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动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
——以“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

2014-03-30 11:37韦华东张胜前
地理教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智能型高原非洲

韦华东张胜前

(1. 柳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西 柳州 545006; 2. 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在互动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
——以“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

韦华东1张胜前2

(1. 柳州市第十六中学, 广西 柳州 545006; 2. 广西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1)

深层次的地理审美离不开地理思维的参与,只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深层次的地理特征之美、地理规律之美、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美。本文以湘教版七年级下册“非洲的自然环境”为例,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多元智能,引导学生通过互动中从多个角度思考地理问题,在学生展现心灵自由与人性美的同时,深入感受地理美,从而在课堂中实现人性美与地理美的交融。

互动;人性美;地理美;多元智能

深刻的美不只是用来愉悦眼睛,而是愉悦智慧与心灵。唯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才能感受到深层次的地理美。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当优美绚烂的地图、千变万化的景观照片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是否能真正地感受到图片背后的地理特征之美?挖掘出地理规律之美?老师应如何通过互动,调动起学生的多元智能,激起他们的高级思维,让学生在展现人性美的同时,还能深刻感受到地理之美呢?如何使人美和地美能在地理课中相互交融,这无疑也是地理美育中的核心课题之一。带着这些疑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师生互动,在故事中把握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美

讲故事是吸引学生的有效手段。好的地理故事不仅要有生动的情结,还要将地理元素合理地融入情结中去,设置好悬念,引发学生从地理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1.策略

精心挑选故事,讲到关键点时戛然而止,让学生推测事情发展的结果。

2.案例

师:话说曹操手下的大将(庞德),为了歼灭关羽的军队,一路率军赶到樊城。关羽闻迅后,引着几个部下到高阜处窥探庞军的部属。只见城北十里山谷内屯放着庞军军马,几个小兵正从山谷的小河里取水煮饭。关羽辨清敌情后心中甚喜,心想:“这次庞德必被我打个措手不及!”好,故事讲到这里,同学们猜测一下,为什么关羽观察敌情后会如此高兴,如果你是关羽,你将采取什么策略?

生1:他可以从山谷两边放火,用火攻!

生2:火攻不行!山谷里有水,火会灭的。

师:嗯,第一位同学考虑了地形,第二位同学除了地形还考虑了河流。

生3:老师,我看过《三国》,后来关羽是用水淹!

师:水淹?他哪来那么多水?

生3:关羽先在上游把水拦起来,等下了几天大雨后,再放水淹敌人。

师:噢,原来关羽除了考虑地形与河流之外,还考虑到了天气。关将军正是看到了环境与人的联系,巧妙运用自然规律,找到了战胜敌人的办法。

上述的故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出地形、气候、水文以及人类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分析非洲的自然环境提供初始框架和方法。故事不仅可以用来呈现知识,老师还可以把它当作德育的素材,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的。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往往在曲折的情节里绽放出迷人的光辉,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典范。学生在推测事情发展的过程中,把握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并从中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二、组内互动,在观察中发现地理特征美

就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而言,要他们独立观察地图,准确说出其中的地理特征,着实有些困难。我们可以让他们在小组里先交流,通过组内互助,完善观点后,再请代表在全班发言。组内互动会增加学生们的安全感和责任心,也能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1.策略

第一步,让每个同学从自己的角度,独立观察地图一分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结果。这样既能保护到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思想,又能保证观察的多种角度,还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学习之美便从他们身上焕发出来。

第二步,让学生在四人小组里,依次陈述自己的观点(顺序为①号→②号→③号→④号)。每人陈述一分钟,倾听的同学若是同意听到的观点,就记录下组员独特的发现,若不同意,可以说出理由或提出疑问,最后由人际关系智能型的同学统一小组观点。人际关系智能的同学会在纷争中处理好人际关系,有的还能把小组纳入到有序的管理,保证团队的凝聚力。当然,这一类的学生要进行长期培训。有了团结奋进的状态,整个小组的合作交流,便会焕发出积极、主动、开放的学习之美来。

第三步,老师从三个层面了解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你原来的观点是什么?交流后你补充了哪些观点?组内统一的观点是什么?通过三个层面的反馈,老师既可以评价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看到学生思考的轨迹,老师还可以把学生们的新发现,当成课堂审美的重要对象,并及时给予鼓励。

