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华徐强强
(1. 兰州市第三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2.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衔接**
孙文华1徐强强2
(1. 兰州市第三中学, 甘肃 兰州 730030; 2.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设置以及考试的不同,初中和高中的地理课程存在脱节现象,这给高中地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关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问题,是高中地理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初中和高中地理教材有两条线,明线是地理学科知识,暗线是知识背后蕴含的地理学思想方法。本文结合地理学的思想方法,探索在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策略,希望通过地理学思想方法这一利器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
地理学;思想方法;地理教学
当前,由于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设置和考试的甄别选拔功能,我国的初中和高中地理的教学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以笔者所在的甘肃省和全国大多数省区为例,地理课程在初中的开设情况是初一和初二学习地理,初三不学地理。高中阶段从高一开始再重新学习地理。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学生在地理学习上出现“断层”。初高中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十分密切,高中地理知识及能力体系的构建必须有一定的初中地理基础知识。因此,目前初高中地理断层的现象严重影响着高中地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是困扰高中地理教学的难题,亟待解决。
怎样才可以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最佳衔接?学科教学到底是教什么?学科教学的精髓和灵魂究竟是什么?一致的答案是肯定的,即学科思想方法。事实上,若把握了学科思想方法这一精髓和灵魂,便可举重若轻地组织实施教学,反之,将被迫陷入学科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受“双基”教学惯性的影响,教师注重于传授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却忽视了地理学思想在教学中的体现以及渗透,这已成为影响初高中地理教育健康衔接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认为,教学中重视地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地理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地理学科思想方法,然后用这个思想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是实现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的有效方式,可以有力地解决初高中地理学习中的“断层”问题。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指出:“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任的公民所必须”。地理学是一门旨在解释地区特征以及人类和事物在地球上出现、发展和分布情况的科学。地理学关注的是人与环境在特定的地点和位置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五个地理学核心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宪章指出,学习若不掌握这些核心概念,就难以构筑地理知识的基本结构。核心概念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观念和学科思想方法。高质量的地理教育,应该是给学生一种通过地理的眼光看待世界的视角。这个视角,正是通过地理学的思想方法来培养的。
地理思想方法是人们在科学认识地球表层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及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地理思想方法是发现和解释其它同类地理事物和现象的观念和规则,是分析和处理地理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地理事物的理性认识。[1]可以这样理解,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地理方法是指某一地理活动过程的途径、程序和手段。地理方法的灵魂是地理思想。思想是对方法的抽象认识。方法是对思想的具体化形式。二者具有统一性,统称其为地理思想方法。对地理学科而言,空间性、整体性、区域性、人地协调、因地制宜、生态型、动态性等是其基本的思想方法。[2]
学科思想体现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是我们教学的一种内在需要。布鲁纳提出:“学生对所学的材料的接受必然是有限的,怎样能使这种接受在他们以后一生的思考中有价值?回答是:不论他们选取的是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3]但是学科基本结构指的是什么呢?很多时候我们理解为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一种片面的解释。布鲁纳再次指出,在每一门学科中都存在着某些广泛和强有力的适应性观念,这些观念构成了学科的深层结构。“掌握某一学术领域的基本观念,不但包括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还包括培养对待学习和调查研究、对待推测和预感、对待独立解决难题的可能性态度。”可见,布鲁纳一再强调的学科基本结构其实质是学科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而不仅仅是停留于表层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体系。
历代地理学家,在地理学思想指导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地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他们留给后人的一方面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闪耀着智慧光芒的地理学思想方法。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地理教师如何把地理学最精髓、最本质的思想通过教学让学生来感悟,对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意义深刻,同时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学生学科思想的形成,进而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逐步养成符合地理学科特点的思维方法。这样一个过程,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学生也学会了用地理的眼光去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我们可以说:“地理”是一种教养,“地理”是一种气质。地理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地理观念,而地理观念背后的“灵魂”是学科思想方法。
地理学思想方法对教学的意义重大。地理教育学界日益重视地理学思想方法对教学的指导意义,因为它可以从一个较高的高度去统筹教学。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点明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其内涵和要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发现地理问题,理解地理事物形成的背景,引导学生通过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生存能力。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而地理素养就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以及地理思想方法。可以看出,国家已经强调了地理学思想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地理学思想与方法是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标准在课程理念、目标、内容标准以及实施建议等方面对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课标中的活动建议几乎全部是实践内容,主要包括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等研究实践活动。而实践活动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地理学思想方法来指导,在实践中也可以加深对地理学思想方法的领悟。总之,地理学思想方法是地理学的精髓,通过教学让学生感知地理视角,掌握一定的地理学思想与方法,同时也是化解初高中地理衔接困难的一种有效方式。
