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庆异化:表象、危害及治理路径

2014-03-30 13:10龙献忠唐芸轩董树军
大学教育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校庆异化大学

□ 龙献忠 唐芸轩 董树军

大学校庆是指大学成立的周年纪念活动,具有记载历史、舆论宣传、信息反馈、筹措经费、铸造理念等功能。作为大学发展史上的盛事,大学校庆也是大学加强内涵建设的难得的历史机遇,关系到大学的社会声誉和长远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大学合并、改名、升格和扩招趋势的日益加剧,我国掀起了一股大学校庆热潮。然而,由于定位模糊、监管缺失、功利化和行政化倾向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国大学校庆存在一定程度的“异化”现象,饱受社会各界的争议和质疑,如何彰显大学校庆的正能量、回归大学校庆的本位逐渐成为目前大学和学术界共同着力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校庆异化的表象

大学校庆异化是指大学在举办校庆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大学校庆偏离其正常的、应然的目标和功能设定,从而对大学发展造成不良后果的现象。具体而言,大学校庆异化的表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取向异化

德国学者洪堡认为,大学首先应相对独立,保持自己的自主性和目标追求,而不仅仅成为政治和经济的附庸[1]。具体体现在校庆活动中,则应该坚持以师生、学术、校友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实中,由于官本位思想、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原本适用于官僚系统的等级秩序标准往往被错误地移植于大学系统,大学陷入行政化深渊而不能自拔,官僚主义、功利主义无处不在。许多大学举办校庆,行政色彩日益浓厚,邀请的重点对象大多是政府领导、校友中的官员以及其它各界的杰出代表,并习惯按照级别、职位、知名度排序。大学校庆的媚权媚商行为,严重背离了大学精神和价值取向,使大学失去独立的品质。尽管近几年少数大学在校庆时不乏采取“序长不序爵”、不设主席台等挑战教育行政化、利益化的理性行为,但从根本上而言,大学校庆价值取向异化并未得到根本遏制。

2.行为动机异化

大学之所以举办校庆,其初衷在于通过校庆回顾历史、总结经验、展示成就、联系校友、激励师生、引领发展。可见,校庆作为一种仪式,是增强大学组织成员凝聚力的粘合剂,是驱动大学更好更快发展的推进器,是指引大学正确发展方向的导航仪。对于大学校庆的行为动机,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从客观角度对其具备的正功能予以正视,以实现大学校庆的最终目标。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大潮的掀起,以及大学逐步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校庆的行为动机出现了异化,许多大学仅仅将校庆看作是经费筹措和展示政绩的平台,大学校庆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扭曲异化,失却了校庆的本来意义[2]。除此之外,许多大学在举办校庆的过程中,借校庆之名行享乐之实,校庆成为少数领导干部公款吃喝、享受特权的场合,这也是大学校庆行为动机异化的重要表现。

3.活动内容异化

原则上,大学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之地,大学校庆的主题当以文化和学术为中心,校庆期间举办校园文化展示、学术讲座、发展研讨会等是校庆活动的应有之义。然而,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的校庆活动存在主题偏离、内容虚浮的形式主义倾向。从一些大学校庆活动内容安排来看,基本千篇一律地举办庆典大会、组织校长论坛、拍摄专题宣传片、筹办豪华晚会、制作精美纪念品、安排考察活动等,缺乏实质性内容,成为某些大学的形象工程,从而背离了校庆举办的本意。根据2012年2月《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成的人表示大学校庆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校庆热现象的存在,事实并非如某些人所说,中国已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校庆文化,恰恰相反,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歪风[3]。校庆活动内容异化表现出来的形式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校庆功能的发挥,制约了大学乃至整个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4.校庆风气异化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我国大学扩招和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呈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直到2012年才突破4%的标准,高等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经费紧缺的背景下,大学校庆在体现办学理念与大学文化的同时,更应该成为各高校弘扬勤俭节约、攻坚克难的艰苦奋斗精神的历史契机。然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大学在举办校庆活动时,往往不惜财力追求规模和轰动效应,盲目攀比、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盛行,新建大楼、超标接待、高价礼品、明星晚会等劳民伤财的“豪华校庆”行为频频见诸报端,校庆风气异化现象较为严重。古人有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大学校庆风气异化违背了大学精神,败坏了社会风气,也损害了高等教育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二、大学校庆异化的危害及其成因

校庆作为大学凝聚人心、塑造形象的良好契机,在联系校友、交流学术、对外宣传、弘扬精神、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然而,由于大学校庆的异化,使得大学校庆的举办缺乏理性的内涵性思考,背离了大学之道的本真,严重制约了大学的良性发展。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大学校庆异化的危害,剖析其异化的内在成因,是大学校庆异化治理的必要前提。

1.大学校庆异化的危害

(1)影响大学社会形象。大学校庆的目的在于通过校庆活动,传承大学精神,提升大学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大学的发展积聚更多资源,树立良好的大学社会形象。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双面性,大学校庆在给大学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因大学校庆的异化而对大学社会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当前我国大学校庆活动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歪风邪气,使得校庆活动成为一种“为校庆而校庆”的做秀行为,严重违背了大学校庆的本位意图,弱化了大学精神高地的形象,不利于大学良好社会形象的塑造。除此之外,在大学校庆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因素而造成纰漏的负面影响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其结果适得其反,使得大学的社会声誉受损,进而会影响大学的社会形象。

