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周边国家问题研讨会综述

2014-03-29 20:08
东南亚研究 2014年3期
关键词:争端印尼南海

郭 剑

(南京大学历史学系 南京210093)

2014年4月19 -20日,由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海周边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研究平台(以下简称“南海周边国家平台”)主办,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学科承办的南海周边国家问题研讨会在南京举行。除主办方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以外,国内主要从事东南亚研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等,都派出学者参加会议。

2012年7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该中心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实现南海权益最大化为目标,服务于国家南海战略决策。南海周边国家平台是中心下属创新平台之一。此次研讨会旨在深化国内东南亚研究领域的多方面交流,把握南海周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西方国家与南海周边国家关系,汇集南海问题相关史料动态。

研讨会由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南海周边国家平台长陈晓律教授主持,南京大学社科处周爱群副处长、外交学院陈奉林教授致开幕词。随后,挪威学者、国际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Jonh Galtung)做大会主题报告,他演讲的题目是《和平学视角下的岛屿争议与解决方案》。加尔通提出的解决办法是采用军事、法律外交以及创新性思维等,以合理、和平的方式解决东亚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利益冲突,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讨会围绕三大议题展开:第一,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政策;第二,东亚地区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第三,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

一 域外大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政策

南海领土主权争端问题是目前南海周边国家研究的热点问题,既涉及当事国的利益纠纷,还包含着大国对这一地区主导权的争夺。多位学者分析了大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可能采取的行动,提出南海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自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的楼春豪副研究员第一个发言,他演讲的题目是《美国介入南海争端的战略困境》。近年来,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日渐强烈和直接,成为制约中国维护与拓展海洋权益的重要变量。美国希望借此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遏制中国崛起速度,规范中国崛起方向。不过美国对南海争端的介入也面临政策抉择困境,中美关系结构性合作与结构性矛盾并存,除此之外,美国战略意愿与能力失衡扩大,使得其在南海问题上容易陷入能力与效益困境。中国可以利用这一困境加强中美战略磋商,增强与美国的对话与互信,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中国社会科学院杜继锋副研究员同样关注美国在南海领土争端问题上的政策,他从美国“再平衡”战略的内容以及实行这一战略的背景入手,提到东亚、东南亚等区域内国家对此的不同态度。有的国家对美国表示公开支持,如日本、韩国、菲律宾等;有的则坚决反对,如中国、朝鲜;有的对于大国冲突的可能表示担忧,如印尼等。而即便是美国内部,对“再平衡”战略也不是持一致声音,有人担心会引发中美直接军事对抗,有人担心美国会为此透支国力,特别是在国内经济不振的时期,也有人认为或许这是奥巴马政府的权宜之计。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势必要在该地区寻找合作伙伴作为战略支撑点,越南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军事大国和美国在遏制中国这一点上存在共同的战略利益,双方明显加强了战略互动。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成汉平教授分析了美越双方合作的基本特点,认为是美越双方相互利用。但是这种合作也存在众多的制约性因素,比如意识形态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双方也应避免对中国过度刺激。总而言之,这种有限合作的态势未来会持续下去。

克里米亚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中心储昭根研究员从克里米亚入俄的角度分析中国解决南海的办法。储昭根对比了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境况,认为存在诸多相似点。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美国的战略与安全挤压,克里米亚和南海对俄中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情结,这两个问题都面临着相似的外交博弈、国际法之争。俄罗斯面对自己的核心利益敢于出手,是给中国解决南海问题的最大启示。中国应该综合运用军事、经济、国际法、外交、宣传与心理战等诸多手段,服务于南海问题的解决,坚决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主动承担起大国的责任。

暨南大学张江河教授从地缘政治的视角对南海周边形势进行预判。张江河教授认为南海周边国家地缘政治呈现出如下特色:地理关系的同质性与地缘关系的异质性并存;地理板块的破碎性与地缘政治的整体性并存;自然资源的可探性与地缘政治资源的不测性并存;地缘政治利益的自主性与地缘政治联盟的整体性并存。中国在处理南海地缘政治时,应该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人类文明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地缘政治的关系和态势等三位一体进行考虑,抓住中央把南海建设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契机,科学地扩散中国的海洋力量于世界海洋力量之间。此外,还要开拓新的战略通道,破解外部世界对中国地缘政治上的围堵。

