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余光,王 媛
(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00871;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高校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与经典教育
王余光1,王 媛2
(1.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100871;2.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论文分析了人才培养过程中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进而对高校图书馆中开设经典阅览室和进行经典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从经典书目选择、空间功能设计、馆员配置、经典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给出可供参考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
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经典教育;大学生经典阅读
2008年4月24日,《深圳商报》刊发《著名学者王余光教授建议图书馆设“经典阅览室”》(记者 王光明)一文,报导笔者呼吁图书馆设立经典阅览室,现摘要如下:
昨天是世界读书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主任王余光教授在深圳图书馆开讲《中国阅读的传统与使命》,为“读书与人生”系列专题讲座压轴。
王余光提出,要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重视传统经典的阅读。因为经典阅读是对传统的继承,可以增长人的情趣,提高人语言表达能力。经典阅读是成为知识分子精英的条件之一。为此,他郑重建议各地图书馆增设“经典阅览室”,为广大读者提供方便。[1]
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图书馆界阅读推广活动逐步向纵深推进,近些年对经典阅读推广的关注渐渐成为图书馆界阅读推广的新亮点。国内一些公共图书馆在经典阅读推广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图书馆传承文明的社会职能。如2013年11月,深圳图书馆创设了“南书房”服务区,倡导经典阅读,弘扬优秀文化[2];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建有经典阅览室[3],河北省图书馆设有经典空间,还有一些图书馆专门设置了经典书架。
在方兴未艾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与研究中,对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研究近些年也得到了学术界与图书馆业界的关注。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文献检索,使用检索式“SU =(高校+大学)*图书馆*经典*阅读”,共得到148篇相关文献,其中90%的文献发表于近5年,文献中不乏对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活动的实践案例介绍[4-7],也有论文在讨论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策略时提到了应该设立经典文献阅览室[8, 9],不过,对于经典文献阅览室设立的必要性阐述尚不足。
基于此,本文将分析人才培养过程中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进而对高校图书馆中开设经典阅览室和进行经典教育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从经典书目选择、空间功能设计、馆员配置、经典阅读活动开展等方面给出可供参考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
过去近一个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为什么要读经典”这个问题常常会出现在中国读书人的讨论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学的引进,科举制度的废弃,传统经典与读书人愈行愈远。五四运动前后,新教育制度的确立和白话文的推行,青年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已不把传统经典作为主要读物了。因而,为什么要读经典,在那个时代就已被提出。笔者在《阅读,与经典同行》[10]中汇总了多位学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其中尤以梁启超先生的见解最为深邃,于今日仍是振聋发聩之言。梁启超就为什么要阅读传统经典,提出了两层意见。一是作为中国学人,就有必要读一些中国传统经典。他在《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后的附言中说:“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学……皆须一读,若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二是不仅需要阅读必要的经典,对那些“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还需要熟读成诵。他在《国学指导二种》中指出: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该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分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底,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们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
进入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大大冲击了人们的阅读生活,读书的问题再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心。所谓文化软实力被学者们不断宣扬,而阅读传统经典,宏扬中国文化,正是这种软实力的必备内涵。2012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3.6%的受访者认为国人汉语应用水平下降,69.1%的人希望推广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学。[11]这说明国人也越来越意识到,经典教育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在新时期很有必要重返经典阅读。