第四步,请一个观察智能最强的同学,到讲台上看着板图陈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这类同学的观察往往比较全面,并能在地图上找出确切的证据,他们的观察方法会给其他同学深刻的启示。讲台上的展示,也是为学生提供表现美的机会。

2.案例

笔者运用上述策略,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让学生说出地势变化和主要地形类型,组内互动如下。

生1:我觉得非洲是中间低、四周高,因为中间有刚果盆地,盆地就是中间低四周高。

生2:我觉得好像是南部高、北部低,因为地图上绿色的面积(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下的地区)在北方比较多,而淡黄和土黄色(两种颜色表示海拔在500米以上)在南方的面积较大。

生3:我同意你说的,但你们都没有说出非洲的主要地形,非洲主要地形好像是高原,高原的海拔是在多少米以上?

生4(人际关系智能型):好像是500米吧,举手问一下老师(同学举手提问,老师给予帮助)。

生3:那就是以高原为主。

生4(人际关系智能型):我觉得非洲不仅是南高北低,东部也有高出来的地方,比如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就是在非洲的东部。我看能不能把大家的观点结合起来。

老师组织同学统一观点,并由观察智能型学生上台指图陈述。

观察智能型学生:我们组认为,非洲南部和东部比较高,北部和西部较低,因为在南部和东部有很多高原,顔色以土黄色为主,但在北面和西面,绿色的面积就比较大,所以这里的海拔比较低。另外,我们组还认为非洲的地形以沙漠和高原为主,因为北部有一片面积很大的撒哈拉沙漠,东部和南部的高原连在一起,两种地形的面积都很大,所以主要地形是高原和沙漠。

暂不说学生们的回答是否正确,但他们的思考已经从欣赏地图的颜色,深入到地势的变化,再从文字信息的归纳,找出主要地形类型,这正是发现地理特征美所需要的。

三、学生与文本互动,感受地理语言美[1]

1.策略

学生在概括地理特征时,经常会出现不够全面、不够准确、不够科学等问题,但这也为后续欣赏课本中的文字系统埋下伏笔。我们可以让言语智能型的同学,在听完各组答案后进行概括和总结。这类同学往往能在纷繁的答案中抓住重点,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最后将总结出的答案与课本里的描述相对比,通过对比,学生就能感受到地理学科语言的精练、准确之美。

2.案例

在听完几个小组陈述后,老师让言语智能型的同学进行总结。

言语智能型学生:非洲的地势可以说是东南高、西北低,但在五种地形类型(山地、盆地、高原、平原和丘陵)里,好像没有沙漠,所以非洲的主要地形是什么,我还不敢说。

其实该生已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地势特征,并从科学性上,就非洲的主要地形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完概述后,老师引导学生们带着问题查阅课本,在课本中找出关键语段:非洲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被称为"高原大陆"。通过描述上的比较,学生会确切地鉴别出自己的表述美在哪里,课本上的表述又美在哪里。

四、组间互动,在质疑中挖掘地理规律美

组间互动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相互质疑可以推进思考的深度。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小组中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先在组内推测答案,形成统一观点后,组间交换笔记,各组成员对别组的推测结果展开质疑,必要时可帮助完善观点。这样的互动则由四个人的思想扩展到八个人或更多人的思想。学生在每一次的思想交锋中,会逐步挖掘出地理规律之美。

1.策略

第一步,将全班分成10个四人小组,1组、3组、5组、7组、9组为单号组,2组、4组、6组、8组、10组为双号组。

第二步,分配任务。

单号组任务:分析说明尼罗河与刚果河哪条河的水量多,哪条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大。

双号组任务:分析说明尼罗河与刚果河哪条河的水力资源更丰富。

第三步,组织学生每人独立思考两分钟,并做好记录,然后在组内交流,由数学逻辑智能型同学统一观点。

第四步,单号组与双号组交换笔记,结合老师提供的材料,对笔记中的观点展开质疑。

笔记交换方法:1组←→2组,3组←→4组,5组←→6组,7组←→8组,9组←→10组。

第五步,对所批阅的小组提出疑问,并把需要改进的意见批注在笔记本上。

第六步,换回笔记,阅读别人给自己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完善观点。

第七步,在各自完善观点之后,组内再一次完善观点,并准备在全班交流。

2.案例

老师在第四步时给出辅助材料,指出河流的水能资源与水量多少和落差大小有关。

单号组生④:他们觉得尼罗河的水能资源要比刚果河的大。

单号组生②:理由是什么?