与南海争端问题相关的东南亚国家,既包括直接的申索国如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还包括非声索国如新加坡和泰国。郑州大学越南研究所于向东教授通过观察越南2013年11月举行的第五次南海国际研讨会的内容,了解越南方面最新的南海政策走向。越南既强调和平、发展与合作,又借机宣传自己的领土声索主张;承认南海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又攻击九段线的法理地位;强调东盟在解决南海争端中的核心地位,又拉拢域外大国继续插手;关于解决争端的方式,强调使用和平谈判方式的同时,又着重宣扬案例和仲裁方式的作用。中国需要对这些方面做出研究和预判。暨南大学邓应文副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近年越南在南海问题升温中的外交动向》,对越南自南海问题升温以来的外交动向进行了详细解读,包括越南积极扩展外交合作空间、与域外大国发展军事关系。邓应文副教授以敏锐的眼光提出了除美日两国外,第三股大国势力——俄罗斯,在这一地区也有着十分巨大的潜在能量,尤其是俄式装备在这一区域的广泛使用。同样来自暨南大学的张明亮副教授研究了越南和菲律宾在南海的合作。越南和菲律宾都对中国“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水域”提出了权利要求,并占据了较多的南沙岛礁,尽管两国有申索冲突,但是没有阻止两国在南海议题上的合作。长期以来,越菲双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合作缺乏实质性的内容,但是需要警惕最近越菲军方之间的交流。红河学院邵建平博士分析了东南亚地区另一个地区大国——泰国在南海争端问题上的态度。泰国是南海争端的“局外人”,泰国反对南海问题复杂化和扩大化,反对南海问题影响中国—东盟整体关系的发展,希望有关争端各方能够和平解决争端。2012年泰国成为中国—东盟关系协调国之后,开始在南海问题是否应该东盟化问题上“走钢丝”。总的来看,泰国对南海争端的态度有利于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云南大学李晨阳教授报告的题目是《新加坡处理南海争端的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新加坡没有确定的外交政策,但是可以从外交部的声明、领导人的言论、学术机构、媒体、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相关表述中做出归纳。新加坡是非南海主权声索国,但是会经常在国际场合发声。为什么新加坡会这么积极主动呢?李晨阳教授认为,新加坡判断在亚太地区中国不可能在短期内取代美国,为了国家的军事安全和贸易安全,新加坡小国发挥大外交的作用。贵州师范大学岳蓉教授以《五国防御协议》为切入点,关注马来西亚的安全困境。1971年马来西亚与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和新加坡签署了《五国防御协定》。该协议的签订,一方面在冷战对峙激烈的背景下以集体的方式为马来西亚的国家利益和主权提供保护,从而增进马来西亚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它稳定了东南亚地区的国际秩序,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该地区的“无政府状态”,缓和了马来西亚与印尼、新加坡之间的外交关系。经过冷战结束、地区恐怖主义威胁、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冲击,直到今天,它依然为马来西亚国家提供富有成效的安全保障。