(2)弱化大学基本功能。一般来说,大学主要有四大基本功能,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的传承与创新[4]。当前大学校庆中的异化现象对于大学的四大基本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一方面,不利于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大学校庆活动的组织与举行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长时间准备,并且需“征用”大量的学生做志愿者,为此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不利于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完成,影响到人才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大学服务社会。利用校庆的资源来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本应是大学校庆的题中之义。然而,现阶段异化的大学校庆却集全体之力来为少数要员和商界名流服务,成为他们形象展示和交际的平台,多数的社会公众却无法获得平等的服务。同时,大学校庆异化中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大学校园充斥着浮躁的气息,腐蚀了传统大学精神,不利于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制约大学科学发展。校庆活动应着眼于学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大学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当前我国大学校庆活动却借校庆之名,行铺张浪费之实,许多大学甚至为了讲排场而不惜贷款办校庆,好大喜功、相互攀比现象非常严重,给大学的发展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同时,日益严重的校庆异化现象,使得在大学经历多次分拆整合、更名重组之后,校友面对陌生的校名和校园逐渐淡化的认同感进一步降低,进而会影响到支持学校建设的意愿,不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另外,“校庆潜规则”使得大学校庆行政化、商业化色彩浓重,偏离校庆本意,功利主义和形式主义思想侵蚀大学人文精神,使校庆活动流于形式,大学校庆所试图弘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理念没有到得实现,制约了大学的科学发展。

2.大学校庆异化的成因

(1)理念导向错误。大学校庆,作为大学发展历史的纪念活动,是弘扬大学精神、传承大学文化、展现大学良好形象的重要契机。从这个角度出发,大学应树立正确的校庆理念,不仅校庆仪式要简朴,不铺张、不浪费,而且要通过校庆弘扬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主精神,促进大学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等工作[5]。然而,现阶段大学校庆却成为某些大学展示功绩、谋求资源的平台。有些大学校庆举办过程中,往往只重形式,忽视实效。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其正确与否关系到事物的性质与发展方向。大学校庆的种种异化现象,究其根源,是因为学术精神日渐衰微,进而导致了功利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官本位主义的盛行。换言之,大学校庆正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理念指引,才导致了种种异化行为。

(2)现实利益驱使。现实利益驱使是大学校庆异化的一个重要诱因。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多的教育资源分配,大学借校庆之机邀请政府高官参与,绝不仅仅是在相互攀比时满足虚荣心,更能收获不少实际利益。校庆某种程度上已沦为一种编织关系网和争夺资源的手段,许多大学欲借此在吸引社会捐助、提升名望及生源竞争等方面获取更多机会,这些不良利益动机导致了大学校庆的频繁举办;另一方面,学校领导由于任期的限制,有可能在其任期内不会遇到重大校庆日,但是为了彰显其政绩,就选择频繁地举办校庆,并且在校庆中大搞形象工程,夸大自身取得的成绩,以此作为晋升的“阶梯”。大学以及学校领导自身的现实利益诉求,使得大学校庆成为追求现实利益的工具。

(3)制度约束缺乏。邓小平指出,健全的制度是事物正确发展的有效保证。我国大学校庆出现异化的客观原因正是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现阶段,我国关于大学校庆举办的制度规定存在着明显的缺位,特别是关于大学校庆举办的年限、规模以及举办监管方面的制度规定不健全,进而导致了大学校庆频繁举办,内容虚浮,铺张浪费现象严重,甚至借校庆之机中饱私囊的贪污受贿行为也时有发生。同时,制度缺位还表现在制度执行不力。现有的关于大学校庆的规章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制度缺乏应有的约束力,使得规章制度沦为一种形式,无法矫正校庆过程中的异化行为。因此,完善校庆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是应对大学校庆异化现象的当务之急。

三、大学校庆异化的治理路径

大学校庆因理念错位、制度缺位、利益驱使等多种因素制约而产生异化现象,给大学形象塑造、大学精神传承以及大学的长远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使得人们对大学校庆产生了诸多质疑。如何治理大学校庆异化,回归大学校庆本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加强大学校庆管理的路径:

1.厘清举办理念,回归校庆本真

理念导向错误会导致事物性质的变化。目前大学校庆在价值取向、行为动机、活动内容以及校庆风气等方面存在的种种异化现象,追根溯源,在于我们对大学校庆理念缺乏正确认知。因此,厘清校庆举办理念,明晰校庆“为谁办”、“办什么”、“如何办”等问题,校庆才不会偏离预定轨道,才能促使校庆回归本真。具体而言,首先,大学校庆要弘扬传统大学精神。大学应以校庆为载体,积极宣传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倡导科学、民主、人文的传统大学精神。这样师生可以在共同追忆历史中获取精神动力,加深对大学精神真谛的领悟,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大学校庆应该以学术为中心。学术氛围、科研能力是大学实力的重要标志,大学校庆应该倡导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使其成为一次学术盛宴,进而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传承和创新文化功能。最后,大学校庆是以师生为主体、人人参与的校庆。教师和学生作为大学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对学校现状有着独到的切身感受,更应该积极主动参与校庆。同时,校庆也是校友们重聚与交流的良机,大学应当尊重并平等对待所有校友,为他们提供一个远离社会庸俗价值判断的温暖家园。