我们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1 大学生加强经典阅读和经典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经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大学本科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甘阳在《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一文中指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正从强调专业教育转向注重通识教育。自从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大学体制,这种体制的主要特点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实行专业教育。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界都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这种体制的弊端。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各高校都开始探索大学本科教育模式的转型问题。1995年,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部分高等学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 尤其1999 年后, 教育部决定批准建立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进一步促进了许多高校探索本科教育体制的转型问题。北大、清华、复旦、武大等高校最近都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本科教育要走向“淡化专业,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高年级实行宽口径专业发展”的转型目标,力图改变我国大学历来缺乏通识教育的状况。[12]
1.2 阅读经典文本是通识教育的基础与核心
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在对欧美日等多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进行考察后发现,发达国家的大学都将人文素质的培养作为终身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些知名高校更是将导读东西方的古代经典,作为培育学生的重要途径。[13]他发现,一个西方人,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在他经受的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中,起码诵读过、学习过荷马史诗,柏拉图或亚里斯多德等希腊哲学,西塞罗等罗马政论,莎士比亚的文学作品等。
其实自本世纪初,国内的部分学者就先后呼吁、倡导在高等院校教学中加强经典阅读。2003年11月10-21日,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首届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上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进一步开展文化经典阅读活动的倡议书》:希望中国高校师生阅读文化经典,提高文化品位。2005年6月18-20日,主题为“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首届“中国文化论坛”召开。许多学者提出大学人文教育应该改革“概论、原理+通史”的模式,使之转变为研读古今中西原著经典的方式。2006年4月14-17日,在上海大学举行“中文学科通识教育改革——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研讨会”,与会专家与学者认为文学学科教学要打通文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呼唤教学者对文学原典的回归,强调经典阅读,广泛阅读传统典籍原作等。
1.3 大学生对经典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
虽然多方呼吁与规划设置,但从多个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当今的青年学生对经典仍然越来越疏离了。不少学生认为经典意味着守旧、过时,于现实的价值不大。另一方面,网络的冲击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年轻人沉不下心来阅读经典,价值观世俗化和物质化。复旦大学曾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调研,结果显示经常阅读人文社会科学典籍和学术类著作、期刊的大学生不足三成。[14]
梁春芳在2009年对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进行了阅读状况调查,其中特别关注了大学生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调查显示,78%的学生认为阅读经典名著很重要和比较重要,但从完成阅读的情况来看,阅读完20种以上经典名著的仅占11%。调查反映出大学生对经典名著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涉猎和阅读体验,但阅读率还不够高。[15]王逸鸣在对北京大学学生经典阅读现状进行调查时发现,50%的被调查者了解经典的方式是阅读原著,但仍有近30%的学生坦言,自己了解经典的主要途径是影视、动画作品等,另有20%左右的学生选择通过书评网站了解经典。[16]
1.4 大学生阅读经典以应对信息爆炸
在大学中设置深度阅读经典文本的课程可以帮助应对信息爆炸。当代社会是一个资讯发达的社会,海量庞杂、无序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视觉,人们的阅读行为变得被动、随意,缺乏逻辑性和系统性。加之当前各种媒体倡导的是一种歌舞升平、娱乐至死的价值选择,资讯本身的简单化、粗糙化和平面化,也使得人们开始逃避沉重、严肃和深刻的感观体验。网络也使大多数人习惯了浮光掠影的浏览,却很少进行有深度的思考。长久下来,整个社会的思考力逐渐降低,感受力也变得粗糙了。[17]大前研一在其著作《低智商社会》中所说的: 看“内容简单”、“即刻见效”之类的畅销书,“不用多考虑就能得到答案”,最终的结果是“停止思考”、“智商衰退”,整个社会变成低智商社会[18]。
大卫·丹比是美国《纽约》杂志的电影评论家。1991年,他48岁,突然回到母校哥伦比亚大学选修“文学人文”与“当代文明”这两门课,重读西方经典。他之所以这样做,主要源于他自身的知识危机。作为媒体中的人,他深感:媒体给予信息,但信息在90年代已变成了瞬息万变、十分不稳定的东西。一个人永远不会得到充分的信息,这就是美国人现在为什么焦虑不安得像半疯了一样的诸多原因之一。他说:“我拥有信息,但没有知识”,“严肃的阅读或许是一种结束媒体生活对我的同化的办法,一种找回我的世界的办法。”[19]
信息爆炸让现代人变得脆弱,心理素质不稳定,语言空洞,沟通能力弱化。要改变这个危机,则需要从阅读经典开始,通过阅读经典打破固定的、简单的思考方式,从经典中开拓我们的思考,强化我们的内在感受。
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信息服务机构,具有文化传播和教育的职能,在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大学本科教育转向培养通识人才的趋势下,在大多数青年学生忽视阅读经典文献的现实中,拥有丰富经典文献资源和良好阅读环境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推动设立经典阅览室,将经典文献集中存放展示,并围绕经典文献开展相关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融集中展示、阅读指导、读书沙龙、小规模研读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经典阅读空间。
2.1 集中展示经典文献,塑造阅读经典的氛围
图书馆宣传推广经典作品的直接方式之一便是把馆藏经典作品集中在一起供读者便捷地阅读。在国外许多大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就专门成立了这样的经典文献阅览室。例如在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Bodleian 图书馆、芝加哥大学Joseph Rigen Stein图书馆和其他许多大学均有专门的经典文献阅览室,收藏一些希腊、拉丁文的古代精品、历史、哲学、神学等相关典籍,都有固定的开放时间,由专职馆员负责管理咨询、宣传及推广。[20]