二 东亚地区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东亚地区关系的历史与现状是与会学者关注的另一个主题。外交学院陈奉林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中日关系在东南亚:发展与评估》。中国和日本作为东亚地区的两个大国,对东南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东亚地区的合作首先取决于中日两国的合作程度。20 世纪50 -60年代,日本与东南亚的关系要比中国密切而深入,战争赔偿带动了日本和东南亚的经济合作和双方政治关系正常化,双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起来。20 世纪70年代,在中美关系改善、中苏关系恶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日本与东南亚互动进一步加深,防止苏联势力在这一地区扩张,强化地区经济合作与发展成为主题。冷战结束后,日本对东南亚的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从贸易、投资等经济领域扩大到国家对外关系的战略位置。而目前,东南亚国家在外交和安全方面的基本政策是在大国之间采取平衡策略,即利用大国相互制衡,维持本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而不愿突出发展同某一个大国的关系,从而使其外交政策失衡。湖南大学刘少华教授从更长的历史阶段回顾了中国和东南亚的关系。他认为,在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一直处在和平友好状态的根本原因是中国长期推行和平外交政策。今天的东南亚国家应该珍惜和中国的传统友谊,继续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来自广东省社会学科院的周鑫博士以宣统元年石印本《广东舆地全图》之《广东全省经纬度图》为中心,以小见大分析中国近代南海诸岛知识体系的肇建。晚清以来,在西方国家疆域观念、地理知识技术的冲击下,中国官员和知识界尝试从理论与实践中立足传统资源、吸收西方文化,建构新的国家疆域概念与地理知识体系。周鑫博士的研究旨在通过考证、分析地图的编绘技术、表达内容与编绘者的知识思想、身份网络,揭示中西不同的地理学、疆域观在晚清大变局时代中的多元面相与整体脉络,进而回应中国迈向近代科学与国家的宏大命题。南京大学陈仲丹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琉球往事》。他首先展示数副分别由中国、日本和琉球本地人所作的绘画,由此折射出琉球在东亚地区关系中的地位。从明朝初年起,琉球就与中国建立了朝贡、册封关系,一直延续到清代后期琉球亡国。1879年4月,日本宣布将琉球王国改称冲绳县,由于国力有限,清朝无法派兵援助,但是仍然通过外交渠道努力,力图保住琉球不亡国。二战之后,琉球群岛归美国管理,成为托管地。1969年,美国与日本单独签订协定,将琉球私相授受给日本,由此引发了直至今天仍然争议不断的“琉球地位未定论”。南京大学于文杰教授从更为宏观的理论视角把握南海问题。“区域文明理论”由汤因比、梅吉尔和中国史学家共同创立,该理论突出关注历史现象生成的时间与空间条件,重视诸多历史现象的区域语境及其在历史事件与社会背景之间的联系,重视历史现象的整体性、独立性和排他性,并以此显示区域文明自身的生命力。15 世纪以后,南海区域文明的变化面对着西方殖民主义的入侵,这一入侵在殖民主义时代与后殖民时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双重灾难。于文杰提出,由于殖民主义入侵主体、方式和程度复杂多样,因此不同学科从不同视角的跨界研究是从学理上解决南海问题的有效途径。

苏联的建立与解体是20 世纪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冷战期间苏联作为两级体系中的一极,对整个国际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越南战争期间,苏联向北越提供了大量的军事人员和物资援助,为北越的胜利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但是长期以来,苏联都没有公布官方档案。北京师范大学张建华教授通过曾在越南工作过的苏联军事和技术专家访谈录重构了这段尘封多年的历史,因此极富价值。苏联专家在越南的言行举止和工作业绩既代表了苏联人形象,也代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形象,他们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越南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苏越关系快速升温,也导致了中越关系的逐渐疏离,使越南最终完全倒向苏联。厦门大学高艳杰博士以美国解密档案为基础,研究冷战时期美国介入印尼国家领土争端问题的个案——美国肯尼迪政府对西伊里安争端的政策。西伊里安争端,是战后荷兰与印尼西伊里安地区归属问题引发的领土争端。在西伊里安争端的立场上,美国政府长期奉行中立政策,避免在荷兰和印尼之间公开作出选择。肯尼迪执政后,美国政府试图对印尼政策进行全面调整,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推动印尼的社会经济改革。最终,经过复杂的政策调整,肯尼迪政府抛弃了美国长期坚持的“消极中立”政策,通过积极的外交斡旋和干预,以事实上支持印尼的方式实现了争端的和平解决。

