新也是一种集体活动。”[17]从这种意义上讲,个性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和成熟,是人的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从个性的显著特征来看,个性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有选择、更深刻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即德、智、体等,得到尽可能的全方位的发展,而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潜能等与他人不同的特质,得到较高层次和较深层次的发展。从内涵上看,个性发展并未脱离德、智、体的基本范畴,而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选择性发展,只不过全面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和基础性,个性发展反映了人的发展的相对自由性和深刻性。从这种意义上讲,个性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更准确、更深刻的发展。从个性的本质属性来看,个性发展是一种自主自觉的行为,是个体价值选择的结果。个性发展的意义不在于对外在的物或神灵的意义,而在于对自身的意义,个性发展的价值只能是作为主体自身的价值,任何被动地为他人所利用而形成的“个性”,都不能称为真正的个性。个性发展是个体的主动选择,个体的主动性、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首要条件。
(1)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发展人的个性。个性是个体生命和生活的根基,也是社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说到底是对人的价值的尊重、对社会进步的企盼。但人的个性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现实的社会存在,其形成和发展依赖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18],但人终究是社会中的人,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都必须与他人、集体发生关系,不可能在集体之外单独地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就明确指出:“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同样,他也是总体、观念的总体、被思考和被感知的社会的主体的自为存在。”[19]黑格尔也曾讲过:“当初在伦理世界里,个别的人只在他作为家庭的普遍血缘时才有效准,才是现实的,在那种情况下的个别的人,乃是无自我的死亡精神。”[20]而个性发展是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因此人的个性发展不能脱离集体和社会,应在服从于集体和社会的基本要求、遵守人类共同价值规范的前提下发展,应在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人的自由”[3](P84),集体是人获得个性自由、实现个性发展的保障。事实证明,个人与集体的融合度越高,越尊重他人与集体的利益,越能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越会使自己的个性迅速、便捷地走向成熟,假如人的个性发展脱离了集体,或者凌驾于集体之上,就会走向畸形发展的道路。正确地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前提,离开这个前提而形成的“个性”,只能是“个人主义”,而个人主义不仅会危害集体,而且会削弱和扭曲人的个性。
(2)在坚持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下发展人的个性。培养全面发展而又富有个性的人,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追求的最高目标。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个性发展主要是人在自主意识、价值观念、独立人格、潜在能力、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独特需求和较高愿望的发展。但无论个体的自主意识如何觉醒,都必须遵循意识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在基本意识形成的基础之上;无论个体作出何种价值选择,都必须遵守人类共同的价值准则,在坚守社会普遍价值的基础上作出选择;无论个体如何发展和训练自己的独立人格,都必须具备基本人格和群体意识,否则将导致“病态人格”;无论个体的潜能如何发掘,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前提,否则潜能将会成为无源之水;无论个体形成何种生活习惯,都必须以常识性和科学性为原则,否则将有损自己的身体和身心健康。而上述的“必须”、“基本”与“基础”等,正是人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与目标。总之,在社会生活中,个体必须把自己个别的、特殊的需求与社会共同的、一般的要求相结合,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丰富而又鲜明的个性。其二,个性发展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选择性发展。全面发展的外在操作层面是德、智、体的全方位实施与推进,而个性发展是在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选择性发展。个体发展表现在“德”上,可以选择一般性的社会道德要求,也可以选择较高层次的道德修养;表现在“智”上,可以选择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也可以选择更深层次的科学知识和专业技术;表现在“体”上,可以选择一般运动锻炼,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理特点和喜好选择成为一名竞技运动员。总之,全面发展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和基础性,个性发展突出的是人的发展的选择性和独特性,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生成健全的、鲜明的个性,个性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在全面发展基础之上形成鲜明个性。
(3)在发挥个体主体性、强化自主意识中发展人的个性。个性发展固然依赖人的遗传因素,但人的遗传因素只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个性发展固然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人的个性不是社会环境的消极结果。作为现实的个人,个体首先是能动从事认识与实践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人的本质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人对自己的占有和把握。人的活动与人的主体性密切相关。人的活动离不开人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是人从事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原动力。人的个性发展作为人的自身活动之一,同样离不开人的主体性。只有人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才能获得解放和发展,个体才能充分实现自我。人的个性发展,基础在于人的自身,在于人的主体性觉醒。黑格尔曾讲:“在主体中自由才能得到实现,因为主体是自由的实现的真实的材料。”[21]可以说,个性形成过程是个体对自身态度的自觉、自主、自由与创造的过程,也即人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的过程。个性形成表现为一种积极的主体性。人的主体性通常表现为人的自觉性、自主性、反思性和批判性。自觉性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自觉性反映了人的行为价值的目的性,是个体行动的依据和动力。自主性强调的是个体在认知与实践过程中的意志品质。自主性的获得是个体良好的意志品质磨练的结果,也是个体理性选择的结果。反思性和批判性强调的是个体在认知与实践过程中的思维品质。反思性和批判性是一种级别较高的理性思维和监控能力,它可以增加个体认知过程中的准确性,及时调整和修正实践过程中的偏差。人的主体性在个性形成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主体性越强,个性形成越快、越突出。因此,在个性发展中要高扬人的主体性,激发个体的自觉性和自主性,调动个体的反思性和批判性。
个性的形成与完善是个体幸福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尊重与发展人的个性是社会主义社会民主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努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并引导人的个性沿着正确轨道发展。
[1]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2011-04-25.
[2][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5]中央编译局.共产党宣言(单行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0.
[6][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61.
[7][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8]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0:151.
[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67.
[10]毛泽东.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9.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6.
[1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48.
[13]高玉祥.个性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
[14][苏]富尔曼诺夫.历史唯物主义——普遍社会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28.
[15]李冀.教育管理辞典[M].海口:海南人民出版社,1997:421.
[16][苏]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4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55.
[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8.
[18][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24.
[19][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0][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
[21][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