单号组生④:理由是尼罗河从东非高原流下来,刚果河主要流经盆地。

单号组生③:对啊!从高原流下来落差大,流过盆地的落差小。

单号组生①(数学逻辑智能型):刚才老师说除了落差还要看水量。

单号组生④:前面我们看到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区,水量多,而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和沙漠,水量明显小。

单号组生①(数学逻辑智能型):既然水量是刚果河的大,那就比较一下落差。

单号组生③:好像刚果河也有支流是源于东非高原的,比如……

单号组生②:除了源于东非高原,也有源于南非高原的。

单号组生①(数学逻辑智能型):从地图上看这两个高原的海拔差不多,两条河都源于高原区,刚果河中下游流经的盆地海拔在200到500米,尼罗河的中下游也是流经200到500的地区,两条河的落差相差不大,而刚果河的水量多。

单号组生2:所以刚果河的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单号组生3:开手机上网查一下。

经老师同意,上网查得的结果是:刚果河是非洲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学生在经历推测和质疑的过程中,将原本学过的知识调用出来,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从而推进知识体系的建构。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逻辑型学生在思维方式上的严密之美。一旦他们抓住关键点,便会层层深入,步步逼近,最终会引领着小组成员挖掘出地理规律之美。

五、自我对话,在反思中回味地理学习之美

人与心灵的自我对话,是真诚的、深刻的。只有在心灵深处的改变,才能真正扭转思维方式上的偏差。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是在一次次的反思,一次次的觉醒中取得进步。反思是教与学不断推向深入的必要条件。在这一环节里,我们可以充分调动自我反省型学生,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反思小组的学习。这类学生往往能够真实地面对自己,发现自己的缺陷,而美又是以真实为基础,只有确切地找到得与失,才能让地理学习在不断的改进中走向完美。

1.策略

第一步,老师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说出自己应该改进的地方。

第二步,呈现参考答案,鼓励学生依据答案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出答对的地方,说出遗漏或出错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第三步,通过小组讨论,一起反思小组合作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第四步,请一位自省型同学,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性陈述。

第五步,请另一位自省型同学,对小组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性陈述。

第六步,由老师针对同学们的反思提出下一节课的要求。

2.案例

师:通过这节课的观察,我发现在第二轮合作学习的时候,给的时间太少了。

一些同学点头表示同意。

自省型学生①:回答问题时我只答对了一半,知道刚果河的水量比尼罗河的大,却不知道尼罗河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主要原因是,我忘记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了。下节课我会把上学期的气候特征表找回来,贴在课本上,以便以后查阅。

自省型学生②:我们小组在学习中做得最好的一点是合作得很开心。需要改进的是,学习态度不严肃,有时候在讲笑话,等时间差不多时就应付了事。所以在回答水能资源时,只考虑了地形,没有考虑水量和气候。

师提要求: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下节课将会给同学们稍微充裕的时间。在讨论之前先定好计时员和组长,组长要确保每个同学都积极地投入学习状态,计时员随时提醒时间。对于气候特征的复习,我同意前一位同学的做法,希望班里同学都尽量把气候特征表找回来,我们在上美洲气候时,由组长统计找回来的情况。

因为有了互动,学生为自己的多元智能找到更开阔的展示舞台。在舞台上,他们以不同的方式绽放着动人的魅力。因为有了不同观点、不同思想的交锋,学生们的思考逐步走向深邃。这些深邃的思想交聚在一张地图、一段文字,甚至是自己的地理学习上,思考不再让地理审美停留于表面,而是层层深入抓住地理美的核心。互动中,地理探索唤醒了心灵深处的人性之美,人性之美又推进了地理审美的深入,人美地美交相辉映,地美人美和谐交融,天地人之间相融相通[2],不正是地理美育中所要追求的大美吗?

[1] 黄京鸿.中学地理教育中的美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郭迎霞.高中地理教学美育的探索[J].地理教学,2013,(1):7-9.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实践与反思:中学地理课堂师生互动研究”(编号2011C0048)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智能型高原非洲
An Uncommon Trip
智能型机械自动化应用趋势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智能型暖气漏水保护器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