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探究

2014-03-29 22:07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院校

徐 权

(大庆师范学院 物理与电气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712)

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占领经济发展的制高点。而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技术创新模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这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达成共识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我国自1992年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和中科院共同组织实施“产学研联合开发工程”以来,产学研实践以较快的速度在全国展开[1]。

各国产学研合作的初衷都是通过建立大中型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密切稳定的交流合作制度,促进科研资源的流动和合理配置,推进技术创新的产业化进程,加速产业技术升级速度,提高产业经济竞争力,也就是产学研合作的“产业模式”[2]。

而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技术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才需求的主体。产学研合作作为一种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逐渐突显。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随之诞生了,即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产学研又被赋予了另一层含义,即学是学习传承知识,研是科学研究创新知识,产是生产实践应用知识,代表三个过程。所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和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模式[3]。

1987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曾作过6 条规定性的表述,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主要是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产生的,因而是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采用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中把“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列在了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之前,可见国家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重视程度。

1.1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赖以生存的重要途径

所谓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是按照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社会分工对高等学校类型重新划分的介于研究型高校和高职高专之间的一种高等教育的类型,是一种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要任务和目标的办学类型。包括历史较长的省属老校和“专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4],具有行业性、教学型、应用性和地方性四个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国家在高校布局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如果这类高等院校脱离了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离开了当地经济社会这片土壤,就无法形成地方特色,无论是在专业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还是科学研究等方面都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竞争。在生源日益萎缩的今天就会出现生存危机。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这类以本科教学为主的院校与地方、企业建立有机联系的唯一途径。通过合作办学不仅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提供急需的人才,同时通过员工培训、合作开发、成果转化等多种途径,极大地密切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地方政府和区域企业的合作关系,构建起相互依托、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实现共赢。

1.2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唯一途径

所谓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负责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的技术指导者,即工程师,具有行业特征、理论+应用特征和社会特征。从人才特征来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如果脱离了地方和企业,难以完成培养目标。而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编排、教学过程实施以及教学方法采用等方面,如果不与地方企业、行业需求深度融合,就会造成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严重脱离的现象,培养不出企业、行业真正所需的人才。从人才培养过程来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是“认知”的反过程,是“实践”过程。即通过学习(理论教学)首先获得理性认识,再通过一次具体化(模拟实训)到知性认识,最后通过二次具体化(生产实习)达到具体的感性认识。所以,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缺少了生产实践环节,就构不成实践的完整环节,违背了认知规律,同样也是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来。因此,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唯一途径。

1.3 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解决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其学校层次、地域以及办学历史等原因,致使其在资金、师资队伍和仪器设备等办学资源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满足不了教学、科研等需求的现象。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首先通过联合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途径从地方和企业吸纳资金,以缓解学校资金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联合共建实验室等途径与企业实现资源共享,弥补了学校仪器设备不足的现象,特别是大型科研仪器;另外,通过吸收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解决师资不足的现象,一方面还可以解决没有工程背景教师严重短缺的现象,通过建立“双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所以,走产学研合作办学的道路,可以使学校与地方和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有效的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资源不足的问题。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无论是从国家政府层面还是从高校本身,都在积极探索并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方式,在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上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整体上看还存在很多制约的问题。如产学研合作教育运行机制还不够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运行模式缺乏针对性以及没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保障等。就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专业设置与地方企业生产实际严重脱节找不到合作的契入点

一些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方面由于其历史积淀,大多沿袭传统的学科分类和布局,没有针对地方企业的需求来设置专业,有的也只是在原有专业基础上改造的,与地方企业及其行业生产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同时,由于师资队伍等资源的限制,专业面过于狭窄无法与实力雄厚的研究型本科大学相比,很难找到与地方企业合作的契入点。

2.2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实力较弱对企业不能形成吸引力

任何的合作都需要以共赢为基础,产学研合作也不例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学校资源有限,所以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主要以课程设置方向为主,这样的教师队伍,基本上是一个人一个方向很难在某一方向上形成团队,即便是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考虑到科研方向相同或相近的因素,也只能是在某一个方向进行重点建设,这样就造成了科研方向覆盖面狭窄,很难和企业对接。同时,由于这类院校的各方面条件限制,很难引进高水平人才。导致科研水平不高。鉴于上面因素,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单兵作战的科研实力较弱,很难为企业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服务,对企业没有吸引力,这样就没有了与企业合作的前提,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就是空话。

