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爽,张 宁
(1.长春工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2.长春市双阳区林业局,长春 130600)
微博,即微型博客(MicroBlog)的简称,被网民称为“围脖”,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微博的出现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作为微博的重要使用群体,其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正因微博无形的渗透而发生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微博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同时,要求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1]。因此,本文以激发教育为理论依据,探索以微博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途径,不断拓展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领域和新方法,解决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微博便捷、简单、易用,为喜爱新事物的大学生提供了强大的功能。大学生利用短短的140字的博文发表自己有价值的见解,使大量原创内容被生产和传播。微博综合了博客、论坛、聊天等多种网络功能,而且能够与手机短信、彩信、网络聊天工具、邮件等实现联动,即时性更强[2]。因此,微博既拥有传统网络交流媒体的一般特点同时更有异于其他网络交流媒体的传播特点。微博也给现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的挑战:
(一)微博冲击主流教育思想,挑战意识权威。微博使不同层次的思想和文化自由传播、碰撞和交融,增加了大学生在社会上出现影响的可能性,大学生以自己的是非观判断、选择自己认同的主流思想和先进文化,打破了以往教育者意识权威的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灌输的主流教育理念在学生的思想中的地位受到了冲击。
(二)微博信息纷繁复杂,易导致大学生主体价值取向错位。大学生理想信念淡薄、政治素养差,很难在相对少量的时间里对微博上海量的信息在脑海里进行有效的过滤,社会上非理性、个性化和感情色彩的事件容易导致大学生强烈的震撼;各种敌对势力极易利用大学生对不良信息的抵御和辨别能力差的特点,将微博作为渗透、煽动和散布资产阶级自由化言论的工具,影响大学生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导致大学生道德选择迷惘和价值取向紊乱。
(三)微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集中性功能趋于分化。90后大学生呈现自我表现,标新立异,集体观念差等特点,而微博信息传播呈现时间、空间、咨询的无屏障性,使大学生更加随意地发布、传播信息,分化了传统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活动的时间集中、主题明确、教育氛围浓,大学生相互启发交流的效果和集中性教育功能,给学生日常管理带来了挑战。
(四)微博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呈现多样化。微博以其独特的特点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便捷的交流方式也给思想活跃、求知欲强、喜欢交友的大学生提供了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示的舞台,但是现阶段辅导员将微博做为开展工作平台和工作载体的意识较弱,缺乏对学生使用过程中行为和心理的研究、了解和对学生言行的监控、引导,使学生喜欢的微博领域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盲区”。
微博以其独特的互动性、共享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微博的共享性,开拓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微博作为个人信息发布的网络平台。微博以一对多、裂变式方式将信息传播和流动,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得到了关注的资讯和信息。因此,大多数学生能从海量的微博信息上汲取有益的思想元素,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和社会的了解,丰富现有的知识体系,塑造成熟的职业能力,为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微博的互动性、平等性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微博为大学生提供了思想交流的平台,成为了学生释放压力、发泄情绪的工具。据调查研究,现在大学生人机交流时间大于人际交流,对网络依赖越来越强,学生通过虚拟的世界里的社交互动拓展社交圈,缓解社交、人际关系和承受的生活压力。同时,微博能够提供一个能与事件发生时间同步且无约束的信息平台,学生们能在平等的平台上更容易引起互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一)激发高校辅导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加强技能培训。微博的兴起以及它在国内外社会政治事件中发挥的作用告诉我们,辅导员要站在维护高校虚拟空间安全的高度重视微博的政治传播和思想塑造功能。这对高校辅导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所言,高校辅导员要注重运用各种新的工作载体,特别是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因此,在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的同时,更应加强对其网络操作技能的培训,尤其应强化对其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媒体的应用技巧的培训,才能抢占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制高点。
(二)激发创新互交方式,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高校应努力构筑微博平台体系,畅通信息传送渠道。高校在微博网络阵地的建设中,其一,要以青春在线等德育网站为依托,创建微博发布平台,促进师与生、生与生间的网上互动交流,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二,高校立足腾讯微博交流平台,促进校、院、班、师、生间的多层次、平等性交流。其三,高校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社团等群体为依托,建立微博分类平台,以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激发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升自我意识,加强诚信教育。大学生是网络信息的主要传播者,所以在微博的使用过程中,辅导员牢牢把握一二三课堂相结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三”模式,激发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提升大学生对网上信息的鉴别能力,强调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并重,提高大学生网络传播的责任意识,使每一个大学生微博的参与者都具有强烈的自我约束意识和高度的诚信责任感,以身作则,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更好地发挥微博的传播价值。
(四)激发心灵沟通,提高思想教育的实用性。微博正是用文字展现自我内心深处的声音,通过微博改善了师生关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促进了心灵和谐融洽平等的沟通。辅导员积极借助微博这个新媒介,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校、院团委组织编发微博信息,设立多彩校园、每日心情、就业创业、缤纷节日等栏目,面向广大学生及时传递校园内外的最新动态,有组织、有系统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特色栏目很好地吸引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和讨论当中。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和敏感时期,学校编发专题微博,组织主题讨论,倡导主题活动,编发主题文章,帮助广大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营造良好氛围,将思政教育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发挥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微博的应用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交流平台,学生在微博平台上通过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等学习的模式实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较好地发挥学生干部自主管理能力强的优势,引导品学兼优的学生干部发表学习心得、阐述学习方法、交流竞赛感悟。通过微博上的学习交流,学生之间形成了“学先进、同交流、共促进”的自主学习机制。
[1]王亚煦.大学生使用微博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43 -45.
[2]尹晓敏.微博兴起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9-60.