2.加强顶层设计,丰富校庆内容

大学是传承文明、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殿堂,其特殊性决定了大学校庆应有别于其它庆典,应重点突出大学的职能本位和精神品格。因此,大学校庆活动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围绕学术、文化、建设和发展的主题来展开,这是校庆内容设计的应有之义。一是开展各类学术活动。通过广泛开展校庆征文、校友座谈会、专题论文报告会、学术论坛和各类科技创新活动,可以深入挖掘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进一步活跃校园学术氛围。二是编写校史、展览校史。校史是对一所大学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记录了大学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通过编写校史档案,开展校史展览,可以弘扬大学精神和传统,从而内聚人心,外塑形象。三是进行科研合作。以校庆为契机拓展学校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了解和吸收国内外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并广泛宣传学校的科研项目及成果,加强与企业、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和协同创新,推动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

3.健全运行机制,强化校庆监督

大学校庆异化现象的治理需要大学系统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更需要通过良好的机制设计,形成健全的校庆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实现大学校庆的功能,促进大学的发展。一是健全校庆管理体制机制。当前大学校庆的管理体制机制主要是大学行政部门单方面主导,由于“行政化”的侵袭,这样的机制难免会陷入机械和僵化。因此,大学校庆在合作方式上,要扩展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在时间和空间上以多种灵活方式相互配合的可能性;在组织层级上,要扩展为多元利益相关主体在内的网络组织系统。二是健全校庆沟通机制。可以建立一个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把校庆日变成开放日和接待日,加强与校友、社会人士等主体的沟通,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三是健全校庆监督机制。一方面,学校对内可成立监督小组,对校庆活动每笔资金的使用进行审核监督;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将校庆活动内容、工作机构及运行、校庆资金使用的相关信息等公布于众,接受师生、政府及社会的共同监督。

4.优化权力配置,激发主体活力

大学校庆的异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大学过于浓厚的行政化色彩,行政权力超出了其应有的边界,教师权力和学生权力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应当对大学校庆活动的利益相关主体权力进行重新配置,规范权力的运行方式,改变当前大学内部权力失衡现象,促进大学核心利益相关主体对大学校庆目标的高度认同,进而充分激发多方参与主体的活力。首先,要规范行政人员和行政权力。大学应对行政人员严格管理,规范他们在校庆举办过程中的行政行为,保证行政人员和行政权力更好地为校庆服务、为学术服务、为师生服务。同时,还要转变行政权力的运行方式。在大学校庆中,行政权力应当以信息服务、资源争取、组织协调等为主。其次,向学院放权,赋予学院相应的决策自主权,自主安排大学校庆活动。学院结合自身的历史传承、发展现状与未来方向,搭建学院对外开放平台,挖掘学院特色校庆活动资源。最后,向师生放权,调动他们参与校庆活动的积极性,让师生真正行使其校庆主体的权力,参与到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和科研合作中去,使师生成为学校校庆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决策者。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学校庆呈泛滥趋势,以庆典大会为核心,重在突出高官校友、知名校友的传统校庆模式,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大学校庆正行走在异化的边缘。客观而言,如果过于注重行政化和商业化,大学校庆只能成为大学精神沦丧的又一例证,成为大学脱离群众路线的真实写照。校庆的异化问题已经成为众多教育有识之士共同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关于大学校庆异化现象的治理,目前教育界和学术界提出的观点见仁见智,各有千秋。笔者基于当前大学校庆异化产生的原因,主张从理念、内容、机制以及权力配置等方面探讨大学校庆异化的解决路径。教育家康马杰说:“毫无疑问,大学是理性的堡垒,否则就不是大学。”[6]这种理性,既包含着观念层面的理性,更包括了制度层面的理性。因此,在大学校庆治理这一系统工程中,要兼顾观念层面和制度层面的理性路径,以利于大学校庆这一特殊大学事务的“归化”,促使大学校庆回归其本位、发挥其应有功能。

[1]李泓冰.“序长不序爵”挑战大学行政化[N].人民日报,2012-02-06(5).

[2]姬智明.校庆的实然与应然——大学文化建构视界下的校庆探究[J].云南电大学报,2007(04):25-28.

[3]刘道玉.中国大学校庆何以如此之滥[J].同舟共进,2011(8):46-48.

[4]裴世鑫,崔芬萍.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11(1):45-47.

[5]李文君.大学应该如何办校庆[J].教育与职业,2012(4):68-69.

[6]舒锋.“反思”应成大学校庆的重要内涵[N].北京青年报,2011-04-10(6).

猜你喜欢
校庆异化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120周年校庆公告
贺河北师范大学百廿校庆
校庆特别报道
“留白”是个大学问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我校举行建校70 周年校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