2.3 视野狭窄只注重与地方大型企业的合作忽略了中小企业

许多地方院校只盯住了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型企业,忽略了同行业的中小企业。首先,大型国有企业,由于资金、人力、技术等各个方面资源都非常雄厚,所以,自身的科研实力也非常强,对于实力较弱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难找到与之合作的共赢点。其次,这样的企业在人才需求上也是高端人才,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满足不了其需求,所以在人才培养上也很难与形成合作。而同行业中小企业,无论是在资金、人力还是技术等方面都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其科研实力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当或相对较弱,而且在人才需求上也正好符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目标。这样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很容易找到与之合作的共赢点。而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恰恰忽略了与中小企业的合作,这也是造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实施艰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4 产学研合作教育内涵理解不够深刻没有形成正确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理念

目前我国产学研合作比较成功的是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与大型企业合作促进企业发展的案例,即产学研合作“产业模式”。而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目前我国还没有太成功的样板。所以,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就模仿产学研合作“产业模式”来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将产研结合放在了首位,而忽视了产学结合及学研结合。即便考虑到产学结合也只是将企业作为生产实习基地,没有形成全方位的产学结合,将教学的全过程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而学研也只是让少数学生参与到科学研究中,忽视了研究成果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的研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产学研战略联盟的构建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知道,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从各个方面都无法与实力雄厚的研究型大学相比,照搬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模式是行不通的,必须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产学研合作途径。前面提到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些通过自身是可以解决的,而有的是没有办法自行解决。比如资源匮乏实力较弱这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先天不足,自身没有办法弥补这些不足,只有通过外部的力量来解决,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是解决这一先天不足的唯一途径。

3.1 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建立的途径

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的建立必须以共赢为基本原则、以需求为引领、以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支撑条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其建立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两个:

(1)通过建立高校联盟增强科研实力,拓展服务面向,吸引中小企业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

首先,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各方面资源的匮乏,单兵作战能力较弱,无法与研究型大学相比拟。那么弥补这一缺陷的唯一途径就是在相同专业和相近专业联合其他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高校联盟。一方面联盟内各高校通过协调,根据自身优势结合本地区行业特点,确立自己的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实现优势互补,大大增加了科研实力并拓展了服务面向。另一方面在师资队伍、实验室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不仅可以节约资金,而且也增加了办学实力。这样高校联盟在整体实力上就可以和中等研究型大学比拟了,同时,也提升了科技服务能力和水平,增加了与企业的共赢点,有力地促进产研结合,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先决条件。

其次,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根据自身的条件量体裁衣,选择当地主行业中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作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因为这些企业无论在资金上还是技术力量上都存在短缺的现象,一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组建自己的科技团队,这样无论是在自身的技术支撑方面还是承担本行业大型企业项目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可以为其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服务。同时,企业的技术人员也可以成为高校的兼职教师,解决了高校具有工程背景教师短缺的问题,在人力资源上实现共享;另一方面这样的企业大多没有资金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与之联合共建实训中心,承担起培训任务。而实训中心还可以承担学生的实训;另外,这样的企业也不像大型企业那样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以项目为载体与之共建实验室,这样的实验室,既可以作为研发中心也可以作为专业实验室。还有这些中小企业在人才需求层次上也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层次相符。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与当地主行业的中小企业有很多的共赢点,这样就可以以资源共享的模式建立校企联盟。校企联盟也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可以将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地强化了产学结合。同时,这些中小企业都是应当地本行业大企业的需求而建立的,他们大多承担大企业的一些外围生产任务和工程项目,同这些企业建立了联盟,也为与当地主行业的大企业建立联系奠定了基础。

最后,高校联盟内的各个高校自身组建的校企联盟,再通过高校联盟组建成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这样的联盟内包含若干个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和若干个地方中小企业。联盟内成员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是以发展为主线,以共赢为原则,以相互需求为引领,以资源共享的模式形成了相互依存的联合体。联盟成员通过协调达到优势互补,大大增加了竞争的实力,共同发展的主线是联盟长效的基础。

(2)以政府和教育机构为依托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

对于中小城市和县一级政府都在根据自身的优势大力发展地方产业,或以产业园区等形式吸引外资。为了加强这些产业的竞争实力,这些政府也把目光转向高校,谋求技术支持。但是由于地域和资金的限制,这些地方产业很难吸引实力很强的研究型大学,这也给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提供了契机。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抓住这一契机主动与这些地方政府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结合自身的优势在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建立广泛的合作,为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奠定基础。另外,随着大众教育的发展,就业难成了许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最大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现在的大多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中与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严重脱轨,致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很难满足快速更新的技术的要求,毕业生很难直接上岗,应运而生一些以职前岗位培训为主的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与企业结合非常紧密,大多都与多家企业签定了长期合作协议,包括用人和项目的合作。但这些教育机构由于资金的问题,在师资队伍、研发队伍和实训室建设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所以,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根据这个特点与之建立合作,为其提供师资队伍和研发队伍以及相关实训室,而这些教育机构也能为学校与企业建立联系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建立打通校企合作的通道。