三 东南亚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研究

南海周边国家平台的定位是对东南亚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展开全方位的研究。来自中山大学的范若兰教授、黄云静副教授,暨南大学的李皖南副教授、代帆副教授和南京大学的刘金源教授、闵凡祥副教授对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和越南的政治、经济政策和社会进行研究。宗教和现代化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之一,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探讨了新教在促进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那么,伊斯兰教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马来西亚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范若兰认为伊斯兰教对马来西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伊斯兰公正原则对政府经济发展政策的影响;伊斯兰的伦理、道德成为鼓励穆斯林勤奋工作、积极进取、积累财富的动力。在伊斯兰教法的指导下,伊斯兰银行的建立成为普通金融体系的补充,推动了马来西亚经济的不断发展。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伊斯兰教在经济现代化方面的局限性,不能过高估计其影响。黄云静副教授报告了近年来越南发展经济的主要举措。她通过分析2007年1月越南共产党全会讨论并通过的《至2020年海洋战略规划》和同年5月颁布的《政府实施第十届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关于至2020年越南海洋战略的行动章程决议》,分析越南实施海洋战略的行动策略。概括起来,发展海洋经济、依海富国的海洋战略是主要目标和核心内容,把海洋经济发展与国防安全结合起来是实施《海洋战略》的主要手段。具体体现在,设立沿海经济区,建设中部地区沿海经济带,规划北部湾经济圈等措施;在海洋经济产业上,开发和利用油气田,投入油气加工配套设施,开发渔业资源等。闵凡祥副教授参与讨论的论文题目是《试论殖民医疗在英国殖民时期马来西亚的扩展》。在马来西亚的殖民时期,殖民医疗首先被提供给殖民地的官员、士兵以及欧洲普通移民,然后逐渐扩展及本地官员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劳动力和少数农村居民。对于这种情况,通常的解释是:为保护殖民经济的发展和防止当地热带病的传染,殖民者不得不对殖民医疗的狭窄覆盖范围进行扩展。这固然是其中的一个直接因素,但是闵凡祥副教授通过研究发现,殖民医疗在殖民时期的马来西亚应用范围的扩展,并非是一个由殖民者绝对主导的单向过程。殖民因素与马来西亚传统社会文化因素(如伊斯兰信仰)二者间的双向互动,共同决定了殖民医疗的覆盖范围,主导了其在殖民地时期马来西亚的扩展过程。代帆副教授关注阿基诺三世时期菲律宾外交与安全政策的转变。自2010年阿基诺三世就任菲律宾总统以来,中菲关系从阿罗约时代的中美之间对等平衡转变到重启菲美同盟,联美制华。代帆副教授认为,菲律宾外交政策转型的原因固然有应对与中国在南海的争端的因素,但也是其发展现代化国防力量的合理举措。

印尼是东南亚地区的大国,人口和经济总量均居首位,对印尼的研究自然成为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李皖南副教授分析了当前印尼政治经济形势。2014年是印尼的大选年,4月9日举行印尼国会大选,7月5日举行总统大选。这两次选举将会成为影响印尼国内政治形势的重要事件。尽管近年来印尼经济仍然保持较快的增长,但是增速已开始逐渐放缓。印尼经济增长依赖于国内私人消费的拉动,这是世界经济疲软的情况下维系印尼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一方面,投资和出口的贡献率下降是印尼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刘金源教授同样关注印尼,他的切入点是现代化进程中的腐败问题。自20 世纪60年代末以来,印尼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在苏哈托当政时期,印尼通过政府主导型工业化模式,完成了经济起飞。从20 世纪末瓦希德当政开始,印尼通过打破军人政治、推进民主化而开始了政治现代化。在印尼现代化进程中,腐败现象的蔓延与加剧令世人瞩目。腐败问题的产生有各种主客观原因,它对印尼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如何消除腐败问题,成为印尼现代化过程中的关键。

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后,第一次将南海周边国家的研究专家集聚在一起召开的专题学术会议。本次会议不仅让各位学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对南海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还促进了国内东南亚研究向历史学、国际关系、世界经济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向转型,为进一步跨学科、跨院校合作打下基础。而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提供的这一平台,也使一批青年学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特长,崭露头角,使中国南海研究的未来充满希望。

猜你喜欢
争端印尼南海
南海明珠
印尼出手
北海北、南海南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
解决中印领土争端要打“持久战”
南海的虎斑贝
南海随笔
有第三方干预的两方争端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