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

2014-03-29 20:10:53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呼 敏

(西北大学 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9)

1 有效教学的内涵

所谓的有效教学,就是指教学的效果,它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它是教学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教师通过一种不同的教学理念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能够是学生产生不同的效果,能够达到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这就是有效教学的意义.

有效教学的思维源于20世纪西方的一种教学思想,它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新思维,在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主要理念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引导、激励、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行为,让学生在学习和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不能把学习当成是一种负担,改变现在的填鸭式教育以及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它注重的是一种教育的方式方法,通过学生容易和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它更倾向于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学习,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它更关注学生的需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思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改变惩罚、体罚学生的教学思路,主要从改变学生内心世界开始,从思想上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它的教学效果也是与学生的进步有关系的,并不考虑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付出和辛苦,学生成了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

有效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的思想理念,创新思维必须很强,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做好充足的准备,必须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实现有效教育必须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要有速度,它讲的是一种效率,速度是教学实现的重要指标,它是学生学习速度的快慢,很显然学习速度快,效率就高,学习速度慢效率就低;二是要有效果,学生在这种教学下要取得进步和成果,它是指学习的一个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成果,取得的成就,达到的目的;三是要安全,这种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学生的安全,充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要让学生保持一种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面对的困境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基本的内容,它包括了马克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体系以及唯物主义的理念;政治经济学包括了价值理论的研究,剩余价值的本质等;科学社会主义包括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两个阶段.它的主要的教学方式有授课式、宣讲式、自学式、宣传式、指导式等.

目前,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落后.客观实在的来讲,我们大学生的主流思想是好的,比较识大局、护大体,能够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现状,能够立足基本国情公正地看待一些消极落后的现象,也具有强烈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愿望.但教育观念的之后以及教学方法的落后等原因,却挫伤了学生们的愿望,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思想博大精深,如何把这一理论体系精华传授给青年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好人生的这个“总开关”,指导好社会实践生产生活,是一个极端重要的课题,需要长期的深入研究,并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改变过去单纯的依靠教师在讲台上面传授,学生在下面被动听讲的形式,实行教师主动的、开放式的授课方式,采用一些新的形式授课,学生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局面.近年来,高校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遭受冷遇,跟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无关系,只有转变观念,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创新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

第二,教学内容重复、与现实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活的灵魂的一个方面吧.但高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却非常僵化、死板,与现实脱节现象普遍存在,与时代节拍不符合现象严重.建国以来,我党开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课程,就是为了从思想上提高人们的理论水平和认知水平,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既根据党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大学生思想的塑造作用,教育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实化,指导解决现实问题.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课程中,更多的注重的是理论知识、基本原理的简单、肤浅的学习,而忽略了深入的把握其内在的灵魂和在实践中运用的能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渐渐成为了一门单纯的理论课,失去了生机和活力.很多高校的学生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这门课,已经失去了这门课的实际意义.教师也仅仅是周而复始的向学生传递相同的内容,而不去考虑创新性的吸收新的知识来丰富自己的传授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理论,而且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来指导实践,因此,不能采用封闭的、死板的教学方法,要充分把握它的实践作用,更加注重在实践方面的学习,以此来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言行.

第三,重视理论研究,轻视理论教育问题突出.高校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大量的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两个必备条件.一是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师资力量一定要强大,二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者对理论教育本身深入研究,掌握相应的教育技巧.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形成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而轻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规律、教学方法的研究,使得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传授给高校学生缺乏有效的手段,降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际效果.另外,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能仅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文字层面上泛泛而谈,而应当引导学生深刻领会、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在实际教学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一方面往往只是基本观点、基本理论进行研究,而不是把它当成一个完整体系进行系统的学习,从而总结其理论精髓,提取它的精华,用来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很多高校的教师片面的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作是一种绝对真理,而忽视了其理论教育的规律、方法和手段的研究,不能够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实际有效连接起来.

第四,多元思想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巨大冲击.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突破了地理藩篱的限制,充斥在人类文明存在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思想的选择性、多变性和叛逆性明显增强,这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因为,虽然多元思想文化能够提升文明程度,开阔人们视野,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但思想文化的日益多元化,往往造成价值观念的混乱,引起各种观念的冲突,与之相随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首当其冲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产生动摇,为实现教育目的增加了难度、带来了困难.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目的在于教育引导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念和方法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但人的思想是难以受到机械性的控制的,像电脑中的程序,一旦植入就可以万事无忧了,一种价值观念或一种思维方式是不会因为学习过就接受他、营运他,也不可能通过命令等形式强迫接受,这是一个通过教育引导使得主体自愿接受的过程,并最终经过实践的检验的才能深入脑海.目前情况来看,尽管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了中国革命实践的检验,证明了其万古不变的真理性,展示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未经现实生活的打磨,思想单纯,易被迷惑,受社会上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蛊惑,加之一些消极落后现象的影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怀疑,甚至存在抵制和反对的情绪和声音,进而选择那些西方腐朽堕落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产生巨大冲击.

3 如何更好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实现有效教学

3.1 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方法

有效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取得进步,而教师在教学中的方式方法特别重要,必须要不断改进,在当前的条件下,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的,必须改革原有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创新的开放的教学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更符合时代的变化,也更能够达到学生的要求,在教学中更多的加入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早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更多的能够灵活性的把握它的精髓,更好地用来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开放式的理论它更加注重的是创新和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都要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用新的教学理念来吸引和指导学生,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不愿意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知识和课程,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这些课程的教学中缺少新的元素,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只是死板的宣讲,导致这门课程缺少活力.

3.2 把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

在当前知识多元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价值理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因此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研究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更加注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思想理念的学习和深刻思考,领会它的深刻内涵和思想精髓.并不是简单地灌输理论知识,更多的注重思想方面的熏陶,要把它确确实实的运用到实践中.不管是在平时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要时时刻刻用这种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塑造我们的人格.我们当前教学中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它内在的东西,因此学生在课程中仅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起不到教学的效果,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课程生动起来,也更加得实用,摆脱空洞、无用的形象,让它重新热起来,成为大家都热衷学习的一门课程.

〔1〕程群.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后现代困境[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7(4).

〔2〕列宁.列宁选集(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197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5 07:33:26
坚持理论创新
当代陕西(2022年5期)2022-04-19 12:10:18
神秘的混沌理论
思想与“剑”
当代陕西(2021年13期)2021-08-06 09:24:34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人大建设(2019年4期)2019-07-13 05:43:08
“思想是什么”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0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