3.2 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运行机制

3.2.1 成立理事会,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常态管理机制

为了使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有序地运行必须建立常态管理机制,为此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理事会。理事会的构成由联盟内的高校和企业人员组成。联盟内各单位均为理事单位。理事会人员采取单位推荐的民主形式产生。理事会是本联盟的最高机构。决定联盟技术发展方向与重点工作任务,决定理事会各机构的设立和工作安排,协调资金筹措、使用、成果转化及收益分配方案等联盟重大决策事宜。

设立信息与战略研究中心,为企业及高校院所提供资源共享、服务共享的组网式服务,建立稳定的信息集散中枢,对行业动态进行持续跟踪。

设立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负责联盟内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及成果转化协调和管理。中心根据企业需求确立技术研发方向,并作出顶层设计,并根据联盟成员各自的优势组建项目组,并用合同形式明确项目参与方的责权利。另外还负责国家、省市以及联盟外企业等项目的申报、实施等管理工作。

设立教培中心,主要负责联盟内各高校人才培养及各企业人才培训等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根据行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更新教学内容;协调联盟内共享资源建立产学及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及实施;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制定员工培训规划并实施。

设立财务资产中心,负责联盟日常财务运行管理,年度预决算的制定。联盟经费来源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企业提供的发起设立经费、后续加入联盟企业支持的运作经费、企业提供的项目研发经费、省部合作项目专项经费、政府给予的扶持经费、成果产业化有偿使用收入、其它合法收入;同时还负责联盟资产以及共享资产的协调使用和管理。

3.2.2 建稳定的产学研合作体系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的长效运行机制

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这一组织的成立以及联盟常态管理机制的建立都只是一个前提,要想让联盟长久运行下去,必须建立相互需求、相互依存稳定的合作体系,以此实现共赢。

首先,以企业需求为引领,以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支撑建立稳定的产研合作体系,这是联盟长效的必要条件。前面已经提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是实现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唯一途径,如果没有企业的加入,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就不能建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也就无法实施。而技术服务和成果转化是企业的最大需求。所以,联盟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根据联盟内成员各自的优势,组建研发团队进行研发,及时解决企业在技术上的需求问题。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与生产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产研合作体系。联盟理事会常设机构,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就是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以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共享资源为平台构建产学合作体系,这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建立的主要目的。如果只注重产研合作,就只实现了高校的科技服务功能,偏离了人才培养这一核心,这样形成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就是产学研合作产业模式而不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所以,要充分利用联盟共享资源的优势,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实训中心建设以及生产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构建课堂教学、工程实训、生产实践三位一体的开放式一体化教学体系,将教学过程全方位、全过程地与生产实践过程融合在一起,以此构建的产学合作体系,能够培养学生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所具备的应用意识、应用能力以及行业性等特征,满足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联盟理事会常设机构教培中心就是负责此项工作的机构。

最后,以创新能力培养和超前知识储备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创建学研结合体系,这也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建立的目的之一。作为技术应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之外,还要具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本行业技术超前的知识储备,才能是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所以,一方面要以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到项目研发团队当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确保课程设计题目以及毕业论文题目都可以来自生产实践中。另一方面研发团队还要将行业技术发展趋势纳入到研发内容当中,以此来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具有本技术行业超前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能满足企业技术发展的需求,不至于让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落后于生产技术的发展。为此,联盟内各个高校要和联盟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法规,以此建立长期稳定的学研合作体系。

通过上面的论述可以知道,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无论是在办学实力方面还是在人才培养方面都与研究型大学大不相同,所以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走出一条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教育之路,即以共赢为基本原则,以需求为引领,以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为支撑条件,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构建产学研合作教育战略联盟,以此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这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必由之路。

[1]李雪,李菁华.产学研联合的深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8 (1):45-48.

[2]李炳安.产学研合作的英国教学公司模式及其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58-63.

[3]李大胜,江青艳,库夭梅.产学研合作办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高教探索,2007(5):60-62.

[4]方小斌.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3);17-18.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