关于大学生经典阅读的调查显示,大学生没有阅读经典的原因包括对经典文献认知模糊,甚至不知道何种文献为经典文献。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图书馆采用《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馆藏文献进行分类排列,也不利于经典文献的区分。如果我们能将经过选择的经典文献,存储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经典阅览室中,读者拿起的每一本书都是人类文明的精华,这将大大提高读者对于经典文献的辨识度,有利于经典阅读氛围的塑造。
2.2 经典阅览室将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通识教育是以阅读经典文献为中心开展的。而一些调查问卷显示,在大学生“喜欢的阅读场所”的选项中,“图书馆”占据第一。[21]如何将读者对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肯定转换为图书馆对大学教学科研的直接支持,进而提升图书馆在大学中的地位?建立经典阅览室,直接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对接,使图书馆成为大学通识教育开展时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所进行的通识教育规划中,图书馆主任钱穆是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之一,参与制定和推行通识教育课程的工作,随时掌握通识教育的最新发展,适时调整图书馆的策略和服务。为了支持通识教育的教学工作, 香港中文大学大学图书馆系统在三所书院图书馆均设立了通识教育特藏。对特藏流通量的分析显示钱穆图书馆通识教育特藏符合课程的要求和读者的需要。[22]图书馆成为大学通识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3 挖掘经典馆藏资源,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
经典文献的集中存放,并进而形成经典阅览室,也体现了图书馆对馆藏资源的挖掘,是更深层次的图书馆服务,可以拓展图书馆的生长空间, 图书馆藉此机会加强和师生的联系和交流,也可以扩大影响力。
3.1 经典书目的选择
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以展放5000-8000种图书为宜。如此大数目的书目选择考验设计者的学识和能力。经典阅览室里集中展放哪些作品,什么样的作品才算是经典文献,哪些作品被认为是经典,这是在经典阅览室设计方案中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
我们常说的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就一般意义上而言,经典具有三重特性或三要素:(1)影响力。影响力体现了作品内容的吸引力。那些进入经典的作品,无不在一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2)时间性。一部作品,或许影响一时,或许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被人顶礼膜拜,但时过境迁,很快就被人们遗忘或抛弃。经典,需经得起时间的检验,需经久而不衰。(3)广泛性。经典必须是广泛的,是指它所讨论的问题是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比如《诗经》、《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等等,它们的内容是广泛的。影响力、历史性和广泛性,大概就是经典所需要具备的因素。[10]
推荐书目是帮助确定经典的重要参考,但推荐书目难免带有推荐者的主观色彩,甚至选哪本书不选哪本书,选哪个版本不选哪个版本都带有偶然性。基于此,笔者在1998年收集了80种中外推荐书目(中国的推荐书目54种,外国的推荐书目26种),运用了计量的方法,对80种书目所推荐的书进行统计,以各书被推荐次数的多少为序,列出目录。依据上述统计,我们看到,在中国著作中,推荐次数最多的书,亦可称之为经典的,大致可分为八类:(1)四书五经;(2)前四史与《资治通鉴》;(3)先秦诸子;(4)其他子部书;(5)唐宋诗文;(6)其他诗文;(7)古典小说;(8)其他。以此为基础编著而成的《中国读者理想藏书》涉及图书2503种,可作为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陈列收藏经典的基本书目。另外,我们推荐以下几本书,供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选择陈列收藏经典时参考:
《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王余光主编,198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版,1993年韩国汉城知永社版,1994年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版,200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新版。
《中国读书大辞典》,王余光、徐雁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3年初版。
《中国读者理想藏书》,王余光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中外推荐书目一百种》,邓咏秋、李天英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中国家庭理想藏书》,文建明、刘忠义主编,三联书店2013年出版。
3.2 经典阅览室的人员配置与空间设计
高校图书馆在决定设立经典阅览室之后,就可以物色馆员来参加阅览室的筹建工作。经典阅览室并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阅览室,管理经典阅览室的馆员首先应熟悉经典文献,对经典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颇有心得,以后要负责经典阅览室书目的选择、参与空间的设计、阅览室日常工作的运维以及经典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除固定的馆员之外,考虑到经典阅览室的影响力和长远发展,图书馆还可以为经典阅览室聘请馆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团队。
在空间布局上,经典阅览室以200-300平方米的封闭或相对封闭的空间为宜。空间大小可根据学校图书馆规模相对调整。空间的设计以典雅温馨、充满人文气息为宜。一些充满古典元素的图书馆建筑,如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可作为经典阅览室空间设计的参考。
在经典阅览室的家具选择和布局上,宜参考近几年图书馆界盛行的信息共享空间设计,选择可灵活组配的桌椅,以便于在经典阅览室中开展小型讲座、沙龙、诵读会等活动。
3.3 经典阅览室的服务内容
经典阅览室在基础的图书集中展放、经典图书的借还流通之外,还可以结合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一系列延伸服务,如:(1)可为全校学生开设或协助开设经典教育课程;(2)根据不同院系的培养方针,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经典阅读计划,提供适宜的版本;(3)举办经典阅读读书会、讲座或沙龙等交流活动;(4)就与经典有关的热点开展主题阅读活动,如在曹雪芹诞辰日时举办有关《红楼梦》的品读活动,或者每年诺贝尔文学奖公布时举办百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的阅读活动;(5)围绕某一本经典著作开展渐进式阅读活动,如鼓励学生阅读《诗经》,并为学生提供与《诗经》有关的研究书目,这些书目又成为经典阅览室经典书目的更新和补充。
一座现代化的高校图书馆里,有一间典雅、书香浓郁的经典阅览室,人类文明的经典静静地摆在书架上,等待年轻学子来阅读,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未来在这里相会。今天,我们推荐阅读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中华民族寻求一个完善、独立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
