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2014-03-30 01:42李志钢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11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校企实训

李志钢

(湖南软件职业学院 经管学院,湖南 湘潭411201)

1 引 言

2014 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演讲中谈到中国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时透露,我国高等教育将发生根本性调整,调整的重点是1999 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 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她指出,中国首先将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即从教育模式、教育机制到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就业为导向。我国高等教育的调整,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抓住这难得的发展机遇,成为各高等职业院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近几年,会计专业成为高职院校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之一,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用人单位对会计人才不断提出新要求和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形下,针对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何培养出合格的、受用人单位欢迎的会计专业人才,是各高职院校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

2 高职会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取得了较大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出来。

2.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我国现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由于缺乏对本专业、社会需求进行分析,没有对毕业生的就业市场进行细分,仍然以培养面向各行各业的各类大中小型公司或企业的会计专业人才为目标,没有充分体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应有特色,竞争优势不明显,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高等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出现严重的同质化,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2 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高职专科学生学制3 年,除去校外实习半年左右的时间,学生实际在校学习时间不足两年半。高职学生的课程学习分为理论和实训两部分,两者的学时比例一般为60%和40%,有些学校甚至各占50%。考虑到这些因素,对于在校学生来说,用于课堂理论学习的时间大大减少。但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仍存在传统的办学理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开设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近30 门。由于受课时有限的限制,无法保证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不符合高职教育应培养出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2.3 实验实训体系不健全

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个专业,高职会计教育在强调理论的基础上,更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而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有一套科学完整且行之有效的试验实训教学体系作保证,才能满足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的需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有会计专业,但在对实践教学硬件和软件条件的建设上,各高校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学校对其投入严重不足,实训条件简陋甚至缺失,无法开展有效的会计实训。

2.4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

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具有较大优势:有利于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有利于高职院校为社会建设培养大批急需的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有利于培养企业急需的对口的专门技能人才。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大多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理实一体、顶岗实习”的模式开展教学,尽管在教学效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首先,合作欠稳定,表现为合作时间、合作岗位数量、合作基础和合作内容不稳定;其次,合作欠深度,由于会计行业有其特殊性,会计工作涉及单位的财务机密和商业秘密,涉及钱账等实物的安全性。因此,合作企业对学生的实践学习不得不有所保留或防范,不愿让学生参与会计部门真实的运转流程,学生也就很难接触和掌握到岗位的真谛;第三,合作方式欠规范,具体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是按照会计专业某门课程的需要或会计实训项目的安排来寻找合作企业,忽略了对合作企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分类,忽略了对合作项目各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导致合作方式的不规范,因此校企合作仅仅是解决有了合作企业的问题,以及合作企业数量的问题,很难保证合作企业能真正满足课程教学和实训项目的需要[1]。

2.5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短缺

教育要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结构合理,主要是指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年龄和实践工作经历等方面能够胜任和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这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维系施教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中高水平会计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是一种普遍现象,“双师型”教师奇缺。大多数会计教师都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走进高职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教学时间短,教学经验不足,自身又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经历和经验的积累,对于一般的理论教学尚且能够应付,但对于有一定实践经验要求的专业课程的实训实习指导就显得力不从心。

3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的相关建议

鉴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各高职院校应认真自我检查,对于确实存在上述问题的,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认真加以改进。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 年)》,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为方向,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各高职院校应切实根据自身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和所处行业的特色,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机制,努力培养出具有各自特色的会计专业人才,避免与其他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同质竞争。

3.2 优化课程结构

高职院校主要侧重于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与本科院校有着根本的不同。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与本科层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相比较,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除了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等几门主干课程之外,其他专业课程可以尽量少开设或不开设。与此同时,与主干课程相关的实训课程也应该是课程设置时应重点考虑和加强的。这样设置课程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将有限的学习时间主要用在有关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上,以便学生毕业时能尽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特点和业务能力的要求,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主要措施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课程安排“重心前移”。即在培养方案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改变以往传统做法,将专业课程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开课时间尽可能提前,以满足学生考证与通过技能抽查的需要,提高考证和抽查的通过率。二是在课时分配上,大幅度向“专业核心课程”倾斜。即改变过去均等对待、面面俱到的课时分配办法,大幅度增加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时数。

3.3 建立健全实验实训教学体系

实验实训教学的有效开展,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学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会计专业实验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手工和电算化实验实训室,为实验实训教学的开展提供较完善的教学硬件设施。其次,在实验实训教学过程中,师资的配备和教材的选用也是很重要的环节。针对实验实训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在教学环节上,向“实训教学”倾斜。即在核心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确保实训教学时数所占比例大于50%,使每门核心课程既有章节实训,又有综合实训,让实训伴随整个课程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2)在教学内容上,不求“全”而求“精”,向“企业常见业务的会计核算”倾斜。即在确定教材内容时,不片面强调“系统性”与“全面性”,而是将重点放在企业经常发生的经济业务方面。3)在案例选编上,去“粗”取“精”,求“真”务“实”。即教学案例的选编,尽可能选择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真实业务。即使自行编撰,也务求在深度调研的基础上,尽可能贴近真实。4)在实训教学上,立足“校内仿真模拟”。即坚决摒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想法与做法,突破校外实训难这一瓶颈,将实训教学的落脚点移到“校内”,通过高仿真的模拟实训教学,缩小学生学习与就业间的时空距离。

3.4 拓展校企合作

针对会计专业自身的特点,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与其他专业相比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合作的内容上,可能也不一样。出于会计工作岗位的重要性和会计信息是一个企业的重要商业机密这些特点,合作企业不可能接纳大批学生顶岗实习。因此,我们的合作内容和方式只能另辟蹊径,可以考虑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校本教材的编写、“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入的合作。首先,高职院校在制订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与合作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讨论,听取各合作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就能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能够满足各用人单位的需要,不至于闭门造车,培养出来的学生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要。在校本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也可以请合作企业参与其中,可以引用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案例和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其次,学校可以定期派遣部分专业教师去合作企业顶岗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将自己打造成“双师型”教师,以满足教师岗位对教师的新的要求。此外,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高职院校聘请符合条件下会计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从事相关会计实训课程的指导。最后,高职院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采用订单培养模式,按企业的要求,批量培养会计专门人才。

3.5 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个学校没有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不出优秀的专业人才的。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他们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各种原因,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流动性大,对正常教学任务的开展造成不利影响。为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高职院校应引起高度重视,下大力气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一方面,在教师选聘和引进方面,应严把教师质量关,在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学历、职称等方面设置一定的条件,对于某些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的选聘上,条件应更严格;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部分教师往往是从普通院校引进或中专升格上来,无论在教学能力和教学经验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学校应建立校内教师定期进修和培训机制,采取内部培养的方式,打造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2]。

针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大部分教师均是从高校毕业就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其自身缺乏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经验,缺少理论指导实践这个重要的环节,而实践教学又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这个机制,为会计专业教师提供专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培养和打造一支既懂会计理论,又具有丰富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此外,高职院校也可以考虑聘请合作企业中符合条件的会计工作者担任学校相关会计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

[1]王 蓬.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10):168 -169.

[2]蔡维灿.基于能力视角下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探讨[J].商业会计,2011(12):65 -67.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关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1+X证书”制度的思考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思考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