地理学思想方法是比较宏观和抽象的一个概念。它在一个较高的高度给予我们指导,其内涵也很丰富。要做到通过地理学思想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让学生享受原汁原味的高质量地理学习,地理教师必须进行精心设计,让地理学思想方法与具体的地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领会地理学思想方法。如自然地理学的重要思想是系统的思想,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区位论,区域地理学的重要方法是综合分析法以及比较法。教师可结合相应的案例加以分析,让学生领会地理学思想方法,然后再在地理学思想方法这个学科精髓的指导下去补充一些相应的初中地理知识,以实现初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衔接。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标准,深挖教材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课程标准比较上位,需要进一步的挖掘。新编的各版本教材中均体现了一些重要的地理学思想,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其中的地理学思想。具体如案例一:
案例一:“整体性”、“空间性”和“区域性”思想下的课程衔接
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的内容是地理学的经典内容“地球上的大气”,其中一部分内容是气候形成的大气因素。教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学生总感觉很难理解,是一个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分析其成为重难点的原因发现,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关气候类型的知识,在学生缺少相关气候类型和分布的知识下讲气候成因,学生肯定感觉难以理解。即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气候的成因,用成因去解释气候分布,学生也感觉无从下手,因为学生根本不知道都有哪些气候类型。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地理学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去理解,去弥补相应的知识。教师可以这样组织教学:我们考虑一个因素,需要考虑其它相关的一些影响因素。气候的形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学生依次回答受纬度位置、海陆分布等的影响。这时教师补充一句,我们是不是需要综合起来考虑呢?学生此时可能会稍微领悟到了综合性思想相关的一些内涵。教师再补充,所谓综合性思想,并不是说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只是把那些有意义、重要的和影响大的考虑进去。综合性重视选择、相互关系和尺度。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都有哪些气候类型,他们是如何分布的?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在地域性和空间性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学生。教师可以展示空间分布图,然后引导学生读图,从空间把握,从地域分析。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一方面懂得了相关的知识,再者学生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去体会地理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是有地理味的,也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分析学情,因势利导
奥苏泊尔曾说:如果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用一个原则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获得的东西。因此以已有的知识为基准,结合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可以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如案例二。
案例二:综合性思想方法下的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区域特征分析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区域特征分析需要综合性思维,而综合性思维正是综合性思想方法的一个体现,区域特征分析如下图:
图 区域特征分析图
区域特征的分析需要考虑如上图所示的一些因素,同样区域的发展也要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教师可以通过上图让学生综合地考虑如何进行区域特征的分析,进而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势必会用到一些初中的地理知识,可以在此时进行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
3.观念先行,思想渗透
中学地理教学中,紧紧牵住地理学思想方法这一主线,然后围绕学科思想方法组织实施内容。学生若是在学习中领悟了地理学思想方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另一方面则可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而地理学思想方法有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这时可以通过一个媒介即地理学观念来领悟地理学思想,观念背后的“灵魂”是地理学思想方法。地理教育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观念。
案例三:地理观念指导下的初高中地理课程衔接
总结起来,部分地提炼了下列一些地理观念:
(1)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深受大气运动的影响。
(2)天气系统的变化,如冷暖锋影响着天气现象。
(3)大洋表层洋流是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地球表层地域性和空间性相互作用的表现。
(4)地表形态不断地变化着,其变化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运用这些观念可以促进学生地理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从而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分析以上地理观念可以看出,其背后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学思想。以大洋表层洋流为例,其包含着地理学的动态性思想和区域性思想,而区域地理是初中地理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洋流的全球分布去补充地理学知识。因此,在观念先行下,可以通过地理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实现初高中地理的衔接。
关于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很多教学工作者已经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相关的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在地理学思想方法的指导下去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衔这个难题,是想通过学科本源,从学科思想的角度出发,去挖掘初高中知识背后的地理学思想,然后用地理学思想串起知识,让学生科学思维、体验过程。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体验地理学思想,在地理学思想的指导下学习知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实现初高中地理课程的衔接。地理教育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具备地理视角,有正确的地理观念,能在地理思想的指导下更好的认识世界。林语堂先生说“教育的真谛就是将大部分知识遗忘后所剩下的那一点点”,而地理学思想方法,也正是那一点点。因此,我们通过地理学思想方法,将有力地实现初高中的融合,同时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最后我们还应该反思。首先,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难的根本问题在于中考在大多数省份不考地理。考试不是目的,但考试是一种检测手段,因为考试而导致的初中对地理知识的弱化,导致高中地理教学需要补初中的课,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另一问题。再者,地理学思想方法的培养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我们需要用地理学思想方法这个学科精髓去解决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难问题,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1] 袁孝亭.基于地理思想方法的地理课程与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0,(7).
[2] 张立峰,王向东.基于地理学“整体性”思想的中学地理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2,(8).
[3] 布鲁纳著,邵瑞珍译.教育过程[M].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1982.
[4] 张素娟.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 付树林,李瑞军.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标下如何有效组织“活动”内容的学习[J].人大复印资料,2011,(3).
[6] 谷晓红.论地理思维[J].地理教学,2011,(24).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初、高中地理教材衔接问题与教学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 GSG628)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