[1] 王光明.著名学者王余光教授建议图书馆设“经典阅览室”[EB/OL].http://szsb.sznews.com/html/2008-04/24/content_148947.htm,2014-08-05.
[2] 深圳书城.2014年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家庭经典阅读书目[EB/OL].http://www.szbookmall.com/scxs/13/index.jsp,2014-08-05.
[3] 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服务指南[EB/OL]. http://www.sznslib.com.cn/serviceguide/,2014-08-06.
[4] 何红珍,袁俊枫,陈 岚.中医院校大学生的中医经典书籍阅读需求调查——以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2014,(02):48-51.
[5] 彭 艳,屈 南,李建秀.试论大学图书馆的经典阅读推广——以首都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2):91-94.
[6] 吴淑娟.高校经典阅读的问题和推广探究——基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实践[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3,(05):95-99.
[7] 许 亮,赵 玥.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实践与探讨——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41-43.
[8] 王立新.高校图书馆力推大学生经典阅读的策略探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1,24,(4):53-55.
[9] 黄桂玲.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览室与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05):142-144.
[10] 王余光著.阅读,与经典同行[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2.
[11] 王岳川.消除汉语危机是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J].海外华文教育动态,2012,(2):104-105.
[12] 甘 阳.大学人文教育的理念、目标与模式[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03):38-65.
[13] 郭齐勇.人文教育从经典导读出发[N].中国教育报, 2006-05-18(007).
[14] 张 硕.对大学生阅读经典书籍状况的认识[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74-176.
[15] 梁春芳.大学生读什么书——杭州16所本科高校大学生阅读状况调查[J].中国出版,2009,(4):48-52.
[16] 王逸鸣.当代大学生经典阅读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以北京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14,(02):13-14.
[17] 龚鹏程著.向古人借智慧[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
[18] 大前研一.低智商社会[M].北京: 中信出版社,2010.
[19] 大卫·丹比,曹雅学译.伟大的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20] 刘 芳.国外图书馆经典阅读活动之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6):224-226.
[21] 岳修志.当代大学生阅读问卷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04):81-85.
[22] 马辉洪.大学图书馆在推行通识教育课程中的角色——以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通识教育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31(4):135-137.
(责任编辑:王靖雯)
A stud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reading room and clas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WANG Yu-guang1, WANG Yuan2
(1.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2.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The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of classics reading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on of personnel,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setting up a reading room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s and carrying out clas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from the selection of bibliography of classics, the design of the functional spaces, the allocation of librarians, and the activities of classics reading, and intends to provide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classical literature reading room for the fellow librarians to take for reference.
university libraries; classical literature reading room; classical educ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 10ATQ003)
G251
A
1006-1525(2014)06-0005-06
按语: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信息机构,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使命承担着重要责任。在大学本科教育关注培养通识人才的趋势下,拥有丰富经典文献和良好阅读环境的高校图书馆,可以积极推动设立经典阅览室,将经典文献集中存放展示,并围绕经典文献开展相关的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形成融集中展示、阅读指导、读书沙龙、小规模研读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经典阅读空间,并为学校本科生开设或协助开设经典教育课程。为此,我们邀请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牵头撰写一组论文,供同仁参考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